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2)
2023(12452)
2022(10844)
2021(10609)
2020(8985)
2019(21301)
2018(21262)
2017(40033)
2016(22684)
2015(26138)
2014(26616)
2013(25583)
2012(23047)
2011(20620)
2010(20919)
2009(18461)
2008(18154)
2007(15950)
2006(13917)
2005(12211)
作者
(63250)
(51938)
(51817)
(49389)
(33270)
(24825)
(23722)
(20589)
(19919)
(18864)
(17963)
(17426)
(16523)
(16512)
(15982)
(15897)
(15783)
(15606)
(14872)
(14824)
(13046)
(12953)
(12636)
(11884)
(11839)
(11721)
(11622)
(11514)
(10617)
(10311)
学科
(80446)
经济(80361)
管理(69472)
(61434)
(53730)
企业(53730)
方法(41667)
数学(35912)
数学方法(35199)
中国(22411)
(21502)
(20541)
理论(19926)
业经(18271)
(17693)
地方(15087)
教育(15062)
(14815)
财务(14726)
财务管理(14696)
技术(14539)
(14454)
(14168)
企业财务(13869)
农业(13660)
教学(13281)
(13089)
(13020)
贸易(13012)
(12622)
机构
学院(308098)
大学(304936)
管理(124561)
(108990)
理学(106795)
经济(106064)
理学院(105604)
管理学(103401)
管理学院(102827)
研究(94965)
中国(70092)
(66217)
科学(61180)
(51336)
(47275)
(46524)
(46019)
业大(45813)
中心(43720)
研究所(43157)
(42745)
师范(42375)
北京(42054)
财经(40611)
技术(40217)
(38402)
(36867)
农业(35846)
(34787)
师范大学(33814)
基金
项目(208995)
科学(163247)
研究(156401)
基金(146866)
(126758)
国家(125648)
科学基金(108552)
社会(92400)
社会科(87334)
社会科学(87304)
(85117)
基金项目(78080)
教育(77289)
自然(72305)
(71117)
自然科(70639)
自然科学(70627)
自然科学基金(69296)
编号(67340)
资助(62238)
成果(54672)
课题(47832)
重点(47023)
(45418)
(43594)
(43307)
项目编号(41051)
创新(40361)
科研(39707)
大学(39547)
期刊
(118909)
经济(118909)
研究(88738)
中国(65136)
教育(53825)
管理(48404)
学报(46780)
科学(43102)
(40790)
(40296)
大学(36350)
技术(34014)
学学(33248)
农业(28703)
(22803)
金融(22803)
业经(19869)
财经(19014)
图书(18634)
经济研究(17681)
职业(17440)
(16770)
(16143)
技术经济(15035)
科技(14876)
理论(14797)
问题(14533)
(14019)
(13836)
论坛(13836)
共检索到450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方晔  刘艳平  熊文林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公路养护管理人员,有效培养适应公路养护管理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充分比较当前五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培养对象特点,提出适应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3+2"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鹏  甄国红  姚丽亚  
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岗位适切性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断裂,课程体系学科逻辑主导无法对接岗位,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考评标准单一等问题,学校以层次性、整体性、贯通性为原则,通过更加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组建多元师资队伍、构建分段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构建了"校企互融工学交替"多元一体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梅  祝成林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合作、衔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学生本位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基于学生本位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学生出发,在政府政策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即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层次性、课程体系突出选择性、考核录取采取多元性、师资合作双边性,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建立符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制度体系、强化中高职合作组织建设、构建运作机制、形成以评价促管理的措施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胜男  周春林  
立足国家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院校发展对中高职衔接的实际需要及酒店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三方面背景,选取六个省份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文本,就衔接模式、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实习等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中高职衔接模式省际之间存在差异,需更加标准化;衔接试点行业现状调研不足,需更加科学化;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表述各异,需更加精准化;衔接课程模块设计随意性强,需更加规范化。建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以酒店管理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体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为工作思路,打通人才成长通道,真正搭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鑫沛  曹会元  
中高职衔接作为中职、高职教育发展的"立交桥",是探索构建技能型人才选拔和培养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职业目标衔接不连贯、课程体系衔接不当、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通过对机械制造专业的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完成机械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任庆  黎修良  李治国  
湖南汽车职教集团遵循能力递进原则,厘清中职培养"汽车护士"、高职培养"汽车医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开发系统的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含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解决了中高职教育定位不准、内容重复的问题。通过中高职衔接,高职对中职师资开展集中培训、"师徒结对传帮带"、院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师资互融互派、实训场地共用、课程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互通,解决了中职专业建设能力不强、教学资源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与就业品质不高等问题;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志国、刘志峰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一些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提出要在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作者将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概括为衔接模式、资源共享平台、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其中,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从人的发展理论看,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志国  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尽管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亟待从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济群  
在深入学习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中职学校共同探索"2+3"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抓好衔接,确保"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褚建伟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可归纳为:战略性价值追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具性价值追求,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人本性价值追求,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在实现价值追求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标准体系、课程改革、招考制度3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少华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校可持续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了"工学五融入"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考评、课程教学五方面与企业相融合,从而适应区域产业需求,强化中高职衔接制度建设,积极探索苏北欠发达地区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袁田利  尚文  朱小萍  
高职专本科衔接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逐步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系统过程,探索与改进高职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管弦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及其社会适应性,拓展高职教育生源等具有实践意义。它在衔接内容上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在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转段"考核标准、专业衔接口径以及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的差异问题。在实践中,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衔接专业,突破体制壁垒,兼顾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适当确定高职院校对口中职专业的布点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