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7)
- 2023(8481)
- 2022(6924)
- 2021(6315)
- 2020(4721)
- 2019(11151)
- 2018(10756)
- 2017(18369)
- 2016(11178)
- 2015(12475)
- 2014(12575)
- 2013(11704)
- 2012(11271)
- 2011(10481)
- 2010(10832)
- 2009(9574)
- 2008(9271)
- 2007(8539)
- 2006(7851)
- 2005(7508)
- 学科
- 济(44142)
- 经济(44104)
- 管理(23265)
- 中国(21905)
- 业(21766)
- 教育(19696)
- 地方(17985)
- 企(14570)
- 企业(14570)
- 农(13908)
- 发(11828)
- 业经(10950)
- 方法(10733)
- 地方经济(10180)
- 学(10071)
- 农业(9970)
- 发展(9299)
- 理论(9223)
- 展(9172)
- 数学(9006)
- 数学方法(8882)
- 融(8144)
- 金融(8144)
- 技术(8001)
- 银(7906)
- 银行(7897)
- 财(7840)
- 行(7806)
- 环境(7793)
- 贸(7373)
- 机构
- 大学(149945)
- 学院(148813)
- 研究(61123)
- 济(55354)
- 经济(53884)
- 管理(47123)
- 中国(40437)
- 理学(39042)
- 理学院(38349)
- 管理学(37600)
- 管理学院(37294)
- 科学(36410)
- 京(35255)
- 范(32684)
- 师范(32492)
- 教育(31384)
- 所(31209)
- 研究所(28127)
- 师范大学(26673)
- 中心(26267)
- 江(25764)
- 财(25378)
- 农(24125)
- 北京(23764)
- 院(22107)
- 州(20768)
- 技术(20564)
- 业大(19349)
- 财经(19085)
- 农业(18508)
- 基金
- 项目(92062)
- 研究(75618)
- 科学(73976)
- 基金(61239)
- 家(52487)
- 国家(51860)
- 社会(45726)
- 科学基金(43624)
- 社会科(43193)
- 社会科学(43188)
- 教育(41510)
- 省(39260)
- 划(34300)
- 编号(33093)
- 基金项目(31385)
- 成果(29423)
- 课题(27674)
- 发(27347)
- 自然(25026)
- 自然科(24426)
- 自然科学(24424)
- 资助(24036)
- 自然科学基金(23950)
- 年(23047)
- 重点(22792)
- 发展(22528)
- 展(22080)
- 规划(21024)
- 部(20934)
- 创(19274)
共检索到254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强
文章针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计,从个体、组织和社会层面划分“入学机会”“教育条件”“办学质量”“创新驱动”“社会贡献”5个维度构建包含19个测度指标的体系框架,运用熵权法对2012—2021年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进行分类测度。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地区增速表现为“西部>东部>全国>中部”;在空间差异测度中,东部地区的组内差异较大,组间差异呈“东-西>东-中>中-西”的非均衡态势,且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在空间关联测度中,空间集聚特征存在两极分化,“高高”集聚省份多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份多在西部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秀 张耀峰 张志刚
本文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客观赋权法测度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态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五大维度中创新发展指数最小。除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外,全国整体与其他三大区域均呈现“水平上升,差距缩小”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各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全国、中、东北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存在显著的绝对β与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分区域研究中,东部、东北同时存在显著的绝对β与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本文的研究为合理缩小区域差异,助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意见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越
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文章依托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金融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以及金融共享五个维度测度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阶段,各子维度发展态势存在差异,其中金融创新和金融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处于高水平阶段,而金融绿色、金融开放和金融共享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2)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1个省份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类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并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3)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俱乐部成员”数量在逐渐降低,并不断向较高水平的方向演进。(4)中国省际金融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且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邻居类型层级越高越有利于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李海央 梁义娟
本文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Moran’s I指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等方法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且2016年后逐渐加速上升,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增长缓慢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自2016年以来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2019年后进入“高速高质”发展阶段。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梯度效应和“高质量发展极”与“低质量发展陷阱”并存的集聚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关联网络通达性,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松 叶金鑫 李若瑾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含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1—2021年我国21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研判城市总体、各地区和六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非均衡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显著;西部地区多极分化态势明显,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整体协调度最高;研究期间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贡献均小于区域内差异贡献,且总体基尼系数和区域间差异贡献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城市高质量发展有从非均衡差异化状态向包容性增长转变的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银西阳 余茜 李建强
基于"三生"理念,从农业生产质量、农业生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三方面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2008—2018年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波动;各市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五大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农业发展质量较高地区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附近。为实现整体农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政府应在保持农业高质区持续发展的同时,兼顾农业低质区的发展,推进区域农业平衡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伴随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由规模化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2022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开宗明义指出,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法。2024年5月1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教育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嵩
<正>日前,在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部区会商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创新推进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由此,对如何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探讨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日益凸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了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诉求。在当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判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结合国家政策要求,综合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重点审视五个维度。一是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职业教育的一大属性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专业设置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重点对接国家、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优先考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专业的发展。同时,要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二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行业企业的融合度。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行业企业的融合度越高,其生命力就越强。通过政府主导,积极建设与产业界、行业企业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测度 时空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 水兴雅 易成栋
从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4个维度共选取16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GIS工具制图绘制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论如下:从时间上来看,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模式,城市圈“单核心”发展态势明显,圈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近年呈现缩小趋势。分维度看,武汉城市圈生态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文化发展水平最低;分区域来看,武汉市在圈内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其余各市分维度具有相对优劣势。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GIS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邦克 邢茂源 杨青龙
文章从经济增长高质量、创新发展高质量、生态文明高质量和民生发展高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组合加权主成分法,对我国2013—2017年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领域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空间聚集效应,形成"东高""中平"和"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华 马红梅 曾燕萍
文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构建包含7个维度的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交叉熵双重赋权法、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四大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五大经济带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未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是影响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此外,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艳 乔文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二阶段熵值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进行静态、动态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四大地区的时空差异演化。研究发现: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态势,大致经历扩张期、培育期、提升期三个阶段,这与经济发展轨迹一致;空间维度上呈现非均衡性,静态发展水平与动态发展实力均为“东强西弱”,而发展速度为“西快东慢”。区域差异时间维度上总体差异略有下降,空间维度上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