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1)
2023(8182)
2022(6766)
2021(6165)
2020(4754)
2019(10955)
2018(10909)
2017(18697)
2016(11425)
2015(12876)
2014(13187)
2013(12365)
2012(12081)
2011(11315)
2010(12000)
2009(10767)
2008(10703)
2007(9899)
2006(9321)
2005(9017)
作者
(31254)
(25943)
(25792)
(24691)
(16707)
(12495)
(11813)
(10219)
(10003)
(9610)
(8789)
(8763)
(8469)
(8422)
(8242)
(8236)
(7753)
(7737)
(7604)
(7521)
(7036)
(6559)
(6306)
(6223)
(6076)
(5955)
(5855)
(5833)
(5324)
(5252)
学科
(45221)
经济(45167)
管理(24172)
(22778)
中国(22396)
教育(20353)
地方(17785)
(15955)
企业(15955)
(14641)
(11605)
业经(11411)
(10576)
方法(10259)
农业(10116)
理论(10026)
地方经济(9962)
(9595)
银行(9585)
(9400)
(9306)
(9264)
金融(9264)
发展(9201)
(9074)
(8846)
数学(8334)
数学方法(8139)
技术(7851)
(7418)
机构
大学(155240)
学院(153519)
研究(62416)
(57053)
经济(55416)
管理(47921)
中国(43584)
理学(38710)
理学院(38077)
管理学(37240)
管理学院(36915)
(36588)
科学(35980)
(33146)
师范(32950)
教育(32194)
(31898)
(28539)
研究所(28343)
(28320)
中心(27670)
师范大学(26725)
北京(25023)
(24114)
(22805)
(22288)
技术(20975)
财经(20575)
(19965)
职业(18830)
基金
项目(88381)
研究(74873)
科学(70391)
基金(57682)
(48549)
国家(47890)
社会(44503)
社会科(41883)
社会科学(41879)
教育(41425)
科学基金(39834)
(37627)
编号(33671)
(32878)
成果(31382)
基金项目(28517)
课题(28058)
(26261)
(23839)
资助(23642)
发展(21839)
自然(21802)
重点(21751)
(21401)
自然科(21242)
自然科学(21239)
规划(21004)
自然科学基金(20821)
(20341)
(19806)
期刊
(77414)
经济(77414)
研究(63897)
教育(54639)
中国(49060)
(24280)
(20987)
学报(20039)
管理(19734)
科学(19071)
(18915)
金融(18915)
技术(17560)
大学(16700)
农业(16497)
业经(13828)
职业(13562)
学学(13523)
经济研究(11846)
财经(10275)
(10037)
论坛(10037)
图书(10004)
问题(9682)
(9544)
(8989)
技术教育(8832)
职业技术(8832)
职业技术教育(8832)
(8369)
共检索到27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锐兰  张辉  江波  
综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说,由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一些高水平学校的呼声一直比较高,且部分高校也确被定为重点高校重点建设、发展,但作为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才正式提及,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也需要其布局的合理性。目前我国“自发主导”倾向的高校扩展形式较多地关注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因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新认识高校集聚人才的功能,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争辉  
自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优质资源的区域分布经历了"东强西弱,呈阶梯状分布"到"东西强,中部弱"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既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影响直接相关,也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联。整合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布局上均衡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齐园  
从重视"物"的传统城镇化到重视"人"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是由"量"到"质"的内涵升华。新型城镇化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镇生活意识和文化水平,高等教育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非均衡现象,除了师资、经费等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制度改革,从根源上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玉琴  
自日本近代学制产生以来,高等教育内部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从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二者的关系,使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得以均衡、协调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的构成,为后发性国家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丽娟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总结,是进一步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治国纲领。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席鸿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以及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六大关键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亮奎  
基础教育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与社会上的择校现象、校间生存竞争和校间差异存在着矛盾。政府和学校坚守基础教育健康合格的育人底线,理性引导大众的择校行为,在培养学生优良的公民素质和学生有差异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使学校间的竞争从考试结果的竞争转向科学地实现育人目标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竞争,帮助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化差异来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以优良的文化特色形成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杜欣  
本文通过梳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现实进行研究,分析了产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导致非均衡的力量,指出金融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产业结构非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降低金融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效益等非均衡效应,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对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欣  
"马太效应"作为公共资源配置中效率优先原则的典型范本,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掌控、调节着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向和格局。中央与地方属两类普通高等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明显、经费收入结构严重分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马太效应"的两大典型表征。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引发一系列问题,揭示出未来高教优质资源配置就应当偏重向均衡一方倾斜,在确保底线均衡的前提下,扣两端而取其中,逐步打破马太效应的僵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丹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高等教育规模的决定函数,并据此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供需匹配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财政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供需匹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表现出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供求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费和国家财政拨款对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匹配程度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定勇  杨华明  
本文以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为实例,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逐步缩小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伟伦  
建立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能够克服高校教师的发展生态问题,尤其是教师终身制所带来的高校教师发展动力不足。高校教师流动仍然还存在无序化问题,这对于高校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可借鉴国外关于高校教师流动运行机制,促进高校间、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倪好  辛越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转变。区域布局结构失衡、进军全球步伐迟缓、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民办高校低位发展始终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充分、均衡发展的重大难题。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重构发展愿景,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整体布局,强化育人理念与大学责任,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与创新驱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智慧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