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0)
- 2023(10337)
- 2022(8142)
- 2021(7900)
- 2020(6485)
- 2019(15270)
- 2018(15369)
- 2017(28759)
- 2016(16575)
- 2015(18798)
- 2014(18922)
- 2013(17545)
- 2012(15767)
- 2011(14405)
- 2010(14979)
- 2009(13551)
- 2008(13314)
- 2007(12019)
- 2006(10643)
- 2005(9939)
- 学科
- 济(58543)
- 经济(58464)
- 管理(47324)
- 业(41614)
- 企(36593)
- 企业(36593)
- 方法(27269)
- 数学(24370)
- 数学方法(23778)
- 中国(21200)
- 教育(20516)
- 财(17652)
- 制(16873)
- 农(14349)
- 理论(13927)
- 业经(13797)
- 学(13142)
- 体(12047)
- 务(10655)
- 财务(10606)
- 财务管理(10581)
- 体制(10266)
- 技术(10125)
- 企业财务(10029)
- 银(9943)
- 银行(9929)
- 教学(9859)
- 贸(9532)
- 地方(9526)
- 贸易(9525)
- 机构
- 大学(226033)
- 学院(221858)
- 济(84492)
- 经济(82500)
- 管理(81126)
- 研究(74917)
- 理学(70072)
- 理学院(69211)
- 管理学(67587)
- 管理学院(67141)
- 中国(51935)
- 京(48722)
- 科学(43321)
- 财(42296)
- 范(37615)
- 师范(37338)
- 所(36345)
- 江(34918)
- 教育(34182)
- 中心(32923)
- 财经(32788)
- 研究所(32755)
- 北京(31423)
- 师范大学(30516)
- 经(29680)
- 农(29197)
- 业大(28915)
- 院(27634)
- 州(27137)
- 技术(26536)
- 基金
- 项目(144742)
- 科学(116682)
- 研究(112338)
- 基金(103137)
- 家(88370)
- 国家(87569)
- 科学基金(75899)
- 社会(70200)
- 社会科(66437)
- 社会科学(66419)
- 教育(60614)
- 省(57909)
- 基金项目(52872)
- 划(50364)
- 自然(47472)
- 编号(47395)
- 自然科(46417)
- 自然科学(46408)
- 自然科学基金(45567)
- 资助(42834)
- 成果(41152)
- 课题(36463)
- 重点(34382)
- 部(34002)
- 制(31591)
- 发(31313)
- 创(30632)
- 教育部(30354)
- 年(29715)
- 项目编号(29068)
- 期刊
- 济(92569)
- 经济(92569)
- 研究(75701)
- 教育(57433)
- 中国(54054)
- 财(34149)
- 管理(31998)
- 学报(30008)
- 科学(28932)
- 农(26126)
- 大学(25234)
- 技术(24643)
- 学学(22204)
- 融(18698)
- 金融(18698)
- 农业(17380)
- 财经(16843)
- 职业(15398)
- 经济研究(15252)
- 业经(14838)
- 经(14497)
- 问题(11606)
- 统计(11361)
- 策(10647)
- 坛(10277)
- 论坛(10277)
- 技术教育(10188)
- 职业技术(10188)
- 职业技术教育(10188)
- 技术经济(10086)
共检索到339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瑞 高树仁
高等教育转型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历史选择和客观要求。结构体系的重塑是高等教育转型的核心问题,转型的终极目标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再次重构,转型是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布局与大学个体功能定位的深度融合。制度体系的再造是高等教育转型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转型迫切需要系统的制度环境,制度创新的关键是优化转型的动力系统。构建"结构—制度"整合模式是全面达成转型目标的关键,建构"结构—制度"整合模式是全面推进转型之必需,实践"结构—制度"整合模式需要优化三个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延成
高等教育认证是一个以院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以满足公众问责和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过程。文中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指出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保障并提高了其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庆豫
高等教育制度系指高等教育系统或高等学校组织的行为规则及其相关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包括八种模式,即阶段创新模式、结构创新模式和为利益相关模式包容的利益共识模式与利益关联模式,以及为情境相关模式包容的情境创新模式、互动创新模式、目标创新模式和成员忠诚模式。制度创新受制度创新主体的利益关系、能力水平、认知水平和情感等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制度 制度创新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明华
本研究旨在探究世界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格局及其形成的原因。对49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后发现,世界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呈橄榄形格局,一端是美国的"山寨"模式,中间是代表世界大势的"立法设立、行政独立"模式,另一端是"教育行政部门控制"模式。世界趋势是橄榄的两端向中间靠拢。中国正处于"橄榄"的一端,并正处于在向中间靠拢的运动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国际影响决定了该国所选择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先发内生型"国家的认证制度基本上由该国的文化和政治决定,国际影响很弱;"后发外生型"国家的文化、政治和国际影响都对认证制度起重要作用,其中国际影响发挥长期的导向性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智勇
周冰教授的《制度结构与中国转型模式》一书,在深入分析经济体制概念及其制度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体制的可分性和局部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力机制,对计划经济体制自身的转型做出了逻辑一致的解释,为分析以中俄为代表的不同转型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该书认为,体制是一个社会经济体的存在状态和形式,是一整套组织、制度和机制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与制度相比,体制的显著特征是整体性、协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水平大学群的兴起将对这一过程中起引领作用。因此.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率先将发展模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培丽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投入和学杂费为主的相对多元化筹资模式,通过与美国的对比发现,我国政府资金比重下降、学杂费比重上升、其他渠道开拓不够的趋势必须得到改变。但在转型经济时期,增加政府资金和提高学费双双受到约束,我国要完成"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政府引导捐赠文化的形成并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为高校筹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加强高校社会融资能力建设和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培养高校自我资金积累能力,并建立起适应转型经济特征的高等教育筹资模式,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高等教育经费 筹资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火学 袁本涛
质量的提升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培养质量",还应包括"系统质量"。因而,高等教育质量观包括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视角。依据大量的调查材料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质量不高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科类、形式、类型、层次以及分布结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失衡;微观上,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表现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模式(如产学合作等)诸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同时,由于资源的约束,高等教育质量改进难以为继。鉴于以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调整结构,转换模式,加大投入。
关键词:
办学理念 调整结构 转换模式 加大投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伟
受 2 0世纪末西方社会转型的影响 ,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在大学与工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较为激进的变革 ,并形成了新型的“三重螺旋”关系。这些变革与高等教育经费模式的结构性调整之间彼此强化 ,共同推动着西方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高等教育政策 经费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昕红
美国高等教育认可制度起源于非政府的、自律性的对教育认证机构的约束和规制活动。二战后联邦政府通过立法介入高等教育认可领域,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由此形成了两条并行的高等教育认可制度。在不同的价值传统和功能目标下,两种认可制度之间既有合作支持也有权力冲突。代表高等教育自治理想的"自治性认可权力"与代表政府管理职能的"他治性认可权力"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走向。20世纪末公共问责运动的兴起,为现有高等教育认可制度的"二元"结构注入了新的影响力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孟瑜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高等教育收费是否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这是理论上急需解决而在现实中也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实现教育公平的积极作用 ,同时 ,也探讨了高等教育收费所引发的不公平问题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收费制度 教育公平 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苗苏菲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苗苏菲 8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生培养打破了全免费的局面,开始了一系列变革:提高学杂费标准,招收部分自费生,开办靠学杂费收入来维持运转的民办高校,现在又在公办学校中逐步推行收取部分培养成本的制度……这一改革牵动了千家万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荣晖
高等教育遵循着生态发展的规律,文章从生态学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大学新生入学阶段的问题与冲突,从原则、任务、内容三方面论证构建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大学新生转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以期实现大学新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学 大学新生 转型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晏成步
"4%目标"实现后如何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公共支出机制?根据OECD提供的数据验证,其一,各国高等教育公共支出与GDP、公共总支出之比存在差异;其二,各国高等教育生均公共支出数量、结构与比例存在差异。除了"经济论"之外,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制度安排。在此提出建议:理论上,认清高等教育服务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既要保障公共支出又要扩大私人支出;制度上,加强生均公共支出和生均总支出等制度建设,确保教育服务质量水平;实践上,提高经费分配与组织行为的规范性,在私人支出比例扩大的同时,释放大学活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马廷奇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大众化进程使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现 ,并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是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都赋予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自身的制度短缺和僵化现象愈加明显 ,人们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质归结为制度问题。因此 ,高等教育公平要成为实践中可接受的现实 ,有赖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体制 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