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5)
- 2023(10796)
- 2022(8871)
- 2021(8594)
- 2020(7047)
- 2019(16060)
- 2018(15902)
- 2017(28714)
- 2016(16958)
- 2015(19206)
- 2014(19588)
- 2013(18485)
- 2012(17419)
- 2011(16094)
- 2010(16615)
- 2009(15514)
- 2008(15786)
- 2007(14854)
- 2006(13451)
- 2005(12575)
- 学科
- 济(57815)
- 经济(57722)
- 管理(52867)
- 业(42375)
- 企(36617)
- 企业(36617)
- 中国(22820)
- 方法(22702)
- 财(20874)
- 教育(20713)
- 数学(19044)
- 数学方法(18658)
- 制(18305)
- 农(15319)
- 学(14398)
- 理论(13842)
- 业经(12926)
- 体(12274)
- 融(12077)
- 金融(12075)
- 银(11846)
- 银行(11826)
- 务(11438)
- 财务(11386)
- 行(11354)
- 财务管理(11351)
- 企业财务(10746)
- 贸(10465)
- 贸易(10454)
- 体制(10231)
- 机构
- 大学(245768)
- 学院(237834)
- 济(91676)
- 经济(89310)
- 研究(87040)
- 管理(83476)
- 理学(69731)
- 理学院(68869)
- 管理学(67504)
- 管理学院(67024)
- 中国(63728)
- 京(54566)
- 财(49837)
- 科学(49363)
- 所(44329)
- 范(39608)
- 师范(39334)
- 研究所(39129)
- 中心(38873)
- 江(38845)
- 财经(37693)
- 北京(35737)
- 教育(34834)
- 农(34724)
- 经(34126)
- 师范大学(32198)
- 院(31043)
- 州(30415)
- 业大(30193)
- 经济学(28504)
- 基金
- 项目(145711)
- 科学(115899)
- 研究(113213)
- 基金(104102)
- 家(89586)
- 国家(88703)
- 科学基金(75381)
- 社会(70516)
- 社会科(66553)
- 社会科学(66531)
- 教育(59689)
- 省(55909)
- 基金项目(52740)
- 划(49082)
- 编号(47978)
- 自然(46412)
- 自然科(45262)
- 自然科学(45252)
- 自然科学基金(44469)
- 成果(43863)
- 资助(43611)
- 课题(36377)
- 部(34924)
- 重点(34049)
- 制(32533)
- 发(31082)
- 教育部(30786)
- 性(30524)
- 年(29749)
- 创(29600)
共检索到393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三种配置力量制衡”模型可用来描述在三种配置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转换过程的考察表明,确立在法律框架下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制度,确立政府在新的市场经济与法制框架下的行为“重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相对优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约束条件。大学组织治理模式深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不同组织治理模式与市场、政府、学术三种力量制衡背后的制度关系,从中把握某种规律和变迁趋势。
关键词:
学术 市场 政府 资源配置 约束条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30多年来在其资源配置转型过程中处在一个不断选择和优化配置方式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老百姓的选择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是一个"帕累托改进"意义上的累进过程,采取边际增量改革举措、尊重教育收益滞后性规律与强调改革的稳定性原则是保持转型期持续制度创新节奏的原因,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趋势取决于符合高等教育成长规律约束力量的均衡。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如下趋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提供方式多样化,在高等教育资金分配选择中更加强调采取"绩效配置"方式,大学高层合作模式的需求多元化,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成为必然,等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优化配置 转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书辰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根本大计。虽然经过近十余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建成了高等教育大国,但是,由于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特别是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与分布的不均衡一定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实际是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市场、政府和学术力量。这里的学术力量是指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中相对于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而言内置于高等教育微观组织中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特殊影响的治理方式。文章通过对学术力量的产生及其历史演进的分析,认为学术力量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以大学的组织功能的变化为晴雨表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市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同,使高等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功能,从而决定了学术力量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正是由于市场的逐步完善决定了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学术力量的回归和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金艳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现状和问题,应运用经济学和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规模和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和教育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弥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完善教育投资评价监督机制,控制高校银行贷款规模,防范高校投资风险和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燕
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配均衡问题。本文以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分析样本,从高校数量、教师人员、教育投入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高等教育各地区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缩小差异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地域差异 教育资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萍
从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应选择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投资资源配置方式。应打破原有计划方式下政府包揽高等教育的单一投资体制,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家、个人、社会三者结构合理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资源配置方式 投资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毓维 邵争艳
本文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价了1997—2002年中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该指数的分解,详细考察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动态变化的具体原因,旨在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安邦
公平和效率作为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有突出的表现。公平本属于伦理学术语,它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评价和判断。这里的人既可以指作为个体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康宁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制度 ,使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的制度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制度环境这一外生变量 ,重点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关联性 ,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特点。讨论的要点为 :在原有计划配置的框架中不可能使资源再扩大 ;资源的增量主要是在市场环境中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制度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的制度演进分析证实: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稀缺问题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政府、市场、学术三种力量互为支撑、相互制衡关系的创新发展。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以增量创新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渐进性制度创新使原有集中计划配置权限不断向地方政府、高校、市场以及新型公共服务政府转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的基本趋势是:依法治校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显著特征,不断成熟的市场力量成为影响与约束大学的理性选择,学术力量正在努力建构学术本位的治理环境,中国国情决定了大学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特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海东
基于人口普查、教育统计等数据,文章分析了人才跨省流动背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文章利用人才培养留存率描述人才净流动状况,论证了人才的流失或流入是地区人才供给量与经济需求量错位的结果。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人才净流入,东北和中部地区存在人才净流出。各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是国家按照地区人口数量统筹规划的结果,以保证教育机会公平;但对于不同规模经济体的人才需求量来说,各省的培养规模存在相对过剩或不足,是其人才净流失或净流入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人才流失导致地方倾向于采取“规模优先”发展策略,仅维持较低的投入水平;而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鼓励了地方的“消极投入”策略和“搭便车”行为,投入水平低、投入力度小、教育机会少。据此,文章建议创造人才流动友好型的制度环境、向西部地区配置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弥补其人才缺口、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
高考刚刚结束,有关吉林松原高考作弊成风、浙江省高校招生政策加分不公平等报道屡屡见于报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再一次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就其本源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然。文章将从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和谐现象入手,对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因素——财政资源的配置,从总量、结构、方法三个角度进行详尽地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财政投入 资源 配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夏丽萍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主体包括政府、高校和社会,各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可以实现帕累托改善和收入的公平分配;高校是高等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的具体实施者;社会不仅是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主体 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大森
本文从阐释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入手,指出能否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二者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关系,已成为影响当今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从三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