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9)
2023(13191)
2022(11238)
2021(10863)
2020(8780)
2019(20620)
2018(20420)
2017(37284)
2016(21356)
2015(24200)
2014(24456)
2013(23361)
2012(21124)
2011(18909)
2010(18872)
2009(16822)
2008(16393)
2007(14407)
2006(12651)
2005(11014)
作者
(57647)
(47391)
(47156)
(45032)
(30231)
(22511)
(21749)
(18717)
(18173)
(17051)
(16377)
(15742)
(14978)
(14779)
(14650)
(14527)
(14336)
(14145)
(13619)
(13533)
(11799)
(11749)
(11254)
(10817)
(10791)
(10666)
(10450)
(10380)
(9433)
(9360)
学科
(70729)
经济(70649)
管理(66764)
(58060)
(50920)
企业(50920)
方法(34114)
数学(28568)
数学方法(28212)
中国(24108)
教育(22741)
(22341)
(18664)
(17656)
理论(17395)
业经(17380)
(15434)
财务(15360)
财务管理(15330)
企业财务(14530)
地方(14377)
(13596)
技术(13362)
(12981)
农业(12510)
(12398)
(12343)
贸易(12332)
(11972)
环境(11413)
机构
大学(288651)
学院(283388)
管理(115202)
(101287)
理学(98809)
经济(98563)
理学院(97660)
管理学(96099)
管理学院(95530)
研究(91413)
中国(64400)
(63055)
科学(56643)
(48982)
(46191)
师范(45906)
(44387)
(42350)
中心(41790)
研究所(40552)
北京(40429)
业大(40066)
(39216)
财经(38798)
教育(37877)
师范大学(37619)
(35361)
(34650)
(33644)
技术(33378)
基金
项目(194507)
科学(154188)
研究(150174)
基金(137765)
(118178)
国家(117055)
科学基金(101137)
社会(91195)
社会科(86178)
社会科学(86156)
(77025)
教育(75374)
基金项目(73386)
(66204)
自然(64962)
编号(64187)
自然科(63405)
自然科学(63395)
自然科学基金(62229)
资助(55803)
成果(53830)
课题(45959)
(44095)
重点(44031)
(41356)
(40703)
项目编号(40065)
教育部(38705)
(37630)
创新(37548)
期刊
(110131)
经济(110131)
研究(90479)
教育(62597)
中国(61252)
管理(43306)
学报(41283)
(38602)
科学(38369)
(34317)
大学(32582)
学学(28852)
技术(28672)
农业(24424)
(20978)
金融(20978)
业经(18296)
财经(18248)
图书(17356)
经济研究(16272)
(15517)
职业(15290)
(14062)
理论(13887)
问题(13512)
(13216)
科技(13133)
实践(12990)
(12990)
技术经济(12839)
共检索到419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质量是评价高等教育水平的尺度,管理是维持和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方法,质量管理代表了人们通过管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努力。作为一个介于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体之间的特殊范畴,高等教育质量不同于企业领域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也不同于企业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普遍重视质量的新时代,质量管理绝不只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时尚,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希望,高等教育领域必须加强对于质量管理的研究,并积极付诸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作为一个概念,质量是人为的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一种物的客观存在,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结晶。高等教育机构既需要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质量文化以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质量管理本身也在客观上改变着大学固有的组织文化。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质量时代,只有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并培育出支持全面质量的组织文化,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最终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中润  冯菲  
本文采用丹尼森(Denison)的组织文化理论模型,对美国大学在质量管理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和开展的理论研究进行分类梳理。文章首先对组织文化经典理论以及美国大学的组织文化特征作了简要分析,归纳了大学自身组织文化特征与开展质量管理的需求间存在的内在矛盾;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丹尼森的组织文化四维度模型,并结合耶鲁大学和美国中西部某社区大学的案例研究,从四个方面对美国大学开展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深入考察,发掘其内在规律和特色;文章最后从指导思想、实施路径、工作保障等方面总结美国大学的经验,供我国大学开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作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质量管理产生于营利性组织,而后逐渐延伸到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对质量管理的内涵,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在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在把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非营利性组织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其精华,并与现代大学的组织文化、制度框架融汇贯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丽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全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高校培养各类优秀的人才来支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本文在对传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视角——创新质量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主的文化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问题有其特殊性。对于大学而言,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不是物的客观存在,而是文化的结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绝不能仅仅限于技术的层面,而必须关注质量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组织文化的创新。在一个质量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创新大学组织文化,并培育出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正黎  
基于服务营销视角探究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高校需要从质量、关系、品牌形象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而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质量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会敏  戚业国  
答辩时间2012年3月多元化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运行环境的变化、现代管理科学的引入,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化的质量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尤其是在"质量"及"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一种强势话语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走向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道路成为一种必然。当前单纯评估范式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陷入了"用一维的思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宇宁  
高校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工程质量,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质量现状出发,努力把握历史方位,认真履行教育使命,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教育制度供给、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集思广益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路径和举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许杰  
加强质量监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高等教育政策所呈现的强势话语。从理论根基看,是主导公共部门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适用和体现。从政策的价值取向看,主要表现为竞争,效率、效益和效能,绩效责任以及政府资助方式的改变的市场取向。其政策的有效性体现在正、负两个层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越  
评价运动的出现是对大学内外事务问责要求的表达。20世纪末,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运动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而日本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汇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运动潮流。日本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有机结合体,这种以问题/方法取向评价模式与改进/绩效取向评价模式为主的结合体克服了实证主义者意识形态与管理者意识形态的弊端。基于评价模式的视角,从评价目标的科学性、过程的合理性、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效果的长效性四个维度探究日本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俊学  唐仁春  王增新  王小兵  
高等教育质量从教育产出的角度分析,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辩证统一;从教育需求主体的角度分析,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质量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双重性。高等学校应以教育的"双重性"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