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3)
2023(9746)
2022(8058)
2021(7821)
2020(6218)
2019(14161)
2018(13613)
2017(22945)
2016(13687)
2015(15658)
2014(15271)
2013(13841)
2012(12869)
2011(11953)
2010(11976)
2009(10234)
2008(9772)
2007(8501)
2006(7457)
2005(6931)
作者
(33200)
(27594)
(27460)
(26852)
(17638)
(13237)
(12843)
(10851)
(10792)
(9794)
(9580)
(9412)
(8794)
(8754)
(8704)
(8629)
(8212)
(8188)
(8083)
(8004)
(7244)
(6722)
(6458)
(6325)
(6260)
(6118)
(6103)
(6071)
(5568)
(5562)
学科
(48015)
经济(47984)
管理(28503)
中国(24252)
(22787)
教育(21794)
方法(20826)
数学(19347)
数学方法(19200)
(15859)
企业(15859)
(12678)
(11700)
贸易(11688)
(11498)
(10900)
(9776)
理论(9642)
业经(8934)
(8875)
教学(8641)
农业(8382)
(8056)
(7813)
银行(7808)
地方(7692)
(7615)
(7520)
金融(7520)
发展(7399)
机构
大学(184404)
学院(172566)
(74127)
经济(72824)
研究(69945)
管理(56940)
理学(49230)
理学院(48461)
管理学(47528)
管理学院(47161)
中国(47074)
(41338)
科学(37986)
(34918)
师范(34761)
教育(33738)
(33540)
(32327)
研究所(30721)
中心(29856)
师范大学(29186)
北京(27632)
财经(26371)
(25328)
经济学(25113)
(24874)
(24521)
(22922)
经济学院(22782)
业大(20782)
基金
项目(115638)
研究(94310)
科学(94257)
基金(83566)
(72013)
国家(71363)
社会(60601)
科学基金(60379)
社会科(57485)
社会科学(57474)
教育(51941)
基金项目(42307)
(42298)
(39306)
编号(38928)
成果(35086)
自然(34644)
自然科(33920)
自然科学(33914)
资助(33750)
自然科学基金(33333)
课题(30695)
(29576)
重点(28184)
教育部(26629)
(26378)
国家社会(25836)
大学(25500)
(25340)
中国(24927)
期刊
(74418)
经济(74418)
研究(68643)
教育(58373)
中国(46327)
学报(23646)
(22958)
科学(22282)
大学(20649)
(20102)
管理(19845)
技术(16607)
学学(16314)
农业(14996)
经济研究(14205)
财经(13405)
(13394)
金融(13394)
职业(13242)
(11830)
(11205)
世界(10388)
国际(9945)
图书(9870)
问题(9818)
(9613)
(9351)
论坛(9351)
业经(9341)
高等(8846)
共检索到274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子联  魏畅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量化并揭示高等教育质量的演变规律则是质量提升的研究前提。以中国各大机构的大学排行榜为基础数据,运用加权法对我国各省市高等教育的宏观质量进行了测度和解释。结论显示:从纵向看,尽管大部分传统优势省市的高等教育仍具有相对较高的质量,但其趋势却表现出下降的特征;相反,新兴崛起省市的高等教育质量则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从横向看,高等教育质量在地区间存在着发展失衡的现象,东部、中部和西部间呈现出依次下降的特征。从成因来看,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出现时空差异的客观因素,而高校自身的发展思路,尤其是人才引进策略,则是缩小高等教育质量发展差距更为根本的主观因素。因此,制定并实施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旺  
随着大学排行榜的不断流行和多样化,对大学排行榜影响的关注也不断增加。围绕大学排行榜对学生、高等院校和政府的影响的争论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一个普遍话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行榜对地区及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高等院校的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事招聘及组织结构、资源分配和资金募集、学生择校和高校招生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避免大学排行榜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全球大学排名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战军  
在肯定大学排行榜具有存在价值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目前大学排行榜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大学排行榜要真正步入健康的轨道,需要制度规范、信息服务和监督管理三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即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准入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组织建设,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和评估机构协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从当前不同大学排名机构排名结果位次相差悬殊、逐年变化波动较大的现象出发,结合教育评估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了当前排名活动中的评价理念和排名公布形式的科学性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排名的若干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兴  刘亚敏  
通过对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的有关数据的再分析来比较中日两国高水平大学的状况可发现,目前,在所有的主要指标上,中日两国高水平大学的客观差距已经非常小,而且,两者的差距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得知,中日高水平大学所呈现的基本现状特征与最近若干年两国中央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中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大学的质量,应该坚持正确的高教财政投资战略,并根据形势变化适当做出调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晓青  
对《财富》的世界500强排行榜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我国现行的大学排行榜进行了对比,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首先排行榜应设立参评底线,并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其次设立的指标力求简明,层次清晰;第二,学位的水平不应与学校类型直接相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晓婷  张茂聪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对于审视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来,每一年度的大学排行榜愈来愈引起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大学排行榜能否反映学校发展现实状况,关键就在于其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研制的"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以及"全日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年)"正式向社会发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包含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榜译12个、高职院校学科竞赛榜单11个,省份榜单2个(详见表1)。据统计,全国共有1172所本科院校进入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在排行榜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榜首,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第四到第十名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明轩  
1989年,英国曾对其四十几所大学及某些财政独立的大学学院作过一次民意测验,排出学术排行榜。1992年,有一批原来的多科技术学院,如“牛津多科技术学院”、“南岸多科技术学院”和“莱斯特多科技术学院”等,改组发展为注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型大学。由此,英国各大报纸及一些专业团体和大学再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蒂蕊  王孙禺  
1995年9月1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公布了1995年美国大学排名榜。哈佛大学仍居榜首,麻省理工学院位于第五名。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排在第40位的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跻入前25名的行列,而一直处于前25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却名落孙山,排在第26位;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排在第28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排在第32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晓霞  
本文通过对借阅排行榜上榜教育学科文献的引文分析,从参考文献被图书馆收藏情况、参考文献年代分布、出版社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考察图书馆教育学科文献的馆藏质量,并根据实际的分析结果为以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谷纲  王云鹏  
中国网大的大学排行榜自1999年开始,迄今已经发布五次,每一次都有所改进和突破,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作者对网大的大学排行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咏梅  
大学排名活动已成为一种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中美大学排行榜的方式、方法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构建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永勋在2011年1月19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撰文说,某网站推出的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日前揭晓,在该榜的各类子榜单中,大学"创富榜"广受关注,有人批评这个榜单沾染铜臭,让大学精神再度蒙尘,甚至以此作为大学堕落的又一标志。这显然有点过度解读。作为众多大学排行榜中的一个,这个榜单虽难免争议却也不乏可取之处。它的标准是否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由"个体"性质的机构推出的一次次不实大学排行榜,居然能在高人云集的大学、千万考生及其家长中兴风掀浪,不说是笑谈也可称怪事。随着事态的发展、排行"潜规则"的被揭开,人们总算幡然有悟,原来这是一场由一个子虚乌有的个体性机构集结若干人导演的、以追名逐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游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