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1)
2023(6252)
2022(4865)
2021(4655)
2020(3296)
2019(7830)
2018(7553)
2017(11553)
2016(7551)
2015(8716)
2014(9300)
2013(8019)
2012(7454)
2011(6819)
2010(7283)
2009(6266)
2008(6369)
2007(6180)
2006(5602)
2005(4958)
作者
(19083)
(15720)
(15718)
(15055)
(9958)
(7447)
(7280)
(6263)
(5960)
(5937)
(5397)
(5240)
(5163)
(4998)
(4975)
(4846)
(4802)
(4650)
(4648)
(4527)
(4286)
(3914)
(3820)
(3697)
(3666)
(3615)
(3598)
(3443)
(3142)
(3114)
学科
教育(20549)
(20239)
经济(20222)
管理(17303)
中国(14021)
(11639)
理论(10855)
(10222)
企业(10222)
教学(8387)
(7564)
方法(6805)
(6253)
业经(5927)
(5873)
(5790)
地方(5304)
发展(5073)
(4950)
思想(4543)
数学(4540)
数学方法(4391)
学法(4339)
教学法(4339)
学校(4288)
研究(4259)
政治(4249)
(4211)
农业(4115)
技术(4094)
机构
大学(102740)
学院(97847)
研究(35778)
教育(29439)
管理(29103)
(28878)
经济(27756)
(25059)
师范(24914)
(24445)
理学(24264)
理学院(23871)
管理学(23203)
管理学院(22990)
中国(20602)
师范大学(20545)
科学(19863)
(17120)
(16578)
北京(16558)
职业(16474)
技术(16419)
(15668)
中心(15369)
研究所(14841)
(13804)
(13576)
财经(11664)
业大(11431)
职业技术(11380)
基金
项目(58664)
研究(53284)
科学(46830)
基金(36396)
教育(34448)
(30167)
社会(29805)
国家(29702)
社会科(27763)
社会科学(27759)
编号(25179)
(25132)
科学基金(24927)
成果(24061)
(22740)
课题(22083)
(19283)
基金项目(17802)
规划(15858)
重点(15127)
项目编号(14976)
(14501)
资助(14414)
(14016)
(13939)
(13805)
自然(13307)
教育部(13302)
研究成果(13118)
自然科(12938)
期刊
教育(53963)
研究(41452)
(36021)
经济(36021)
中国(33657)
技术(15354)
职业(14085)
(12610)
管理(12013)
学报(11985)
大学(11091)
科学(10000)
(9731)
技术教育(9161)
职业技术(9161)
职业技术教育(9161)
学学(8065)
图书(7795)
(7137)
论坛(7137)
农业(7095)
高等(7036)
(6260)
高等教育(6077)
财经(6064)
书馆(5928)
图书馆(5928)
成人(5795)
成人教育(5795)
(5369)
共检索到166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陈春梅  
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的这一问题更为突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任务更为紧迫。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框架是:转变思想是前提;体制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优化生源、教师队伍建设和增加投入是保证;评估体系建构是准绳。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承担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任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有本章  冯典  
为了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关注作为其前提的知识的作用。因为知识是大学学术工作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高等教育文化的多样性。换句话说,知识形成了认知、诊断和处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基础。本论文从知识的作用及知识重建的视角,分别就以下五个方面以日本为案例来研究质量保障的方法:知识的作用;知识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打造学习中心: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多样化的知识:分裂、分化和冲突;探索新的大学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镜人  
随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 ,英国高等教育理论界掀起了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的热潮。本文对他们讨论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述评 ,如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征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系、什么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传统质量观与新质量观的特征及其基本主张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晓昌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如何把质量提高确实是一个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以"四个转变"为导向,从"四个维度"努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以"四个转变"为导向,就是在发展方式上,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转变;在资源配置上,由注重对物的投入向注重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胜洪   杜瑞军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直被视是高等教育质量改进和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可算度性”日益突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质量保障与提升教育质量的本质诉求渐行渐远。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在对既有质量保障体系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带有价值倾向的实践模式,注重质量价值观的塑造,强调不同行动者(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尊重、信任、沟通、协调至关重要。通过确立可行的质量目标、完善质量治理、付诸质量行动、注重质量评估等方式,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建立起持续改进的组织氛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嘉友  许建文  倪鑫  
"质量"是本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机制,既是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各主体应当基于自身价值取向,在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权力分配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主体机制。其中,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质量调控与省级监控力度,社会应当积极融入高等教育质量监督体系,高等院校则应加强自律,构建学生参与质量监控的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正范  贾群生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是培养有教养的高层次的社会公民。高等教育的内在质量由本质质量和过程质量两部分组成;高等教育的内在质量与外部目标并非完全一致,高等教育质量因背负了多重的社会原则而变得复杂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提出了一个操作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倩  岳昌君  
利用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本科高年级学生数据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学生满意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6大因子,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校的质量差异。采用定序因变量回归模型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校,其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有着显著差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对学生对所在高校满意度的"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