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7)
2023(6509)
2022(5369)
2021(4996)
2020(3923)
2019(9187)
2018(8703)
2017(15487)
2016(9544)
2015(10997)
2014(11072)
2013(10268)
2012(9746)
2011(8915)
2010(9131)
2009(7856)
2008(7701)
2007(6969)
2006(5969)
2005(5366)
作者
(23515)
(19345)
(19342)
(18565)
(12717)
(9424)
(9054)
(7713)
(7431)
(7149)
(6757)
(6572)
(6320)
(6262)
(6055)
(5899)
(5885)
(5793)
(5756)
(5589)
(5018)
(4837)
(4702)
(4438)
(4430)
(4386)
(4371)
(4368)
(3865)
(3789)
学科
(38473)
经济(38439)
管理(22668)
方法(21975)
(21570)
数学(20492)
数学方法(20377)
教育(19088)
(16859)
企业(16859)
中国(16104)
(10378)
(8441)
理论(8182)
地方(7719)
(7414)
贸易(7405)
(7125)
教学(6591)
(6445)
财务(6437)
财务管理(6423)
(6421)
业经(6307)
企业财务(6257)
技术(6161)
(6038)
(6009)
金融(6008)
农业(5923)
机构
大学(131654)
学院(125608)
(51869)
经济(50833)
研究(45454)
管理(44257)
理学(38675)
理学院(38212)
管理学(37671)
管理学院(37396)
教育(28340)
(28120)
中国(28040)
(25755)
师范(25653)
(24452)
科学(22562)
师范大学(21443)
(21230)
中心(19874)
财经(19842)
(19323)
研究所(19014)
北京(18567)
(18276)
经济学(17366)
(16714)
经济学院(15997)
(15181)
技术(15058)
基金
项目(81719)
研究(68344)
科学(67372)
基金(58253)
(48394)
国家(47877)
社会(43490)
科学基金(41815)
社会科(41234)
社会科学(41226)
教育(40731)
(31975)
基金项目(29535)
(28889)
编号(28815)
成果(26371)
资助(24596)
自然(23935)
课题(23545)
自然科(23421)
自然科学(23419)
自然科学基金(23040)
(21618)
教育部(20025)
重点(19938)
(19598)
规划(18893)
(18793)
(18202)
人文(18045)
期刊
(49821)
经济(49821)
研究(49436)
教育(48192)
中国(31693)
(18195)
管理(15429)
学报(14681)
技术(14324)
大学(13337)
科学(13094)
(12268)
(11797)
金融(11797)
职业(11784)
学学(10726)
财经(10680)
(9213)
经济研究(8967)
农业(8718)
技术教育(7773)
职业技术(7773)
职业技术教育(7773)
(7163)
(6800)
论坛(6800)
问题(6561)
业经(6558)
世界(6171)
国际(6127)
共检索到195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建  黄显涵  钟秉林  
近20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种种现实的矛盾与悖论。在复杂动荡的情景中,高等院校的教学功能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过去近10年间,很多国家或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都建构了质量评估体系。本文主要分析香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过程,在分析其变革动因的同时亦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福涛  
本文在简要阐述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概念的基础上,从质量保证的主体、目的、对象、指标或标准以及实施层面等五个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美、英、欧盟主要国家以及日本的变化趋势和特点进行考察,并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兵  
当今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热潮 ,中国也走上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如果在数量大幅扩张的同时没有质量的保障和提高 ,最终也达到不到数量扩张的根本目的 ,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为此 ,中国高等教育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进行战略选择 ,切实建立一个合理、公正、透明和权威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具体而言 ,政府应转变职能 ,建立独立、自治的专门评估、认可机构 ,建立分层、多元的评估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工作重点 ,注重校园评估文化的养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国华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恩舜  
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权力结构、主体、机构、目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祥  王泓萱  
本文试对香港地区的教育质量保证和学校监督进行探究,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谁在掌控香港学校的教育质量?香港在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策略?香港教育质量保证和学校监督的实施及改革是否一帆风顺,遇到了何种挑战?通过分析发现:香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虽优尤险",需要进行细致而透彻的回顾,使政府与实践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加巩固,并促使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侯威  许明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数量增长与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新西兰的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介绍了新西兰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描述了新西兰政府提出的新的质量保证机制的框架,并分析了建立这一新机制的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洪  应永祥  
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在质量意识与质量认证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竞争相脱节的弊端。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人高等教育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从企业领域借鉴成熟的质量管理理念与质量保证模式,树立以质量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理念。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第三方认证是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形成有序的竞争市场的有效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从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迈进,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进程迅速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入大众化的轨道,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1]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志勇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文章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建构的历史以及现实,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弊端,包括立法滞后、评估流于形式、内容本末倒置等,最后从权力市场化、各界参与、政治策略、程序与方法创新四方面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侯威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现实 本文选取了北欧的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五个国家对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建立的背景机制的运行及其最新发展加以介绍并分析了五国的共同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鸿琴  
“院校审核”作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评估活动的新方式,旨在确保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具有合格的质量和适当的学术标准,并正确授予学位。其具体运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包括初步调查,简单调查,审核调查,提交报告及继续调查等环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梁茜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世界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承担着教育治理与政府治理的双重功能,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政策过度融合和教育市场过度开放、质量保证主体的权利争议、质量保证模式的标准化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冲突等挑战。本文梳理了不同国家和组织对上述挑战的实践回应,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发展提出以下启示:促进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与创新,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内部自治和外部监督间的互动水平,进一步细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辉富  王瑶  
本文主要针对开放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思考,着重分析了开放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实践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今后发展的策略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恩舜  
我国现有的以政府控制为显著特征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应逐步实行市场化策略,培育与建立评估市场。政府应变“行政管理”为“政策调控”,变“统包统揽”为“多边共识”,高校应从他律走向自律,社会则应从缺席到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