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2)
2023(7967)
2022(6549)
2021(6136)
2020(4727)
2019(10936)
2018(10752)
2017(17772)
2016(11349)
2015(13029)
2014(13231)
2013(11917)
2012(11528)
2011(10857)
2010(11264)
2009(9832)
2008(9558)
2007(8927)
2006(8236)
2005(7808)
作者
(29397)
(24254)
(24249)
(23059)
(15523)
(11663)
(11280)
(9576)
(9447)
(9076)
(8211)
(8166)
(7875)
(7842)
(7623)
(7577)
(7535)
(7300)
(7165)
(7022)
(6596)
(6180)
(5916)
(5907)
(5681)
(5522)
(5486)
(5413)
(5004)
(4937)
学科
(39268)
经济(39236)
教育(22232)
管理(22074)
中国(21999)
(19902)
地方(16574)
(13330)
企业(13330)
(12787)
(11198)
理论(10217)
业经(10093)
地方经济(9525)
教学(9181)
农业(9109)
(9075)
发展(8926)
(8798)
方法(8377)
(7669)
金融(7669)
技术(7580)
(7469)
银行(7460)
(7382)
(6977)
数学(6810)
(6772)
贸易(6760)
机构
大学(149346)
学院(144312)
研究(59242)
(49895)
经济(48367)
管理(43334)
中国(37437)
教育(37011)
(35588)
理学(35553)
(35226)
师范(35040)
理学院(34897)
科学(34656)
管理学(33989)
管理学院(33688)
(29924)
师范大学(28576)
研究所(26811)
(25862)
中心(25089)
北京(24511)
(23413)
(22373)
(21507)
技术(21301)
(20919)
职业(19369)
业大(18276)
财经(17300)
基金
项目(85968)
研究(75168)
科学(68575)
基金(54124)
(45164)
国家(44517)
教育(44204)
社会(43173)
社会科(40581)
社会科学(40574)
(37773)
科学基金(36936)
编号(34612)
(33485)
成果(32511)
课题(29721)
基金项目(27103)
(25978)
(25207)
规划(21961)
资助(21753)
发展(21584)
重点(21555)
(21131)
(20249)
项目编号(20142)
自然(19836)
(19580)
自然科(19331)
自然科学(19329)
期刊
(66092)
经济(66092)
教育(65433)
研究(62323)
中国(49498)
(22285)
学报(19211)
科学(17591)
技术(17200)
管理(17140)
大学(16991)
(16698)
农业(16006)
职业(15123)
(13932)
金融(13932)
学学(12701)
业经(12294)
经济研究(10177)
(9809)
论坛(9809)
高等(9707)
(9632)
图书(9443)
技术教育(9429)
职业技术(9429)
职业技术教育(9429)
(8558)
财经(8518)
高等教育(8411)
共检索到256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几年前的文件中就提出三个方针性的中心问题,即针对性、质量与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也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正因为如此,厦门大学正在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乔连全  吴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培森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审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探索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邱均平  宋博  王传毅  
借鉴已有关于教育发展指数的研究,结合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系统设计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指数指标体系。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六国作为考察国,以2011-2017年作为考察期,比较分析各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发展指数、科学研究质量发展指数、社会服务质量发展指数和支撑条件质量发展指数。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斐然,教育规模远超其他五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国际顶尖的大学和学科不多,人才培养质量距离发达国家有较大距离;高水平科研成果少,科研成果影响力亟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亟需加强;基础设施落后,支撑条件有待改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刘潇华  张亮亮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主体运用质量监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持续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历了质量保障初始时期、质量失控时期、质量保障恢复重建时期、质量保障制度建立时期、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时期五个阶段。总体而言,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研究的理论深度有限;政府的质量保障作用突出,但社会和高校的作用发挥不够;本科质量保障的重点地位已经确立,但实施成效不容乐观;高度重视评估评价的作用,但缺乏多种质量保障手段的综合运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水平大学群的兴起将对这一过程中起引领作用。因此.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率先将发展模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玉琴  
自日本近代学制产生以来,高等教育内部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从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二者的关系,使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得以均衡、协调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的构成,为后发性国家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刘栋  曲艺  
普及化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关键则在于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本研究立足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情境,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概念模型,并以此编制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问卷。问卷包含四个维度:作为过程的课程与教学、学生投入、大学治理环境,以及作为结果的学生职业发展。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问卷的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良好;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问卷的质量。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问卷可作为我国在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测量工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山  
追求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我国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主旋律。随着新时期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的落实,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注重数量发展变为看重质量提升。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教育评价方案也明确提出,将教育评价上升到事关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层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2001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下,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历届论坛主题都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积极探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推动了教育思想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乔刚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对高等学校有关数据的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常态监测高等教育状态,为多元主体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创新驱动,争创一流;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绿色评估,预测预警;众创众筹,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高质量。平台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校为根本,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平台,为高等教育多元利益主体服务。为此,需要在数据采集与整合、数据挖掘与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等方面持续创新平台建设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永建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正式的制度安排,也正在成长为一种新兴的、专门化的职业。强调问责、设置专门机构以及遵循近似的原则与实施程序等是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共同特征。在出现趋同化的同时,不同制度环境中的质量保障还呈现出一些本土特征。寻求问责与改进之间的平衡、学生在质量保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通过范式变革形成质量文化、加强质量保障机构自身的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如何将质量提高的理念内化为院校的质量文化意识,如何优化现有的调查工具及过程以服务于质量的持续提高,则是当今高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忠学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衰退,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曾一度下滑,但不久又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是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的贡献分不开的。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及现状,重点对当前QAA质量保证的使命、运行模式、基本框架和评估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平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价值选择,是对于高等教育质量高低、优劣的系统看法。随着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在发展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应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办学定位、相对性等内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廖湘阳  王战军  
质量观的转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阶段顺利转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国家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特殊性等三个方面剖析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中质量观念必须转变与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集中从培养目标的优化以及强调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自我评估机制的建立两个方面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得以形成与发展所必需的支持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