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3)
2023(4926)
2022(4023)
2021(4035)
2020(3234)
2019(7470)
2018(7640)
2017(12084)
2016(8192)
2015(9322)
2014(9868)
2013(8642)
2012(8034)
2011(7478)
2010(7713)
2009(6763)
2008(6674)
2007(6188)
2006(5475)
2005(5025)
作者
(21561)
(17788)
(17663)
(16937)
(11278)
(8523)
(8273)
(7052)
(7051)
(6518)
(6086)
(5854)
(5839)
(5716)
(5690)
(5585)
(5518)
(5346)
(5324)
(4974)
(4851)
(4674)
(4332)
(4253)
(4228)
(4145)
(3920)
(3890)
(3828)
(3710)
学科
教育(19755)
(18123)
经济(18077)
管理(16110)
中国(12971)
(12323)
(9855)
企业(9855)
理论(9066)
(8867)
教学(7393)
(6617)
(6470)
方法(6430)
(6252)
(5685)
数学(5200)
数学方法(5070)
(4709)
发展(4125)
(4028)
银行(4013)
(4001)
农业(3943)
技术(3930)
(3885)
地方(3872)
研究(3871)
业经(3865)
(3845)
机构
大学(105241)
学院(100886)
研究(40952)
教育(29017)
管理(28746)
(28321)
经济(27190)
(25212)
科学(25059)
(24720)
师范(24513)
中国(24122)
理学(23845)
理学院(23403)
管理学(22675)
管理学院(22460)
(21346)
师范大学(20077)
研究所(19367)
(18540)
(18285)
技术(17499)
中心(17231)
北京(16879)
(15628)
职业(15440)
业大(14938)
(14890)
农业(14474)
(13926)
基金
项目(62916)
研究(53091)
科学(49442)
基金(40156)
(34963)
国家(34477)
教育(33210)
社会(28873)
科学基金(27593)
(27004)
社会科(26827)
社会科学(26820)
编号(25088)
(24884)
成果(24242)
课题(21649)
基金项目(19918)
(18214)
自然(16367)
资助(16270)
重点(16001)
自然科(15956)
自然科学(15948)
自然科学基金(15637)
(15288)
规划(14998)
项目编号(14878)
(14624)
(14571)
(13348)
期刊
教育(50584)
研究(41168)
(34811)
经济(34811)
中国(34703)
学报(17895)
(17047)
大学(14382)
科学(14358)
(13301)
技术(13198)
职业(12912)
学学(11693)
农业(11488)
管理(10042)
技术教育(8438)
职业技术(8438)
职业技术教育(8438)
(6817)
论坛(6817)
(6805)
金融(6805)
高等(6132)
(5952)
财经(5929)
(5866)
业经(5822)
图书(5600)
成人(5540)
成人教育(5540)
共检索到170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国强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爱良  
高等教育财政自大学问世以来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变迁围绕着高等教育场域中政府、大学与学生等重要利益主体进行,变迁不仅仅是大学融资方式、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与学生成本分担的变化,还包括高等教育场域内政府、大学与学生等重要利益主体之间财政关系的调整与重塑。在高等教育财政的变化、调整与重塑中,政府、大学与学生的身份也在发生某些演变,以契合高等教育财政变迁所型塑的财政状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艳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在六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中,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两个经济体制的转轨。利益主体间的合作与博弈,一直存在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过程中,清晰地反映了政府、市场和大学三个主体之间的力量博弈。然而,制度环境的差异,导致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三个利益主体存在本质区别。文章在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下三个利益主体本质差异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出现的三种制度变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赤弟  
利益相关者分析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它,我们可以重新理解大学制度的本质。高等教育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主要体现在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管理,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与相互作用大学四个方面。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大学教授、大学出资者、学生和政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俄苏高等教育与社会变迁韩骅一一国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达程度,是该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俄国高等教育始于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成立。尽管这所大学起点较高,显示了可观的民主性,但它毕竟比西欧中世纪大学晚了数百年;而且在此之后的50余年内,在俄罗斯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兴业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迪尔凯姆曾经说过:"当人们历史地研究教育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方式时,就会看到,它是依存于宗教和政治组织的,是依存于科学的发达程度和工业状况的。如果把所有这些历史因素同教育体系分开,那么,这个体系就会变得不可理解"~①。因此,也可以这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鹏  
高等教育投入问题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教育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要求政府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出发来对高等教育投入进行制度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自建国以来的变化,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变迁的原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艳玲  
高等教育院校是利益相关者的结合体。原来对高校进行政策制定研究时,往往只是站在研究者自身的角度认识与解决问题,而未能注意到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的可能性,本文针对这一不足所提出改善研究方案,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的甄别提出一些意见,继而分别说明其给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吉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管理体系也日趋完善,这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克服的难题。而利益相关者理论阐明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应当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健全高等教育管理法律体系;加快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加快建设教育中介组织,优化高等教育监督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伍海泉  赵人伟  韩兴雷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涉及大学、学生及其家庭、政府、企业和社会公共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各方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相互博弈。从公共决策机制来看,学费定价既是市场与政府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利益相关者多方博弈的结果。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对学费定价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赤弟  田玉梅  
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以来,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关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成果,它正在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笔者从大学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分类、应用等几方面做一疏理,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以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云川   王果  
语言内在于教育的所有环节,并外在地形塑着高等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运行以语言为媒介展开,教育质量依赖语言进行甄别,语言运用也会影响到教育的生态。高等教育与语言的紧密关联,分别体现于两者间的历史同向性、知识关联性和功能契合性。而今,体制话语和技术表述双重助推促成了语言至上的趋势。一方面,纵向贯通且资源富集的教育体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育政令为表现形式的强势话语;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对教育学术话语的横向渗透和机巧性替代,使得高等教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被技术语言冲击和捆绑。高等教育在多重力量的裹挟下形成了“表述重于本质”的行为倾向,教育过程出现了“概念与本质”和“名与人、事之实”的割裂现象。由于真实的人与事持续隐退于教育场域之中,因之而形成了“言甚于实”的教育标榜生态。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理性调适语言的定位,教育评价的原点应从人为的语言转向关注完整的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注重“表述”回归到“人事”本身,教育的生态逻辑应从语言竞争走向语言悠游。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本文吸收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过去的整体论方法”,特别关注“变革与稳定”的整体历史方法论,在总结分析国外经典的解读高等教育变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四要素环绕互动型”的解释框架。这一框架将“知识”、“国家”、“社会”、“市场”作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四大基本要素,利用“四要素”所具有的超越历史、地域和时代的普遍解释力,构建能够说明高等教育变迁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的分析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俏燕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