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4)
2023(15360)
2022(12774)
2021(11884)
2020(9473)
2019(21857)
2018(21532)
2017(39759)
2016(22335)
2015(24953)
2014(24818)
2013(23935)
2012(22155)
2011(20387)
2010(21173)
2009(19196)
2008(18398)
2007(16569)
2006(14884)
2005(13888)
作者
(64320)
(53618)
(53470)
(50859)
(34212)
(25732)
(24147)
(20774)
(20695)
(19157)
(18342)
(17782)
(17360)
(17171)
(16638)
(16620)
(15953)
(15815)
(15397)
(15383)
(13601)
(13557)
(13087)
(12395)
(12117)
(11980)
(11866)
(11856)
(10831)
(10553)
学科
(107448)
经济(107357)
管理(55203)
(53083)
(39902)
企业(39902)
方法(39365)
数学(35370)
数学方法(34773)
中国(32951)
地方(27351)
(26555)
业经(21607)
(21476)
教育(21255)
(19082)
农业(18636)
(17564)
贸易(17548)
(16928)
理论(16696)
地方经济(16428)
(16030)
(15819)
(15079)
金融(15079)
(14992)
银行(14943)
技术(14878)
环境(14564)
机构
大学(314668)
学院(313610)
(133874)
经济(131198)
研究(116846)
管理(112368)
理学(96217)
理学院(94989)
管理学(93017)
管理学院(92430)
中国(83152)
科学(70215)
(68630)
(59696)
(57823)
(54727)
研究所(54160)
中心(50905)
(49525)
师范(49012)
(48703)
业大(46402)
财经(45306)
北京(44516)
农业(42644)
(41664)
经济学(41650)
(41080)
师范大学(39777)
(38617)
基金
项目(203156)
科学(160879)
研究(149933)
基金(144386)
(126990)
国家(125826)
科学基金(106583)
社会(95464)
社会科(90490)
社会科学(90470)
(81611)
教育(75018)
基金项目(74588)
(69988)
自然(67558)
自然科(66050)
自然科学(66033)
自然科学基金(64835)
编号(60927)
资助(59591)
成果(50534)
(49532)
重点(47423)
课题(45933)
(45300)
(42462)
创新(39554)
发展(39511)
教育部(39209)
国家社会(38964)
期刊
(154449)
经济(154449)
研究(104992)
中国(73978)
教育(60336)
(49892)
学报(49166)
科学(45252)
管理(43171)
(42624)
大学(38122)
学学(34839)
农业(33904)
技术(31864)
(29315)
金融(29315)
经济研究(26767)
业经(24612)
财经(22906)
(19903)
问题(19373)
(18368)
技术经济(16779)
统计(16770)
职业(15623)
(15320)
(15220)
商业(14955)
世界(14506)
(14215)
共检索到492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管培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桓  李乐夫  吴栋  
本文主要探讨地方经济情况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互关系。理论假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且在增量中具有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和升学需求联系进一步紧密,另外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发决定高等教育的规模。采用工具变量法,考察扩招前后年份的情况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促进了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同时也使其发展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适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耀国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是有效需求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增速减缓,而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当务之急。一、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㈠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居民收入增速减缓。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年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2009年"中消协"的年主题是"消费与发展"。这一年主题体现了消费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月7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红楼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开宇  
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增总量、调结构、重和谐、共发展。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经济增长速度不宜过快;寻找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规范之间的改革平衡点;树立正确消费观,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消费教育,转变消费观念;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夯实消费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消费能力;推行低碳消费模式,增加有效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实施差别化措施,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等。其中,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应开拓消费空间,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发乡村市场,努力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城乡基本消费需求;引导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卫华  
一、充分认识扩大文化需求的现实意义(一)扩大文化需求是增加社会消费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以广东为例,目前广东省人均GDP水平已超过3000美元,城乡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迎春  王大鹏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检验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等教育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1.380、2.272和1.625;居民收入水平是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高等教育规模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相互促进机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圣文  郭纺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力  
一、扩大有效需求,凯恩斯经济学的启示 凯恩斯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均衡,能否实现有效需求,关键在于实际就业量,在于人的购买能力。因此,他的基本政策主张是通过扩张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失衡问题。 有效需求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的总需求。所以有效需求可以被看作是总需求。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颛孙书勤  
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含了产业层面的高质量、消费层面的高质量和环境的高质量,基于进口的规模和结构等数据,研究了进口对高质量生产、高质量消费和高质量环境的促进机制。在高质量生产上,进口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产业配套和竞争促进。高质量消费上,进口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消费结构,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在高质量环境上,进口可以替代部分高碳排放能源以及进口部分国内无法生产的高技术环保设备等。因此,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积极扩大关键零部件进口、优化消费品进口结构、加大环境保护类产品进口和适当扩大服务类产品进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金倍  王芬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在稳增长的动力中唯有消费是内生性动力,能够长期稳定地伴随经济增长。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新情况下,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的战略,充分发挥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的支持作用,瞄准居民多样化需求,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创新消费模式,引发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是一个单纯的高等教育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考虑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时,不能不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状况。首先,从本世纪末我国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状况看,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主要放在发展初等教育上;其次,从教育经费的再分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过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挤占了本来就很不充足的初、中等教育经费;最后,走内涵式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说法,在当前条件下说服力不足。因此,在穷国办大教育的状况下,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与发达国家比较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是极不明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