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2)
- 2023(16398)
- 2022(13528)
- 2021(12786)
- 2020(10264)
- 2019(23032)
- 2018(22426)
- 2017(41260)
- 2016(22922)
- 2015(25177)
- 2014(25293)
- 2013(23758)
- 2012(21897)
- 2011(19673)
- 2010(20507)
- 2009(19194)
- 2008(18199)
- 2007(16909)
- 2006(15226)
- 2005(14042)
- 学科
- 济(72675)
- 经济(72558)
- 管理(71054)
- 业(68290)
- 企(58276)
- 企业(58276)
- 中国(34516)
- 融(28468)
- 金融(28461)
- 银(27159)
- 银行(27134)
- 财(26633)
- 行(26250)
- 农(24756)
- 制(24250)
- 方法(23885)
- 教育(23019)
- 技术(21253)
- 业经(20710)
- 数学(19660)
- 数学方法(19328)
- 理论(17987)
- 地方(16984)
- 体(16450)
- 农业(16262)
- 学(16201)
- 务(15949)
- 财务(15895)
- 财务管理(15862)
- 企业财务(15115)
- 机构
- 大学(304568)
- 学院(303988)
- 济(120083)
- 经济(117094)
- 管理(111568)
- 研究(106215)
- 理学(94127)
- 理学院(93067)
- 管理学(91556)
- 管理学院(90929)
- 中国(83180)
- 京(64926)
- 财(63546)
- 科学(59251)
- 所(51626)
- 江(50172)
- 中心(50073)
- 财经(47889)
- 范(46799)
- 师范(46415)
- 研究所(45996)
- 农(43859)
- 经(43260)
- 北京(41804)
- 州(39525)
- 院(38945)
- 教育(38622)
- 业大(38469)
- 师范大学(37175)
- 经济学(36732)
- 基金
- 项目(193949)
- 科学(155255)
- 研究(155183)
- 基金(136486)
- 家(116727)
- 国家(115220)
- 科学基金(99114)
- 社会(97296)
- 社会科(91982)
- 社会科学(91965)
- 省(78925)
- 教育(76972)
- 基金项目(70055)
- 划(66550)
- 编号(65342)
- 自然(59020)
- 自然科(57675)
- 自然科学(57658)
- 成果(57446)
- 自然科学基金(56678)
- 资助(54232)
- 课题(49434)
- 创(45602)
- 重点(44738)
- 部(44019)
- 发(43670)
- 制(42757)
- 创新(41657)
- 性(41199)
- 年(40923)
- 期刊
- 济(141121)
- 经济(141121)
- 研究(106187)
- 中国(79926)
- 教育(67093)
- 财(50597)
- 管理(46003)
- 融(44873)
- 金融(44873)
- 农(42237)
- 学报(40620)
- 科学(38825)
- 大学(33475)
- 技术(30319)
- 学学(29882)
- 农业(27588)
- 财经(24134)
- 业经(23409)
- 经济研究(21882)
- 经(20859)
- 职业(18531)
- 坛(16964)
- 论坛(16964)
- 问题(16933)
- 科技(16328)
- 贸(14516)
- 业(14074)
- 理论(13642)
- 技术经济(13633)
- 版(13422)
共检索到496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转移的源泉,高等教育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协同效应的发挥。高等教育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途径上需要实现从累积式向协同式提升,在机制上需要实现从竞争性到协作性跨越。国家和政府要在创新政策环境、激励制度和分险分担和利益共享上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协同创新的激励制度,深入健全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建强
近年来,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社会得到广泛认可,以成人教育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模式已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终身教育理念的诞生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实现教育为人类终身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利用高等教育的丰富资源与发展经验,能有效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因此,基于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特殊关系,应从教学与课程两个方向入手,从而促进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实现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成军
文中指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一网络系统,介绍了基于这一网络系统的知识创新的知识生产内生性、知识传播内生性、经济特征及其与组织变革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下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尝试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宜加强的五个方面。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知识创新 高等教育 高教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檀慧玲
高等教育在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广泛多样化的责任,并与区域发展政策密切相关。作为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不仅为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且在其中扮演着知识创新者角色,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同芬兰大致相同,基本属于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因此,深入探究芬兰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芬兰 高等教育 国家创新体系 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杰 李梅 李丽华 刘晓慧 刘鹏
简要介绍当前海关科技资源的总体概况,从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履职把关成效等方面对近几年海关科技取得的成效进行概括。基于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国门安全、促进跨境贸易、推进科技创新等需求阐明现阶段海关科技面临的挑战,并对海关科技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剖析,同时,有针对性地从融入地方科技顶层设计规制、纳入地方科技人才队伍、列入地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嵌入地方成果转化链条、并入地方科普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海关与地方科技融合发展的建议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明喜 周代数 张俊芳 苏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是关键一招。在梳理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源流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和比较金融等基本原理,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对中国和美国金融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处于创新体系的成熟阶段,中国处于创新体系的成长阶段,创新体系的阶段性特征对金融提出新需求;美国金融体系市场导向更为明显,中国金融体系银行导向更为明显,但正在向市场导向过渡,金融供给正在发生新变化;中美创新体系与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短板各不相同,使命任务存在差异,但面临在技术—经济扩散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挑战。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提出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启示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比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它既要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又要充分认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寻找突破点,抓住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办好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高校面临的现实命题。同济大学一直坚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的理念,也对学校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学校积极倡导主动融入社会、服务地方,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定寰,柳卸林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科技政策界讨论的热点。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从国外引入的概念,产生于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得自于日本等后发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但国家创新体系对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我国,长时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晓雯
一、国家创新体系下政府科技投入的运作机理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促进创新的网状结构,是由众多创新行为主体及其互动构成的网络体系。其行为主体是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并强调各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关联、协同共生。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松 康涛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昭晞
中国"引进来"的两种引资战略形成了企业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两条路径。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以吉利并购沃尔沃并在中国建厂为范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开拓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又一条新的路径。国际生产要素组合新模式可能代表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运作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对外开放 中国企业 全球创新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慧洪
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娱乐业、教育等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知识创新、传播、销售等部门大力发展,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能力不足。通过电子金融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研发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宗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高职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容置疑的巨大作用。发展高职教育,有利于提高基层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产业创新水平,打破发达国家建立的技术壁垒,也有利于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自主创新体系 地位和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姜竹 王雪坤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基础研究、技术进步带动的管理创新已成为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由此带动科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并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一国的核心竞争力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本文结合财政科技创新投入运行现状及其政策实施效果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现行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成效检验,从而找出立足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诉求,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存在的现实性约束。探讨完善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的具体举措,为构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创新诉求且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对策。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体系 财政政策效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骏 党波涛
高校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公共艺术课程必然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形象生动的审美体验与认知,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特色性"内容的融入,便于大学生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及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自觉。2016年2月12日,《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收视率高达1.261%。无独有偶,2017年3月,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几大电视台热播,平均收视率突破2%,网
关键词:
公共艺术课程 普通高等学校 大思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