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9)
2023(7844)
2022(6307)
2021(6132)
2020(4759)
2019(11303)
2018(10846)
2017(18739)
2016(11275)
2015(12651)
2014(12546)
2013(11669)
2012(10990)
2011(10194)
2010(10246)
2009(8942)
2008(8668)
2007(7538)
2006(6671)
2005(6365)
作者
(27784)
(22970)
(22908)
(22203)
(14597)
(10989)
(10577)
(9030)
(8947)
(8129)
(7969)
(7730)
(7561)
(7405)
(7256)
(7255)
(6964)
(6735)
(6633)
(6633)
(6203)
(5598)
(5453)
(5261)
(5191)
(5103)
(5102)
(4934)
(4619)
(4618)
学科
(42258)
经济(42228)
管理(23778)
中国(21503)
(21071)
教育(19170)
方法(18627)
数学(17341)
数学方法(17230)
(15763)
企业(15763)
(10963)
(10511)
贸易(10498)
(10401)
(10371)
(9082)
(8463)
(8031)
理论(7974)
业经(7394)
发展(6811)
(6798)
(6783)
银行(6776)
(6742)
金融(6742)
(6688)
(6628)
农业(6626)
机构
大学(155046)
学院(147268)
(67188)
经济(66123)
研究(61176)
管理(48210)
理学(41674)
中国(41576)
理学院(41080)
管理学(40463)
管理学院(40151)
(34957)
科学(32201)
(29735)
(29608)
(29110)
教育(28991)
师范(28960)
研究所(27211)
中心(25006)
师范大学(24421)
财经(24061)
北京(23771)
经济学(23424)
(22384)
(22191)
经济学院(21212)
(20653)
(18672)
财经大学(18226)
基金
项目(96046)
科学(78918)
研究(78314)
基金(70387)
(60903)
国家(60353)
社会(51130)
科学基金(50879)
社会科(48497)
社会科学(48489)
教育(43917)
基金项目(35091)
(34032)
(32214)
编号(31335)
资助(29480)
自然(28910)
成果(28399)
自然科(28281)
自然科学(28273)
自然科学基金(27849)
(25648)
课题(25467)
重点(23831)
教育部(23121)
(22487)
中国(22387)
国家社会(22061)
(21070)
(20619)
期刊
(67390)
经济(67390)
研究(59575)
教育(48209)
中国(38309)
(21260)
学报(19277)
科学(19040)
管理(17446)
大学(16632)
(16317)
技术(14914)
学学(13965)
经济研究(13037)
财经(12884)
(11973)
金融(11973)
农业(11971)
职业(11624)
(11373)
(10393)
世界(10177)
国际(9250)
问题(9222)
(7944)
论坛(7944)
(7939)
业经(7756)
技术教育(7675)
职业技术(7675)
共检索到232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马浚锋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问题。高等教育结构与质量的基本经验和逻辑关系有待彰显。通过梳理新中国三次重要的高等教育结构嬗变,探讨结构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人才规格,进而带来教育质量的差异。借鉴相关理论阐释高等教育结构与质量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政策与制度规范下的行动者权力,通过结构关联度、互动方式等结构性因素,产生资源配置差异,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力量。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方向,高等教育结构与质量的关系在互动中建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斯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书描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对大学变革的影响。它首先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分别详细讨论了在机构和学科层面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QAUE)和学科评估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外部质量评估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晓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9期推出专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翁铁慧、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以及福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红武撰文,探讨如何聚焦重点领域实施攻坚,当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余长林  孟祥旭  
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城市产业结构数据,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且该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一是从供给侧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从需求侧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推动城市需求结构转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这两个渠道,高等教育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且这一作用会受到人口跨区域流动的影响。通过解决内生性问题和替代核心解释变量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本研究对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纪宝成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数量与质量问题,更要关注结构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海涛  
一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顺应中国高教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潮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注重权威解读和方向引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助力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建  黄显涵  钟秉林  
近20年来,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种种现实的矛盾与悖论。在复杂动荡的情景中,高等院校的教学功能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过去近10年间,很多国家或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都建构了质量评估体系。本文主要分析香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过程,在分析其变革动因的同时亦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顶兵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经历了一个从教师个人到大学,从大学到国家,从国家又回到大学的演变历程。这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深刻变革,即从传统的文化机制到采用科层机制,最后又回归到文化机制;说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必须遵守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应从根本理念上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落实到院校自身;明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更根本的是要发挥各个高校和广大教师的自觉性,高等学校应该是主动自我规范、学术自治的共同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火学  袁本涛  
质量的提升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培养质量",还应包括"系统质量"。因而,高等教育质量观包括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视角。依据大量的调查材料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质量不高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科类、形式、类型、层次以及分布结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失衡;微观上,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表现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模式(如产学合作等)诸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同时,由于资源的约束,高等教育质量改进难以为继。鉴于以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调整结构,转换模式,加大投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质量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个体现价值判断的概念,也是一个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有相对客观标准的“技术”,追求质量保障和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具有“生态”性质的质量文化,它是高等教育系统和机构不可或缺的独特文化。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角度,梳理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来源与概念内涵,阐述质量观念形成与危机意识的关系,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技术和标准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进行基本解读,提出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