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2)
2023(16121)
2022(13931)
2021(13373)
2020(11219)
2019(26454)
2018(26657)
2017(50707)
2016(28484)
2015(32774)
2014(33557)
2013(32587)
2012(30281)
2011(27180)
2010(27632)
2009(25146)
2008(25050)
2007(22485)
2006(19487)
2005(17204)
作者
(81761)
(68072)
(67891)
(64993)
(43267)
(32756)
(31142)
(26868)
(25853)
(24562)
(23311)
(22778)
(21549)
(21514)
(21297)
(21084)
(21084)
(20288)
(19548)
(19471)
(17095)
(16929)
(16545)
(15547)
(15509)
(15221)
(15191)
(15147)
(13802)
(13612)
学科
(106859)
经济(106733)
管理(77937)
(73494)
(60945)
企业(60945)
方法(52014)
数学(44989)
数学方法(44410)
中国(32162)
(29812)
(27850)
(26183)
教育(24214)
业经(23203)
理论(22126)
地方(21632)
(20469)
贸易(20460)
(19853)
(19699)
农业(19543)
(17750)
财务(17671)
财务管理(17625)
(17511)
技术(17503)
企业财务(16567)
(16265)
银行(16208)
机构
大学(406864)
学院(402499)
管理(153651)
(149739)
经济(146000)
研究(133322)
理学(132955)
理学院(131384)
管理学(128870)
管理学院(128140)
中国(95290)
(87750)
科学(85000)
(69185)
(68124)
(66156)
研究所(62218)
(61649)
师范(61128)
业大(61118)
中心(61013)
(60554)
北京(55988)
财经(55655)
农业(52250)
(50381)
师范大学(49455)
(49105)
(47770)
技术(46779)
基金
项目(268924)
科学(209670)
研究(200615)
基金(189932)
(164693)
国家(163211)
科学基金(138489)
社会(121202)
社会科(114406)
社会科学(114371)
(106960)
基金项目(101097)
教育(98122)
(91087)
自然(89930)
自然科(87765)
自然科学(87741)
自然科学基金(86122)
编号(85395)
资助(78478)
成果(71629)
重点(60927)
课题(60413)
(60115)
(57596)
(55466)
项目编号(52138)
教育部(51602)
创新(51504)
科研(51244)
期刊
(163067)
经济(163067)
研究(121665)
中国(81579)
教育(71468)
学报(65453)
(59729)
科学(58288)
(53508)
管理(53379)
大学(49606)
学学(45220)
农业(41398)
技术(38843)
(31109)
金融(31109)
业经(27475)
财经(26656)
经济研究(25252)
图书(22909)
(22704)
(21763)
问题(21377)
(19512)
技术经济(19210)
理论(19053)
科技(18637)
职业(18275)
商业(17751)
实践(17564)
共检索到588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冯向东  
范式在科学研究中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对世界根本看法的方法论体系。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层面或学科制度层面上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显得过于宽泛。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基本依据不是是否确立了某种范式,而是是否具有严密的范畴体系和以此为共同话语的学术群体任何一种研究视角都意味着一套从基本的范畴、命题到方法原则构成的特定“话语系统”。学科性视角与方法论视角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之争还会继续下去,而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也不会从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中消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冯向东  
随着我国教育学科研究队伍的规模日益增大,教育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日益增多,强调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反思,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在讨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教科书、专著与文章中,对方法的表述和分类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骆徽  刘雪飞  
本文借鉴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概念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提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动机,从而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高等教育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泽强  
范式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从一定角度来讲,高等教育研究是学科还是领域的争论可认为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范式与领域范式的争论。事实上,两种范式都具有存在合理性,可以共存。反思学科范式下的高等教育研究,应充分确认它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应立足学科建制事实,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采用柔性学科标准,加强学科文化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得更为成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江玉安  
针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演进中大学发展的渊源、高等教育划代、现代高等教育建立的标志等几个观点,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供研究我国高等发展的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高等教育学的上位学科——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高等教育学必须承担起理论建设的任务 ,成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其基础理论学科地位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有效的指导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巴特尔  张朝乐门  
"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逻辑特征阐释,框定民族高等教育实践的外围边界,是构建民族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工程。经过反思发现,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高等教育"概念阐释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路径依赖,制约着当今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通过多元界定"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逻辑特征,可以为构建多元的民族高等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志辉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是在历史实践需要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又是在不断改革环境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研究队伍建设逐步壮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政策研究部门,应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教育政策内容、政策过程、政策价值和政策环境四大范畴进行分析,分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朝着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华  张婕  
重新划分高等教育管理阶段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根据范式理论,可以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分为中央集权化管理、地方化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三个阶段。"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效用相互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权力理论、博弈理论、组织整合理论。建立"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要澄清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误区,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与高等学校独立法人地位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虎伟  
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围绕研究问题综合调配或混合使用思辨研究、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混合方法研究相比于多学科研究方法论和"独特的方法组合说"而言,具有更大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的可能性,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研究范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红  
研究范式其实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依次经历了准范式、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准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多学科范式等四个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将从多学科范式向跨学科范式转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玉静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在最初的大约15年中,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以比较研究为主,形成了以国际的视野、跨学科的路径、实证的态度和方法上的多元性等为特点的研究风格。在知识分化和组织变迁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转型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逐步有意识地超越原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问题意识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对话。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近30年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知识分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知识自主性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学需要建构独特的理论话语、知识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雪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历尽沧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经验实务到理论建构,从方法单一到多元探索。通过文本的梳理与分析,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不同研究取向,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变迁,期许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展进路。认为高等教育管理要重建理论体系,奠定方法论基石,整合研究队伍,强化学术规范,使研究具有本土性、战略性和实践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巨臣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教育研究深受惯性思维逻辑的影响和形塑,单一视角常常被用于解释和应对现阶段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却忽视了单一的切入点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复杂性情境中研究范式的真正转型。基于"问题—主体—方法"分析框架的整合构建,可从三维度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主体以及方法在内外部多重推力下所展示的互动关系样态以及当下研究范式转型的本土实践困境。基于此,为更好应对研究范式转型的困境与挑战,应遵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提升主体专业性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路径来予以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