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4)
2023(2155)
2022(1678)
2021(1873)
2020(1324)
2019(3243)
2018(3399)
2017(4358)
2016(3710)
2015(4344)
2014(4622)
2013(3557)
2012(3370)
2011(3127)
2010(3419)
2009(2773)
2008(2573)
2007(2434)
2006(2261)
2005(2095)
作者
(7007)
(5709)
(5623)
(5543)
(3594)
(2746)
(2716)
(2445)
(2177)
(2169)
(2026)
(1989)
(1937)
(1859)
(1811)
(1780)
(1744)
(1739)
(1704)
(1654)
(1652)
(1544)
(1495)
(1427)
(1369)
(1337)
(1274)
(1266)
(1257)
(1241)
学科
教育(18326)
中国(8417)
理论(7674)
教学(5436)
(4821)
经济(4818)
管理(3874)
(3327)
(3316)
企业(3316)
(3192)
改革(3152)
高等(3144)
思想(3103)
(3082)
发展(3044)
政治(2982)
(2922)
研究(2889)
思想政治(2858)
政治教育(2858)
治教(2858)
(2848)
方法(2848)
德育(2838)
教育改革(2779)
学校(2767)
业经(2729)
企业经济(2487)
学法(2471)
机构
大学(42814)
学院(37629)
教育(25131)
(16912)
师范(16882)
研究(16508)
师范大学(14216)
(10966)
职业(10302)
教育学(9755)
技术(8827)
科学(8768)
北京(7987)
(7815)
(7496)
管理(7245)
教育学院(7141)
研究所(7069)
职业技术(7013)
理学(6094)
中心(6081)
(5991)
(5915)
理学院(5901)
技术学院(5858)
(5634)
管理学(5616)
管理学院(5514)
经济(5468)
中国(5363)
基金
研究(23939)
项目(20988)
教育(20587)
科学(18023)
成果(13502)
编号(12847)
课题(12741)
社会(12222)
(11326)
基金(11045)
社会科(10980)
社会科学(10979)
(10648)
(9827)
规划(8971)
(8366)
(8211)
国家(8111)
项目编号(7665)
研究成果(7572)
年度(7468)
(7217)
(6811)
(6784)
阶段(6769)
(6676)
教育部(6575)
重点(6379)
(6295)
科学基金(6264)
期刊
教育(43903)
研究(23326)
中国(19125)
职业(10492)
技术(7561)
技术教育(6879)
职业技术(6879)
职业技术教育(6879)
(6284)
经济(6284)
高等(5174)
成人(4668)
成人教育(4668)
高等教育(4552)
大学(4192)
(4083)
论坛(4083)
(3622)
职教(3555)
学报(3510)
发展(3429)
(3429)
(3299)
比较(3284)
教研(2930)
高教(2930)
科学(2924)
远程(2151)
远程教育(2151)
管理(2042)
共检索到69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杰忠  
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今天不能够围绕整个的大学、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来进行发言。我仅就两个案例、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第一个例子:去年9月,四川女生玲玲考上大学,但她的父亲却不让她读,原因不是家里负担不起,相反其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根本不缺上大学的钱;而是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本文在讨论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肩负着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要自觉承担起这样一个重大使命和责任,必须自觉坚守大学的追求知识及其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对国家负责的价值观,自觉正确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自觉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自觉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责任担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高等教育研究》已由当初一本学校办的内部刊物发展成为如今一份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乃至被誉为我国"高教研究的一面旗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大提高,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期刊也日益走向繁荣,作为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刊,《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三十而立"之后,做到"四十不惑"?值此《高等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国内外知名高等教育学者,共绘期刊未来发展蓝图。我们坚信,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倾力支持下,《高等教育研究》一定会越办越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等教育肩负神圣的使命。应加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学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峰  
前不久,在一次全国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研讨会上,一位资深的老教授抛开事先准备的讲稿,大声疾呼: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何在?教书育人还是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让这位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授痛心疾首的,有这样几件事:一是实施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亚阳  陈三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担负起责任与使命。高等学校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布局、总战略,在党的一系列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着主导、引领、统揽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明晰了目标指向,全面深化改革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公平为基础;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在奋进世界一流中彰显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虽然人们承认高等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但难以确定何为其本质属性。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常常是与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证明高等教育活动的正当性。无论何时,高等教育都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这说明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文化,高等教育的一切功能都是通过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而实现的。不同文化赋予高等教育不同的品质,但理性精神始终居于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可以说,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之源,理性精神是高等教育行动的坐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世纪之交,民办高等教育怎样走进21世纪,这是一个十分重大和现实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从80年代初期的重新出现,发展到今天成为与普通高教、成人高教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当人们长期以鄙视的目光审视着民办高等教育时,民办高等教育以其应有的活力和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需要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和谐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现代化运动在导致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现代化的忧思,向我们提出了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定向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必须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实文化,而最根本的则首先必须超越自身的偏狭,建构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教育哲学观,才能发挥其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功能,承担起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定向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仕坤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是正确看待高等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根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是文化的产物,一方面充当了文化形成、保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是文化变革的推动者和完成者。所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承担了塑造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化力量的历史任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自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以来,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学习化社会①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等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应积极地回应学习化社会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因此,学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大学演进历史的考察,可以得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五种社会责任定义,它们分别是社会免责观、社会使命观、内外部职能观和主体责任观及学科责任观,每一种定义都是时代需要的反映。在今天,学科责任观更能够代表专业研究者的立场,学科责任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担负的最直接的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毅英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事业离不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属于人文社科研究的范畴,其研究对象与社会密切相关,其行为结果产生的社会影响往往是广泛而深远的。注重并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提升其社会责任,有助于高等教育研究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信心,也有助于高等教育研究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一、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内涵及其类型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理解,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不同的方式总结概括,也会得出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是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与反思,可将其理解为一种社会行为,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