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8)
2023(10462)
2022(8766)
2021(8377)
2020(6783)
2019(15288)
2018(15190)
2017(27126)
2016(15565)
2015(17439)
2014(17094)
2013(15699)
2012(14541)
2011(13333)
2010(13940)
2009(12917)
2008(12943)
2007(12190)
2006(10905)
2005(10150)
作者
(40125)
(33354)
(33321)
(31588)
(21409)
(15941)
(15096)
(12868)
(12658)
(12187)
(11347)
(11155)
(10996)
(10866)
(10404)
(10344)
(9903)
(9787)
(9762)
(9598)
(8721)
(8140)
(7843)
(7767)
(7639)
(7595)
(7471)
(7448)
(6594)
(6502)
学科
管理(53521)
(50185)
(48771)
经济(48691)
(46087)
企业(46087)
教育(21352)
中国(21188)
技术(18378)
(16821)
(16546)
方法(16447)
业经(14634)
理论(14475)
(13009)
技术管理(12373)
数学(12321)
数学方法(12075)
(11788)
(11256)
(10677)
银行(10665)
(10300)
(10227)
(10127)
财务(10093)
财务管理(10069)
(9914)
企业财务(9542)
体制(9500)
机构
大学(216093)
学院(211484)
(80062)
经济(78143)
管理(77903)
研究(72320)
理学(65952)
理学院(65123)
管理学(64118)
管理学院(63631)
中国(49964)
(46463)
(42150)
科学(39572)
(37420)
师范(37221)
(35345)
(34518)
教育(34444)
财经(32084)
中心(31205)
研究所(30594)
师范大学(30225)
北京(30173)
(28804)
(27619)
(26384)
技术(25020)
经济学(24000)
(23861)
基金
项目(130558)
研究(107004)
科学(106478)
基金(91841)
(77469)
国家(76620)
社会(67602)
科学基金(66773)
社会科(63846)
社会科学(63831)
教育(57069)
(52952)
基金项目(47360)
(45729)
编号(45105)
成果(40610)
自然(39296)
自然科(38433)
自然科学(38426)
自然科学基金(37806)
课题(35572)
资助(35327)
(32885)
(31226)
重点(30814)
(30744)
创新(29586)
(29344)
(29050)
规划(28293)
期刊
(96749)
经济(96749)
研究(78027)
教育(59463)
中国(56818)
(35240)
管理(34733)
科学(26615)
学报(26222)
技术(22949)
大学(22487)
(22379)
(19483)
金融(19483)
学学(19203)
财经(17615)
业经(15377)
(15301)
职业(15125)
农业(14502)
经济研究(14441)
(12794)
论坛(12794)
问题(11762)
科技(11367)
图书(10382)
技术经济(10269)
(10156)
技术教育(9775)
职业技术(9775)
共检索到343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全林  
任何创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在本质上代价与价值相关。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终极关怀,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代价主要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代价。在把握代价的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我们应树立代价意识,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力争把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代价降至最低,以最小的代价付出换取最大的发展进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马廷奇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大众化进程使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现 ,并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是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都赋予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自身的制度短缺和僵化现象愈加明显 ,人们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质归结为制度问题。因此 ,高等教育公平要成为实践中可接受的现实 ,有赖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先奇  冀伦文  
从“大学是什么”、“大学之道是什么”入手,揭示大学制度建立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阐明制度创新是大学数百年发展进程中的不变动力。立足现实、面对挑战、着眼未来,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在新世纪创新发展的四项原则,并诠释中国大学应具有的理念,强调要坚定追求真理的职业信念、高扬理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少华  
讨论大学治理与制度创新问题,必须回到问题原点,即努力厘清和明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定位,这是大前提。明确定位高等教育需要深入探究三个层面上的关系:第一个层面上的关系是,在整个社会分工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行业或职业之间的实然和应然关系,即高等教育现实与应有的社会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对于创造型人才生长而言,培养能孕育创造力的土壤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基本建设。为此,必须进行深刻的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教师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第一位因素,因此必须重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制度,恢复大学作为学术机构之本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力  徐辉  
制度创新是美英德日四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共同特征 ,亦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创新 ,应以办学模式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投资体制的创新为重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江  
伴随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推进,构建沟通顺畅、比例合理的分流体系,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来看,多向分流制度难操作、职普沟通制度不健全、上下衔接制度不畅通等因素制约着分流制度不断完善。实现高等教育分流制度的创新,对于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高等教育分流制度的创新,应加强多向分流制度、职普沟通制度、上下衔接制度建设,从而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分流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本文将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视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鼓励重大创新的一种合同安排。我们证明,当科研人员的能力与努力同时不可观察时,“非升即走”的终身教职合同能够替委托人节约信息租金,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更具有效率优势的制度安排。我们发现,终身教职制度的产生与知识价值的提高、科研活动复杂程度的增加、科研成果反映个人能力的客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地,本文还比较了终身教职制度的不同实施,发现当重大科研创新的价值与难度同时提高的话,只提供终身教职的合同而不是双轨并行将会变得更优。本文的研究提示,在中国的高校中是不是实行终身教职制度且如何实施取决于高校中知识创新的价值、科研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科研评价体系等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剑青  王小飞  
我国在跨境高等教育互认政策制定方面,虽然取得了教育要素流动、政府间互认政策与法律框架构建、学校层面合作等方面的突破,但仍面临互认协议覆盖范围有限、未建立统一国家资格与标准框架、互认协议缺乏实质性内容、缺失教育转换机制、没有建立跨境质量保障体系等难题。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建设质量管理与认证数据库,加快建立转换"立交桥"等制度创新战略,以大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岩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制度设计、科学的方法手段和有效的组织实施。高等教育从政府管理到公共治理有着深刻的内涵变化,公共治理视野中的高等教育评估,应包括多方参与、协商合作、服务意识和教育开放等核心要素。新时期"五位一体"评估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先进的国际水平,其制度创新主要归纳为"五多"即评估标准多样化、评估形式多样化、评估主体多样化、评估结果发布多样化、评估方法多样化,"四新"即新的评估理念、新的质量评价标准、新的评估方法、新的评估技术。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组织实施中,推动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分级实施,鼓励高校自我评估、行业参与专业认证,建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东航  
文章在梳理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职普沟通的单一性、职普沟通的单向性、现有职普沟通制度细节的不完善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职普沟通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东航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学制沟通的制度主要有职普"专升本"制度和职普联合培养制度两种。职普沟通的单一性、职普沟通的单向性和职普沟通制度细节不完善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通过构建职普多元沟通渠道、建立职普双向沟通机制、健全已有职普沟通制度等途径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职普沟通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仇喜雪  
政治任务型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制度安排存在激励不足,由支援方承担几乎全部合作成本,从长远看将制约支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剩余型的制度安排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大以及社会总福利的增加,符合支援方、受援方和政府三方利益,优于政治任务型支援制度安排。结论是:对口支援西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对口援助制度安排对参与方的有效激励,合作剩余型的制度安排具有自觉的激励动因,是高效率的制度安排,但当前对该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共识,制度安排供给不足,需要政府给予包括配套制度供给及资金支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闵维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