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5)
2023(4555)
2022(3666)
2021(3783)
2020(2935)
2019(6815)
2018(6765)
2017(11077)
2016(7542)
2015(8428)
2014(8815)
2013(7670)
2012(7032)
2011(6458)
2010(6616)
2009(5369)
2008(5283)
2007(4797)
2006(4110)
2005(3898)
作者
(18358)
(15174)
(14954)
(14646)
(9711)
(7431)
(7053)
(5958)
(5782)
(5715)
(5162)
(5090)
(4994)
(4946)
(4867)
(4852)
(4820)
(4575)
(4492)
(4269)
(4049)
(3943)
(3671)
(3654)
(3626)
(3528)
(3350)
(3312)
(3174)
(3145)
学科
教育(19271)
(16028)
经济(16010)
管理(12357)
(11874)
中国(11423)
(9262)
企业(9262)
理论(8952)
教学(8399)
方法(7749)
(7189)
数学(6855)
数学方法(6721)
(5267)
技术(4911)
学法(4716)
教学法(4716)
(4232)
学理(4118)
学理论(4118)
(4109)
研究(3852)
发展(3772)
(3650)
(3512)
高等(3510)
(3458)
思想(3395)
改革(3366)
机构
大学(93429)
学院(90176)
研究(35021)
教育(28868)
(25679)
经济(24798)
管理(24761)
(23550)
师范(23412)
理学(21442)
科学(21278)
(21214)
理学院(21021)
管理学(20382)
管理学院(20164)
师范大学(19344)
中国(18251)
(17680)
研究所(16335)
技术(16071)
职业(15279)
(15093)
(14473)
中心(14374)
北京(14095)
(13363)
(12567)
业大(12535)
(11930)
农业(11396)
基金
项目(59018)
研究(49556)
科学(47440)
基金(38494)
(33667)
教育(33462)
国家(33229)
社会(27419)
科学基金(27312)
社会科(25667)
社会科学(25661)
(25297)
(23587)
编号(22466)
成果(20989)
课题(20050)
基金项目(19435)
(17189)
自然(16900)
自然科(16552)
自然科学(16546)
自然科学基金(16267)
资助(15770)
(15647)
重点(15469)
(15110)
规划(14760)
(13645)
教育部(13636)
项目编号(13167)
期刊
教育(51009)
研究(36851)
中国(28595)
(24858)
经济(24858)
学报(14979)
职业(13653)
技术(12816)
(12624)
大学(12343)
科学(12273)
(10531)
学学(9871)
技术教育(9129)
职业技术(9129)
职业技术教育(9129)
农业(8707)
管理(8067)
(6064)
论坛(6064)
(6010)
金融(6010)
高等(5948)
财经(5574)
成人(5456)
成人教育(5456)
(5332)
高等教育(4995)
(4841)
(4816)
共检索到141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现志  
"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概念,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国高等教育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明确其专业性这一基本规定,强化人才培养应以造就"专业人才"为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是推动大学素质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高校应确立高等教育专业理念,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社会专门职业谱系为参照系,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建立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质量监控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飞  
专业性高等教育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转化,关注行业诉求与现实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特定专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过程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近年来,欧洲在该方面的表现日益引人注目,其形成了多元化的供给方式,覆盖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体现出较高的质量水平,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声望的知名院校。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协会又联合多家学会和高校,共同开发了卓越的专业性高等教育质量框架。该框架重点关注政策与战略、教育与学习以及研究开发与创新三大领域,力图通过界定需求、顾问专访以及后续追踪等步骤引导高校不断提升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玉光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 ,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 ,还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这种可替代性源于教师教育缺乏较强的专业性。要改变教师职业可替代性的现状 ,教师的专业教育必须服从教学工作专业化的要求 ,为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服务。教师专业教育的最重要特征是它建立于教育学科基础之上 ,教育科学构成了教师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 ,是教师教育专业性的体现。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重新整合和建构教育学科理论、沟通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桥梁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董新良  薛秀珍  
近几年,我国政府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做出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策略,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然而,相比之下,在外延扩张的同时,作为师范教育发展主阵地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内部变革则显滞后。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师范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石中英  
指出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以来,管理部门和学术界于专业学位教育专业性的理解主要是"职业性",这种理解构成了17年来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概念基础,也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指出这种理解当前遭遇了三重危机:概念危机、基础危机和制度危机,制约着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三种专业性危机,文章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引发同行讨论,努力促进新时期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姗姗  
"专业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性学位的本质特征,专业学位教育强调应用实践和专业化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技能,专业学位的设置应以已经实现或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专业化的职业领域为依托和指向。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应以此为基础,明确培养目标与人才标准,实现对整体设计的科学规划与指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教师职业活动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的内生性。中职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因职业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专业性的差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与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职教师的专业性是实践型的,实践性是中职教师的专业特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操太圣  卢乃桂  
讨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必须对教师专业性的概念进行澄清。对理想型、社会建构型、行动型等各种关于教师专业性认知取向的分析表明,必须对教师专业性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找出各种束缚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制度性和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才能确定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起点和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华桥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颁布,为新一轮教学评估指明了方向,但实际操作层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建设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学、提高评估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评估立法;营造评估文化、实施分类评估、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信息化、评估不分等级,不失为提高教育评估专业化、科学性的现实举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卿  
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和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前者以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经典的独立学科为基础,后者以职业教育研究就是专业主义职业教育研究这一认识为基础。对于前者,由于职业教育学不是一门经典独立学科,因此"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是实实在在的。对此,职业教育研究者的使命是,主动将职业教育问题公共化。对于后者,由于专业主义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是一种表面而不是致命的危机。但职业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应做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升研究质量。其他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研究素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应用型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转型的全面推进,沿着从人才培养到专业设置、从院校定位到系统重构的逻辑,高等教育的应用性日益凸显,一种全新的应用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处在形成。在知识社会中,高等教育机构既是知识的孵化器,也是知识产业化与产业知识化的中介,知识社会的出现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兴起是互动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丽颖  安钰峰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尚未走出对前苏联模式的借鉴,其重要特点是按专业划分培养人才。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开始出现滞后于时代的情况,导致高校在专业结构的设置上,一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受教者自身的价值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跟进社会市场经济高密度的变化节奏,对其调整和改革成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结合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分析,今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方向要朝专业课程综合化、专业设置市场化、专业板块职业化和专业特色品牌化方向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