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6)
- 2023(13009)
- 2022(10995)
- 2021(10391)
- 2020(8907)
- 2019(20471)
- 2018(20351)
- 2017(37584)
- 2016(21124)
- 2015(23841)
- 2014(23816)
- 2013(22502)
- 2012(20774)
- 2011(18874)
- 2010(19000)
- 2009(17343)
- 2008(16817)
- 2007(14992)
- 2006(12953)
- 2005(11581)
- 学科
- 济(81070)
- 经济(80970)
- 管理(58503)
- 业(53382)
- 企(45293)
- 企业(45293)
- 方法(41437)
- 数学(36583)
- 数学方法(36063)
- 中国(25826)
- 财(23054)
- 教育(22635)
- 农(20088)
- 学(18787)
- 理论(17977)
- 制(16539)
- 业经(16264)
- 务(14363)
- 财务(14300)
- 财务管理(14266)
- 地方(14011)
- 企业财务(13614)
- 贸(13526)
- 贸易(13517)
- 易(13110)
- 农业(12984)
- 技术(12963)
- 银(12660)
- 银行(12634)
- 体(12432)
- 机构
- 大学(293747)
- 学院(286108)
- 济(110424)
- 经济(108018)
- 管理(107215)
- 研究(93968)
- 理学(92410)
- 理学院(91413)
- 管理学(89617)
- 管理学院(89047)
- 中国(66830)
- 京(62206)
- 财(55026)
- 科学(54615)
- 范(46286)
- 师范(45904)
- 江(45545)
- 所(45151)
- 中心(43796)
- 财经(43649)
- 农(42112)
- 研究所(40794)
- 业大(39719)
- 经(39705)
- 北京(39293)
- 教育(38286)
- 师范大学(37299)
- 州(35566)
- 经济学(34683)
- 院(34414)
- 基金
- 项目(190592)
- 科学(152264)
- 研究(145545)
- 基金(137448)
- 家(118317)
- 国家(117229)
- 科学基金(101442)
- 社会(91614)
- 社会科(86616)
- 社会科学(86596)
- 教育(75579)
- 省(75071)
- 基金项目(70928)
- 划(64822)
- 自然(64061)
- 自然科(62645)
- 自然科学(62626)
- 自然科学基金(61513)
- 编号(60140)
- 资助(56936)
- 成果(51679)
- 课题(44685)
- 部(44503)
- 重点(44001)
- 发(40418)
- 创(39886)
- 教育部(39529)
- 大学(37446)
- 国家社会(37407)
- 项目编号(37226)
- 期刊
- 济(116090)
- 经济(116090)
- 研究(94077)
- 教育(63568)
- 中国(63075)
- 财(45502)
- 学报(44679)
- 管理(39905)
- 科学(38933)
- 大学(36300)
- 农(36198)
- 学学(32372)
- 技术(29783)
- 融(25104)
- 金融(25104)
- 农业(23771)
- 财经(23538)
- 经(20147)
- 经济研究(18555)
- 业经(18448)
- 职业(16460)
- 问题(15734)
- 图书(15660)
- 版(13918)
- 统计(13834)
- 贸(13042)
- 技术经济(12965)
- 坛(12907)
- 论坛(12907)
- 理论(12804)
共检索到435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元
在传统的哲学论证中,无论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论的,都未关注高等教育价值的本源性所在,它们基本上是把“有用性”作为价值论的基础,并把高等教育的价值建立在“兴趣”或“需要”的范畴之上。但“兴趣”或“需要”都不是“存在”或“本体”的范畴,应为高等教育存在寻找更为原初的价值基础。人的生存为我们追寻高等教育本体价值提供了根本性依据,高等教育也只有立足于人之生存,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本源性回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贵华
面对全球的生态觉悟,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与发展,面对“知识本位”与“关系本位”的学术合理性方法的矛盾与艰难选择,面对世界当前的学术兴旺与学术腐败,“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价值方法遭遇分裂,西方传统高等教育哲学面临困境。悄然而生的生态哲学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它为人们确证大学学术合理性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基础。 生态本位是当代大学学术价值方法的新理念,生态合理性不仅实现了大学学术合理性的价值方法的超越,而且实现了对西方传统高等教育哲学的超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玉梅
教育理解是发生在教育世界中的一种意义重构的认识活动,是教育主体通过对教育过程本身和教育中各要素的内涵、本质的判断,以情境再现、切身体验、意义创生为指向的认知过程,进而生成教育经验,形成教育文化,最终实现人文同构。从个体发展和教育发展来看,教育理解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多义性、生成性、意向性、实践性是教育理解的特征。教育理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在理解中澄清教育的基本问题;在理解中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理解中认识自我;在理解中推进教育实践。
关键词:
教育理解 特征 价值 本体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守军
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存在的自主性缺失问题,从知识论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学科对母体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依附性以及研究对象的泛社会化;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非学科化和反学科化;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异治性”。为了保持学科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坚守学科立场,具有热心投入社会而不丧失其非功利性精神的远见卓识之品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燕
反思现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的理解投以更多的重视和思考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元”理解。当代教育已经开始从人的主体存在出发来重新认识道德教育中的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理解主体人生活的现实世界 ,走进人的生活中 ;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中感受道德存在的具体情境。德育的理解回归生活世界、促进主体间彼此理解的“视界融合”、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导教育者的德育理解正在成为道德理解的主旋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春秀 赵捧未 窦永香
传统的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对文档进行标引的方法,由于不能提供语义推理而越来越不适合目前的网络环境。由于本体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在信息检索领域将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本体的基本概念和领域本体的组成部分,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标引方法,采用本体中的概念对文档进行语义层面的标引,为检索的智能推理提供基础。
关键词:
语义学 标引/本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向东 余锦凤
分析了知识组织与知识共享对于开放本体的需求,通过对传统Wiki的改进,设计了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组织工具——开放本体导航工具,讨论了该工具的特点及应用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提出专业性是高等教育不变的特征。现代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表现为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改革我国现存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乃当务之急 ,但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
关键词:
专业性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吕林海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回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内涵的深刻辨析上,以生成更加正确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比较辨析国际化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视角透视国际化活动及其原因的变化、从行动模型的视角解读国际化的实践运作实质等,共同构成了理解国际化本体内涵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全球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昆仑
针对土地价值理论中的“土地价值辐射论”,本文以“市场价值论”为分析工具,从八个方面阐述产生“价值辐射”的原因;并分析能够产生“价值辐射”的产品的特点、“价值辐射”的方式,以及应当怎样认识“价值辐射”所产生的“价值增值”现象和“增加收益”应当支付给谁的问题。
关键词:
价值辐射 劳动价值 效用价值 市场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天祥
《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个性向度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视角:文化-个性向度,它构成了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程度的新维度,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应该以个性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标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普遍个性的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这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文化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延成
高等教育认证是一个以院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以满足公众问责和提高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过程。文中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指出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保障并提高了其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作为一种人为的存在 ,教学在历史中发生、存在和演化。在以往的教学论研究中 ,教学演化问题一直未能真正进入理论的视域。在教学本体论研究中 ,教学演化作为教学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表征 ,处于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教学演化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对象、思维方式和研究结果等方面与以往的研究截然不同 ,教学演化的方向性、教学方式的演变、教学系统的发育、教学进化史、教学史观等相关理论问题 ,构成了教学演化问题研究的主要论域。教学演化问题的确立以及就此而展开的深入研究 ,在理论上预示着一种新的教学史观的形成
关键词:
教学演化 教学史观 教学存在 教学本体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西蒙·马金森 张婧妍
当前地缘政治的发展和紧张对社会空间建构及大学和科学中的权力关系产生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的空间建构创新,是将既定的物质性、行动主体的理念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社会实践三者结合的结果,其中有些社会实践成果进一步构成了该领域持续发展的物质性。“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以转变全球大学关系的早期尝试。大学和科学领域的全球演变历经三个历史层面,并交融至当前的实践中:(1)后殖民主义的发端以及1945年《联合国宪章》与其所确立的主权国际秩序;(2)1990年以来新殖民主义在“美国治下的和平”得到加强以及美国主导的加速全球化进程;(3)在过去的15年里,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中国崛起,新殖民秩序部分解体。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兴起(这本应成为国际合作的主题,但目前尚未实现),以及美国推动的在科学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脱钩”策略考虑不周,虽然它已造成干扰,但不太可能实现目标。尽管存在地缘政治因素,大学仍需探索如何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合作性的全球空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何琳 杜慧平 侯汉清
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被认为是解决目前信息检索领域中所面临的困难的途径之一。从语义推理、查询分析等几个关键方面对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实验系统,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实现语义检索,提高检索精度。
关键词:
领域本体 语义检索 语义推理 Jen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