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9)
- 2023(16979)
- 2022(14327)
- 2021(13248)
- 2020(10981)
- 2019(25459)
- 2018(25176)
- 2017(48537)
- 2016(26921)
- 2015(30366)
- 2014(30286)
- 2013(29293)
- 2012(27275)
- 2011(24678)
- 2010(24919)
- 2009(22636)
- 2008(22001)
- 2007(19453)
- 2006(17262)
- 2005(15510)
- 学科
- 济(110652)
- 经济(110544)
- 管理(69365)
- 业(68696)
- 企(51622)
- 企业(51622)
- 方法(50587)
- 数学(45958)
- 数学方法(45476)
- 中国(37823)
- 农(30366)
- 财(30316)
- 地方(24896)
- 教育(23386)
- 业经(22757)
- 制(21337)
- 贸(21096)
- 贸易(21079)
- 农业(20756)
- 易(20470)
- 学(19812)
- 银(19286)
- 银行(19270)
- 行(18519)
- 融(18354)
- 金融(18353)
- 理论(17877)
- 技术(16578)
- 务(16236)
- 财务(16187)
- 机构
- 大学(374531)
- 学院(367497)
- 济(155448)
- 经济(152213)
- 管理(139148)
- 研究(124086)
- 理学(120057)
- 理学院(118740)
- 管理学(116701)
- 管理学院(115969)
- 中国(90622)
- 京(79233)
- 财(75374)
- 科学(70128)
- 所(59961)
- 财经(59630)
- 中心(56466)
- 范(56011)
- 师范(55618)
- 江(54962)
- 经(54388)
- 研究所(53855)
- 农(52575)
- 北京(50775)
- 经济学(49687)
- 业大(48489)
- 师范大学(45223)
- 经济学院(45164)
- 院(44764)
- 财经大学(44516)
- 基金
- 项目(240542)
- 科学(192978)
- 研究(184382)
- 基金(174626)
- 家(149463)
- 国家(148103)
- 科学基金(128381)
- 社会(119033)
- 社会科(112860)
- 社会科学(112836)
- 省(93625)
- 教育(91504)
- 基金项目(90958)
- 划(80238)
- 自然(79159)
- 自然科(77381)
- 自然科学(77362)
- 自然科学基金(76025)
- 编号(75976)
- 资助(71895)
- 成果(64401)
- 部(56289)
- 重点(54771)
- 发(54692)
- 课题(54681)
- 创(50480)
- 教育部(49868)
- 国家社会(49136)
- 人文(47813)
- 大学(47682)
- 期刊
- 济(165477)
- 经济(165477)
- 研究(123430)
- 中国(78122)
- 教育(68303)
- 财(55884)
- 管理(50743)
- 学报(49898)
- 农(47205)
- 科学(46279)
- 大学(41215)
- 融(36689)
- 金融(36689)
- 学学(36290)
- 技术(34473)
- 农业(32725)
- 财经(29668)
- 经济研究(28440)
- 业经(27083)
- 经(25545)
- 问题(22398)
- 图书(19639)
- 贸(18937)
- 统计(18304)
- 技术经济(17252)
- 理论(17039)
- 商业(16961)
- 业(16849)
- 策(16758)
- 职业(16509)
共检索到560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友 柏霖
共同富裕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根本性诉求。扩大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通过让更多低收入群体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服务从而获得更高的增收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我国1999年大学扩招的经验证据,对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扩展增收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间所具有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扩展显著提高了受影响群体未来增收能力,这种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扩展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既可以增收也可以改善收入分配,但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扩展未能让低收入群体获得显著收入增长,其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也因此未能充分得以发挥。优化公共教育政策选择,发展高等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我国不仅需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而且需要消除高等教育质量分层,走向高等教育的分类提供,同时还需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选用机制。
关键词:
大学扩招 增收效应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该政策是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定论。文章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思想,利用CGSS2010年和CGSS2013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高校扩招政策的确缓解了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本科教育中,扩招政策并未减少不平等,甚至拉大了不同阶层获取教育的机会,说明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平等 断点回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晓云 刘贯春 杜丽群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下降了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争论焦点。基于2014年和2016年的CFPS数据,本文利用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利用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来识别教育的信号筛选功能,系统比较了扩招前后大学毕业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基于队列—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高校扩招之前,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算术推理能力显著提升,但其识字能力和记忆能力没有显著改变。其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不因城乡、性别、扩招幅度与本专科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期间的学业竞争和培育质量对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支持了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而非筛选功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初帅
文章选取扩招幅度较大的省份作为扩招政策影响的代表,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方面,高校扩招促进了人口城镇化。与高校扩招前的1992~1998年相比,1999~2013年高校扩招政策对人口城镇化增长率的贡献为2.7%。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对人口城镇化增长率的贡献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1999~2002年扩招政策的贡献率为8.7%,2003~2006年为3.6%,2007~2010年则为-9.5%。虽然实证结果显示扩招政策对人口城镇化增长率的贡献边际递减,甚至出现负值,但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发展对人口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减弱。文章认为,随着人口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及高等教育资源数量上的饱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如果与以往一样,只是单纯增加高等教育的数量,那么,高等教育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效果将会大大减弱。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并且推行与之配套的政策是进一步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扩招 人口城镇化 双重差分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德弘 陆根书
本文应用我国 2 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高等教育规模越大 ,收入分配就越趋于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扩展 收入分配 公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德弘 陆根书
本研究采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检验了高等教育扩展对收入分 配公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对收入分配公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高等教育规模越大,收入分配越趋于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规模 高等教育扩展 收入分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丽 李雪松 周亚虹
本文运用非参数与半参数方法,基于边际处理效应(MTE)分析框架,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回报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平均处理效应(ATE)、参与者处理效应(TT)、未参与者处理效应(TUT)都较1983~1998年参加高考的群体有所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不管是1983~1998年的小规模扩招,还是1998年后的大规模扩招,政策相关处理效应都为正值,显示出扩招的积极作用。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兴利除弊,加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解决遗留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东海 李莉
本文基于各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和优质高校适龄人口入学率将全国31省(区、市)分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绝对优势区、相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并通过威尔逊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地区间和省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情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历经近二十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扩招对总体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缩小影响显著,且差异缩小主要发生在扩招后期;扩招在总体上提高了优质入学机会,但其地区差异相对固化,扩招对改善优质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效果有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艳
自1999年起,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策略,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扩招政策实施之初,就一度存在"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争论。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机会增多了,但是否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经济水平、城乡、性别等之间更加平等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使用CFPS数据,选用DID与DDD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考察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扩招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代际流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用。同时,为了进一步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其扩招政策影响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异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国内外的一些微观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存在强烈的再分配偏好。为剖析这一现象,本文从个体主观感知视角出发,基于再分配偏好决定因素、不平等陷阱理论以及目标追求理论,构建了分析收入公平感、流动性预期对再分配偏好影响的基本框架,并利用CGSS 2013数据,采用Logit回归、改进的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收入公平感的降低不仅会直接增强再分配偏好,还会通过降低流动性预期这一中介变量来进一步提高再分配偏好。这一双重作用的存在构成了我国居民再分配偏好偏强的主要诱因。这一结论对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灿明 詹新宇
理论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复合型的,既存在逆向再分配效应,也存在正向再分配效应。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复合型的影响显著表现为U型关系:在开始阶段,主要表现为正向再分配效应,即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越过拐点之后,则主要表现为逆向再分配效应,转向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地区的数据实证揭示,土地财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分位数回归发现,以上U型关系在各分位点整体上依然成立,并且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其拐点值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这意味着即使是同样的土地财政规模,对处于不同分位点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薛咏元
企业内部收入差异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众多研究指出企业税惠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可能加剧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考察企业税惠政策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改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关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政策改革对企业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利用包含异质性员工的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博弈模型解析了该税惠改革影响企业内部不平等的机制。然后,基于2015年职工教育经费税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对此税改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分析显示,我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政策改革激励企业增加了员工的教育投入,这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和改善了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该项税惠对非国有企业、大企业、大规模行业中的企业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的缩减效应更显著。文章的分析表明,企业税惠政策可以兼顾效率与公平,而激励企业进行员工再教育是个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晋 叶晓阳 伍银多 丁延庆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从1999年至2012年出现了大幅扩张,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层级。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全国毕业生调查数据(2003-2013年),采用多份因变量回归(MNL)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对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背景优势群体具备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优势。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深入,城市户籍学生进入精英高校的优势逐渐消失;父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学生进入精英高校的优势有所减弱;而具备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始终保有985高校入学机会的相对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侯玘松
本文研究我国收入再分配与居民总消费需求的关系。文章利用分组的家庭户数据,用三种方法度量居民消费支出,估计了各收入组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研究中还将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和通货膨胀因素纳入分析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根据本文的模拟计算,即使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只有微弱的提高,也可以增加数百亿元的居民消费需求。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壮大中等收入者的队伍,提高农民收入,对刺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收入再分配 居民总消费需求 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如前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1998年,政府将实现大众化正式列为高等教育的近期发展目标。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又作出了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所产生的实际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