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9)
2023(5015)
2022(4165)
2021(4354)
2020(3475)
2019(8021)
2018(8537)
2017(13708)
2016(8723)
2015(9791)
2014(10228)
2013(8997)
2012(8489)
2011(7760)
2010(8276)
2009(7588)
2008(7655)
2007(7162)
2006(6775)
2005(6211)
作者
(21602)
(18061)
(17905)
(17621)
(11356)
(8721)
(8541)
(7238)
(6949)
(6591)
(6178)
(6131)
(5771)
(5726)
(5715)
(5687)
(5533)
(5506)
(5322)
(5277)
(5024)
(4499)
(4312)
(4274)
(4237)
(4229)
(4138)
(3929)
(3671)
(3643)
学科
(23331)
经济(23283)
教育(19866)
管理(17901)
中国(14181)
(13967)
(11636)
企业(11636)
理论(9275)
(8890)
方法(8457)
教学(8341)
(7941)
(7331)
(7270)
数学(6942)
(6815)
数学方法(6727)
体制(5743)
业经(5418)
(5016)
(4863)
银行(4857)
结构(4849)
(4736)
(4610)
金融(4610)
发展(4530)
研究(4471)
农业(4421)
机构
大学(115702)
学院(110502)
研究(43738)
(37121)
经济(35994)
管理(32353)
教育(29744)
中国(28356)
(26962)
理学(26649)
(26348)
理学院(26222)
师范(26212)
管理学(25445)
管理学院(25208)
科学(25007)
(22298)
师范大学(21674)
(20556)
研究所(19828)
(19294)
北京(18513)
中心(18166)
技术(16430)
(15501)
职业(15424)
(15254)
(14998)
财经(14806)
(13356)
基金
项目(62082)
研究(53792)
科学(49424)
基金(40377)
教育(34089)
(33961)
国家(33435)
社会(30753)
社会科(28518)
社会科学(28510)
科学基金(27524)
编号(25468)
(25016)
成果(24550)
(23099)
课题(21102)
基金项目(19554)
(18404)
资助(16685)
(15628)
自然(15538)
重点(15260)
规划(15256)
项目编号(15200)
自然科(15176)
自然科学(15173)
(14899)
自然科学基金(14874)
教育部(14289)
(13851)
期刊
教育(52087)
(50764)
经济(50764)
研究(49207)
中国(36857)
(16058)
学报(15925)
(14003)
技术(13763)
大学(13747)
科学(13722)
管理(13662)
职业(12677)
学学(10876)
(9650)
金融(9650)
农业(9062)
经济研究(8506)
技术教育(8219)
职业技术(8219)
职业技术教育(8219)
财经(8104)
业经(7666)
(7153)
(7073)
论坛(7073)
高等(6585)
图书(6037)
(5980)
高等教育(5713)
共检索到196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潘艺林  
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最终催生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消费主义倾向,这这种倾向与学生中心论的教育理想显然不同,它主张高等教育的质量由顾客来定义。在学生消费者至上等言路的影响下,改革者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经济合理性与教育自身逻辑相冲突的考验,甚至存在偏离教育宗旨的危险。因此,消费主义倾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化值得深入反思。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跃强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评估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功利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功利主义倾向的表现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功利主义倾向带来的危害,最后对解决功利主义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焦磊  
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思潮的渗入,以及消费主义由"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场域"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倾向。符号消费正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本文主要分析对高等教育符号消费的意义建构、表征、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利兵  谢峰  
本文在分析了UNESCO和WTO两大国际组织的不同性质和宗旨的基础上,从约束成员国的方式、国际化进程的主要方式、对高等教育属性的认识、对高校学术研究的态度、主要合作对象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六个方面,对两者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进行分析和归类,以促进我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新文  
教育中的消费主义倾向是教育全球化和教育产业化的产物之一 ,是教育投资观念的极端化 ,它的存在有使“教育逐渐丧失本性”的危险。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对知识和知识经济的唯科学主义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们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就业问题的存在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自民进党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台湾教育改革中的台独倾向逐渐公开化。在教育理念、学校课程、教材编写和相关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均可见到台独意识的渗透。尽管受到台湾文教界多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抵制,但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加强文教领域的反台独斗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窦卫霖  田丽  
择校是中美两国教育的共同现象,但两国家长的择校倾向却有明显差异。作者通过对103位中美家长(中国57位、美国46位)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家长100%认为择校很有必要,重点学校是所有家长的首选目标,对择校的弊端几乎不加考虑;而美国家长认为择校有必要的只有39%,选择对象也比较分散,私立学校、特许学校,甚至家庭私塾都可能是首选,对择校的弊端也有较高的警惕性,认为适合孩子特征和能力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通过对中美家长择校倾向的比较分析,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缓解择校现象可以得到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90年代以来 ,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日本面对国际化、信息化、高龄化、少子化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本身趋于普及化的社会现实 ,为确保 2 1世纪的国家竞争力 ,开始了以追求高等教育质量、效益、大学自主、自立、个性化等为基本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本文具体介绍并评论了这种改革的理念、背景 ,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目标和改革的现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图  
“三个面向”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李正图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上来看待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天健  
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开始了以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结构突变检验表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消费量以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终储蓄余额的协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5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1970—1998年拉动消费并挤出储蓄,1999—2010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由于高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邓晓春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高等教育风云激荡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周远清同志以负责筹备和贯彻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为使命,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和怎样建设这样的高等教育"为思考重点,提出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运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职能与运行环境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在全面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大学保存和传承文化与文明的作用部分被网络替代,大学传统的研究活动也越来越多向企业研发转移。社会创新企业的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的传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德瓦什·卡普尔  裴宜理  钟周  农雨桐  
近年来,关于中国和印度"崛起"的讨论声势愈烈,两国在各方面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其中便包括高等教育。中国和印度的高等教育均具有悠久历史,但其发展却呈现出不同轨迹。在此过程中,儒家文化和教会学校起到了什么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两国推广的历程为何不同?大学的性质及行政权力分配如何决定了高等学府的发展道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种姓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两国高等教育应该如何达到国际化,实现创新?本文以中印两国国家角色为立足点,采用比较视野,从历史、政治与社会三方面对两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丽娜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教育信息的多种需求,探讨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对教育信息需求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