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1)
2023(9363)
2022(7694)
2021(7252)
2020(5785)
2019(13376)
2018(13096)
2017(23720)
2016(13805)
2015(15475)
2014(15473)
2013(14298)
2012(12949)
2011(11719)
2010(11819)
2009(10868)
2008(10686)
2007(9668)
2006(8497)
2005(7885)
作者
(34519)
(28870)
(28815)
(27669)
(18306)
(13693)
(13247)
(11240)
(11114)
(10242)
(9734)
(9714)
(9253)
(9140)
(9067)
(8985)
(8616)
(8601)
(8409)
(8245)
(7425)
(7061)
(6830)
(6710)
(6540)
(6503)
(6427)
(6405)
(5761)
(5681)
学科
(42374)
经济(42272)
管理(40611)
(36383)
(30123)
企业(30123)
中国(19969)
教育(19817)
方法(17343)
(16148)
数学(14743)
数学方法(14546)
(14033)
(13308)
理论(11050)
业经(11014)
(10074)
(9812)
财务(9787)
财务管理(9765)
(9695)
企业财务(9310)
农业(9025)
技术(8692)
(8381)
银行(8372)
体制(8163)
(7985)
(7967)
金融(7965)
机构
大学(187632)
学院(181796)
(71599)
经济(69974)
管理(64867)
研究(63225)
理学(55794)
理学院(55092)
管理学(54177)
管理学院(53777)
中国(42583)
(39913)
(37562)
科学(33929)
(32649)
师范(32456)
教育(31599)
(30003)
财经(29258)
(28700)
中心(27865)
师范大学(26862)
研究所(26725)
(26657)
北京(25710)
经济学(23501)
(23254)
(22831)
业大(22225)
财经大学(21997)
基金
项目(119076)
科学(97223)
研究(96366)
基金(85841)
(72912)
国家(72174)
科学基金(62602)
社会(62279)
社会科(58812)
社会科学(58803)
教育(52242)
(46176)
基金项目(44238)
(41009)
编号(40338)
自然(37080)
自然科(36231)
自然科学(36223)
成果(35869)
自然科学基金(35600)
资助(33775)
课题(31113)
(29503)
(29367)
重点(28258)
教育部(26765)
(26141)
(25975)
(25775)
(25504)
期刊
(78907)
经济(78907)
研究(66856)
教育(52412)
中国(48301)
(30788)
管理(24724)
学报(23262)
科学(22624)
(21099)
大学(20322)
技术(18753)
学学(17561)
(16297)
金融(16297)
财经(15484)
农业(13855)
(13380)
职业(13351)
经济研究(12386)
业经(12210)
问题(10120)
技术教育(8811)
职业技术(8811)
职业技术教育(8811)
(8800)
论坛(8800)
(8713)
(7771)
(7758)
共检索到28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克明  孟大虎  
从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了受高等教育者的工作努力程度,进而使高等教育的生产效应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分割走向统一,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高等教育的配置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克明  
从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角度看,我国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了受更多教育者的工作努力程度,进而教育的生产效应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分割走向统一,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教育的配置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韦进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个人收益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程度与起薪及定薪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越来越趋于实际,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政策、政府管理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因此,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职能,高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致力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社会应营造有益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宇  闵维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和受教育者个人投资决策的最主要的参考因素是决策者(政府或个人)对教育活动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判断。在中国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研究者在考察高等教育政策时越来越频繁地涉及高等教育的收益率。以受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齐良书  
人们公认,改革提高了中国的教育收益率,但对其作用途径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使用1988-1999年CHNS调查数据,研究了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国有部门内部和城市总体教育收益率的影响。修正了样本的自选择偏差以后,发现国有部门的教育收益率和城市总体教育收益率在1988-1992年间有所下降,自1993年以后则呈持续上升趋势。本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985-1986年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教育收益率的效果不明显,或者当时曾有短暂效果,但随后迅速消退;而1993-1995年的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于90年代中后期城市教育收益率的持续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针对中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高等教育回报率高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流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跨省流动及乡—城型流动人口的工资提升作用更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有能力的个体流动到生产效率更高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意愿更强,从而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文章认为,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顺应人口流动规律,消除注重地域属性并与福利挂钩的区域分割制度,清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宇  闵维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开展,从总体上看我国收入分配的“脑体倒挂”现象已基本得到扭转。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正的收益率,表明个人的高等教育支出是能够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未来收益的。虽然与国际平均水平比较,我国教育收益率水平相对低下,但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并且居民对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的预期高于利用现实数据计算的结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扬  张玉璐  
教育经济学是二十世纪后期新兴的一门学科,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着重探讨高等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模型并揭示出理论结果的政策性含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转型经济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扩张更有利于提高女性收入,而高校扩招则对男性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进一步通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了基础教育能够提高低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高校扩招对于缩小男性工资差距具有“公平效应”,但对女性却存在“马太效应”;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则发现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因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工资收入差距,对于推动不同群体非农收入的平等化具有积极意义。据此,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或许能够更好的释放教育在减贫中的分配性功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靳卫东  张自如  何丽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集聚了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人力资本积累优势。考虑到社会资本损失,当这种人力资本积累优势足够大时,即使就业起始收入较低,选择到东部地区就业仍然是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最佳决策。不过,这种劳动力流动并不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军利  
"过度教育"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失业现象严重,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过度教育"的评价维度有个人、岗位要求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方面。"过度教育"的结果是教育收益率下降,资源得到浪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过度教育"问题,需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陈学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借鉴模糊断点回归研究设计,通过测量大学教育收益率,实证评估了高校扩招政策对乡城转移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工具变量的第一阶段回归发现高校扩招政策推动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水平发生向上"跳跃";第二阶段回归在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大学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19.2、13.1以及33.3个百分点;进一步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大学教育的异质性增收特征表现为"V"型曲线,但高校扩招政策客观上扩大了乡城转移劳动力的组内工资差异。实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科学评估经济转型时期高校扩招政策的社会经济价值,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小辉  张碧超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3年村级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在控制了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离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都会显著提高农村离婚率,但与劳动力流入相比,流出对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从流动方向和区域视角看,劳动力流出对内陆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力流入对沿海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孩子数量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离婚率。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劳动力流入的逐年增加,其对农村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