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6)
- 2023(7483)
- 2022(5741)
- 2021(5535)
- 2020(3871)
- 2019(8843)
- 2018(8434)
- 2017(13985)
- 2016(8533)
- 2015(9297)
- 2014(9495)
- 2013(8540)
- 2012(7687)
- 2011(7340)
- 2010(7639)
- 2009(6957)
- 2008(6548)
- 2007(6142)
- 2006(5586)
- 2005(4695)
- 学科
- 济(25284)
- 经济(25265)
- 农(23034)
- 教育(19638)
- 业(18581)
- 农业(15457)
- 管理(14982)
- 中国(14739)
- 业经(10701)
- 企(10132)
- 企业(10132)
- 发(8843)
- 发展(8180)
- 展(8058)
- 理论(7771)
- 地方(7334)
- 财(7173)
- 农业经济(7063)
- 学(6929)
- 教学(6460)
- 制(6421)
- 方法(6351)
- 收入(5562)
- 数学(5352)
- 数学方法(5171)
- 村(4973)
- 农村(4954)
- 策(4709)
- 建设(4676)
- 工作(4463)
- 机构
- 学院(111345)
- 大学(110574)
- 研究(40100)
- 济(35068)
- 管理(34232)
- 经济(33843)
- 理学(29434)
- 理学院(29003)
- 教育(28838)
- 管理学(28327)
- 管理学院(28080)
- 范(26799)
- 师范(26702)
- 京(23937)
- 中国(23453)
- 科学(22748)
- 师范大学(21624)
- 农(20297)
- 江(18760)
- 所(18529)
- 中心(17680)
- 研究所(16767)
- 财(16743)
- 职业(16330)
- 技术(15802)
- 北京(15746)
- 业大(15298)
- 州(14838)
- 院(14403)
- 农业(14269)
- 基金
- 项目(71566)
- 研究(63778)
- 科学(57784)
- 基金(46944)
- 社会(39161)
- 家(39077)
- 国家(38454)
- 教育(36612)
- 社会科(36338)
- 社会科学(36329)
- 科学基金(32345)
- 省(31177)
- 编号(30117)
- 成果(27279)
- 划(27031)
- 课题(24176)
- 基金项目(23487)
- 年(21155)
- 发(18355)
- 规划(18213)
- 性(17477)
- 重点(17377)
- 资助(17044)
- 项目编号(16737)
- 部(16716)
- 自然(16245)
- 度(16014)
- 自然科(15792)
- 自然科学(15791)
- 发展(15603)
共检索到177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芳
高等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基于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价值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优化路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重视高等教育在学术发展上的优势,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构建升级版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价值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等教育借助自身的职能发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衔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借助振兴乡村的契机,高等教育在职能深化、分类建设与强化育人等方面探索变革,有助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逻辑指向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全开发理念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是新时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揭示生态资源价值化所经历的“生态资源价值培育—生态资源资本深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三阶段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生态资源价值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逻辑关联,并深入剖析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三阶段逻辑机理,探讨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模式以及在助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区域现实难点和共性现实难点。基于逻辑发展、区域难点、共性难点三个视角提出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为盘活生态资源价值,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军 梁小燕
从人才培养定位看,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最强的直接相关性;从价值逻辑关联看,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作用,而乡村振兴对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发展价值。近年来,有关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关联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概念模糊、定位偏差、过分夸大农村职业教育功能、价值逻辑混乱等异化问题,致使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不协同,农村职业教育的"为农"价值体现不明显,无法精准面向乡村发展。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出发,要构建"产业聚集→教育发展→产教协同→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协同乡村振兴发展逻辑,实现这一发展逻辑,政府要加强战略协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行业企业要加强组织协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院校要加强育人协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产教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关键词:
涉农高职 乡村振兴 村校共生 产教赋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成艾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民族地区,振兴的抓手在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由技术逻辑、生态逻辑、文化逻辑和治理逻辑组成。技术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科技创新"研发所",精进乡村人才振兴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经济达人"的培育。生态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生态救护"智囊库",引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能,助力生态宜居建设"生活达人"的培育。文化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文化传承"宣讲席",激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能,助力传承乡风文明"文化达人"的培育。治理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乡村发展"云课堂",挖掘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潜能,助力优化乡村治理"政治达人"的培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珏
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适时转换的重大战略,必须要遵循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现实逻辑以及实践逻辑等四重逻辑主线。基于此,从发展驱动、语境转移、质量发展及功能耦合等维度出发,提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拓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视域;增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构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企—行—村"协同多维供给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温婉华 韩树林 张平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根据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在教育结构上要强化系统协同,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专业结构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结构上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良奎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凸显呼唤高等教育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高等教育在振兴乡村中肩负的引领发展、供给要素、塑造文化、促进善治等责任是历史形成的,需要依据匹配性、共生性、系统性原则设计行动路径,促进高等教育振兴乡村从责任走向行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历史责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郭提超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杨盼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而言,质量提升是核心目标,协同发展是重要使命,对外开放是战略选择。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目标,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突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专家服务基层 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鑫 夏英 袁福珍
“保险+”联动共赢模式将农业保险作为切入点嵌入多种金融工具,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在阐述“保险+”联动共赢模式的理论演变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梳理其运行机理,从成本收益视角对该模式进行解析;其次,分析该模式发展的现实困境,即配套制度不完善、定损理赔不精准以及期货市场体量小等;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保险+”联动共赢模式的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