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7)
- 2023(5695)
- 2022(4460)
- 2021(4352)
- 2020(3139)
- 2019(7315)
- 2018(7112)
- 2017(11507)
- 2016(7499)
- 2015(8418)
- 2014(8455)
- 2013(7393)
- 2012(6640)
- 2011(6108)
- 2010(6235)
- 2009(5227)
- 2008(4862)
- 2007(4522)
- 2006(4034)
- 2005(3617)
- 学科
- 教育(19536)
- 济(18787)
- 经济(18781)
- 中国(12332)
- 管理(12315)
- 业(10763)
- 农(7891)
- 方法(7689)
- 理论(7429)
- 企(7328)
- 企业(7328)
- 数学(6861)
- 教学(6805)
- 数学方法(6738)
- 学(6318)
- 发(5902)
- 农业(5462)
- 业经(5232)
- 发展(5139)
- 展(5015)
- 技术(4389)
- 地方(4079)
- 研究(3812)
- 思想(3661)
- 环境(3562)
- 政治(3548)
- 革(3523)
- 财(3462)
- 高等(3416)
- 改革(3369)
- 机构
- 大学(94762)
- 学院(91606)
- 研究(35224)
- 教育(28622)
- 济(27746)
- 管理(27393)
- 经济(26882)
- 范(24085)
- 师范(23956)
- 理学(23905)
- 理学院(23484)
- 管理学(22885)
- 管理学院(22678)
- 京(21483)
- 科学(21254)
- 师范大学(19747)
- 中国(18314)
- 所(17049)
- 研究所(15778)
- 江(15416)
- 农(15322)
- 技术(15246)
- 中心(14634)
- 职业(14503)
- 北京(14157)
- 业大(13983)
- 院(12830)
- 财(12015)
- 农业(12006)
- 州(11691)
- 基金
- 项目(61678)
- 研究(53181)
- 科学(50044)
- 基金(40126)
- 家(34462)
- 国家(33977)
- 教育(33373)
- 社会(31057)
- 社会科(29141)
- 社会科学(29132)
- 科学基金(28027)
- 省(26902)
- 划(24575)
- 编号(24518)
- 成果(22380)
- 课题(20881)
- 基金项目(20587)
- 年(17927)
- 重点(15796)
- 规划(15762)
- 自然(15651)
- 发(15549)
- 自然科(15247)
- 自然科学(15244)
- 部(15028)
- 自然科学基金(14977)
- 资助(14794)
- 项目编号(14359)
- 性(13908)
- 创(13570)
共检索到142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要求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更要建成一个完整而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涉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公平五个基本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公平内在协调统一的发展。当前需要我们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低速发展规模,进一步优化结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密切关注效益,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本质 要素 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的协调统一是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定位。中国高等教育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自身的国际定位,即以自身发展为立足点,维护和弘扬全人类教育的共同价值;基于中国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教育现代化提供一个新的选项;以“平视”取向,促进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分析论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定位的基础上,揭示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共同价值与民族性 选项 平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晓飞 张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数字社会的发展,也加速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进程。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要素和层面两个维度进行探讨,阐述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念与文化、资源与基础设施、内容与载体、平台与工具、标准与规范、评价与认证、人员素养与能力、管理与政策等八个相关要素,分析课程、专业、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和教育生态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五个层面,提出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八个着力点。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需要政产学研多方参与,系统谋划,通力协作,改革创新,探索实践,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数字技术 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赵婷婷 李枭鹰 梁燕玲 李国强
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力图从实践的角度把握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目的是对实践有所启发。高等教育强国具有描述性价值和目标性价值,而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要从这两种价值中来寻找。描述性价值为我们提供世界上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而目标性价值则为我们如何应用这些经验、如何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国 高等教育强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杨 南娜
引进国外高等教育资源在增强市场竞争、促进文化融合、扩充教育资源、减少人才流失等方面体现出教育价值,在提升教育投资收益、调节市场供需、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体现出经济价值。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应遵循知己知彼、专业互补、优质优价等原则,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对国外高等教育资源的资质审核认证,大力建设"人才库",提升我国优质人力资本,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国外教育资源引进 教育价值 经济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并明确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些都是当前高等教育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作为逻辑学上的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王志芳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质量保障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申怡 夏建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明确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努力将我国打造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稳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军 夏建国
通过对技术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从院校、政府、企业和社区等不同角度开展对技术本科院校发展路径的探索。院校层面强调增强准确定位,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紧密贴近地方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主动围绕地方要求开展技术研究;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级。政府、企业与社区层面强调由政府牵头架构"共建共管"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架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由社区领衔架构"区校联动"新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技术本科院校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贺祖斌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分兴起、初创、拓展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实践中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路径演变 建设方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度相关。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高度相关的。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强国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创新型国家 经济强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新年伊始,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举世瞩目、成就辉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实现了高等教育大国的夙愿,开始了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开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开辟"加快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研究专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这一代 周远清 戈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