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6)
2023(15075)
2022(13042)
2021(12513)
2020(10243)
2019(23404)
2018(23457)
2017(43463)
2016(24401)
2015(27481)
2014(27122)
2013(26000)
2012(23995)
2011(21624)
2010(21636)
2009(19278)
2008(18383)
2007(16158)
2006(14086)
2005(12161)
作者
(65981)
(54759)
(54539)
(51767)
(34859)
(26412)
(24800)
(21367)
(20984)
(19489)
(18950)
(18171)
(17326)
(17175)
(16990)
(16414)
(16315)
(16303)
(15612)
(15516)
(13525)
(13519)
(13007)
(12576)
(12292)
(12220)
(12206)
(11996)
(10876)
(10821)
学科
(89725)
经济(89642)
管理(66972)
(63544)
(52588)
企业(52588)
方法(38827)
数学(33426)
数学方法(33022)
中国(28955)
(25401)
地方(24380)
教育(23417)
技术(22262)
(21373)
业经(20781)
(20286)
理论(18435)
农业(17653)
(14941)
(14544)
环境(14443)
(14134)
贸易(14122)
(13603)
技术管理(13511)
地方经济(12738)
(12667)
(12567)
银行(12527)
机构
大学(328418)
学院(324018)
管理(127639)
(120120)
经济(117152)
理学(111066)
研究(110146)
理学院(109714)
管理学(107788)
管理学院(107172)
中国(76327)
(71544)
科学(69584)
(54175)
(53343)
师范(53002)
(52824)
中心(49915)
研究所(49709)
(48851)
(48706)
业大(47521)
北京(45645)
师范大学(43368)
财经(42519)
(40653)
教育(40056)
(39704)
(38681)
技术(37950)
基金
项目(227197)
科学(180602)
研究(173642)
基金(161002)
(138893)
国家(137580)
科学基金(118711)
社会(106868)
社会科(100951)
社会科学(100925)
(92172)
基金项目(86406)
教育(84444)
(77693)
自然(75933)
自然科(74136)
自然科学(74119)
编号(73286)
自然科学基金(72770)
资助(64197)
成果(60273)
课题(52380)
重点(51481)
(50592)
(50463)
(50321)
创新(46482)
项目编号(44616)
教育部(43655)
规划(42863)
期刊
(129887)
经济(129887)
研究(101096)
中国(71674)
教育(66035)
学报(48353)
科学(45923)
管理(45541)
(43282)
(38170)
大学(37485)
学学(33210)
技术(32658)
农业(30665)
(23643)
金融(23643)
业经(22353)
图书(21225)
经济研究(19587)
财经(19146)
科技(18820)
(16628)
论坛(16628)
职业(16474)
问题(16464)
(16380)
(16143)
技术经济(15773)
资源(15482)
(15199)
共检索到478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秀萍  夏强  杲灵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青  张冠青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熵值法,对辽宁省高校科技进步率和贡献率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高校科技进步率为1.90%,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17.79%;高校科研人员效率约为企业科研部门的3倍;高校科研经费效率约为企业的6倍、研究机构的2倍。因此,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对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迎春  李萍  
企业家资源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本文在已有企业家创新理论及理论模型基础上,以辽宁省为例建立了经济数学模型,并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提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培养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赖晓璐  葛立群  贾可  
本文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2008-201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增长速度方程法测算辽宁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中选取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和农林牧渔劳动力等数据指标,换算可比价格进行数据处理运算,计算得出辽宁省2008-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2%。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辽宁省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但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用将越来越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玉玺  郑旭  
在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建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亟需加快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研究针对地方高校科技体制存在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鸿鹏  吕杰  牟恩东  
本文通过建立C-D(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生产函数模型,将信息化对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量化,以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采用波拉特分析法对辽宁省2002~2011年农业信息化指数进行评测的结果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重点分析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开洪  
文章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的模型,对1996~2006年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应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加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建立多元的投资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樊星  马树才  
根据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31个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性,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不同时期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北京、上海和浙江的贡献率较高,西藏和黑龙江的贡献率较低;"十五"和"十二五"期间各地区的贡献率之间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以"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为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国强  兰庆高  武翔宇  
本文利用辽宁省582户种粮大户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Heckman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种粮大户正规信贷需求与供给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法,考察各因素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家庭拥有耕地面积、家庭非生产性资产价值、家庭非农业收入、是否有亲属在乡镇及以上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工作等因素都对种粮大户正规信贷需求规模有显著影响,尤其前三个因素的贡献率总和超过94%;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规模主要受是否有亲属在乡镇及以上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工作、家庭年农业收入、家庭拥有耕地面积、家与最近正规金融机构的距离等因素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国强  兰庆高  武翔宇  
本文利用辽宁省582户种粮大户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Heckman选择模型,实证分析种粮大户正规信贷需求与供给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法,考察各因素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家庭拥有耕地面积、家庭非生产性资产价值、家庭非农业收入、是否有亲属在乡镇及以上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工作等因素都对种粮大户正规信贷需求规模有显著影响,尤其前三个因素的贡献率总和超过94%;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规模主要受是否有亲属在乡镇及以上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工作、家庭年农业收入、家庭拥有耕地面积、家与最近正规金融机构的距离等因素影响,各因素贡献率依次为37.31%、33.10%、7.35%、4.54%。本文提出增加种粮大户社会资本积累,提高种粮大户家庭收入水平,特别是农业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经营土地规模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冯卓琛  胥建华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一级中心城市,并分别是辽中经济区和辽东经济区的核心,但大连与辽东经济区的其它城市经济联系不强。锦州虽然是辽西地区中心性最强的城市,但受制于实力所限,还难以承担辽西中心城市的职能,并进而导致辽西经济区的构成不确定。沈阳-大连发展带发育程度较高,但沈阳-锦州、大连-锦州发展带还远远不成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建科  王丹丹  王利  董晓菲  
基于ArcGIS平台,将区内可达性与对外可达性相结合,以1986、2000和2013年为时间断面,探讨综合评价城市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方案,揭示辽宁省各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外可达性测定对区内可达性过分依赖几何中心的现象具有一定纠错功能,将内外联系相结合,是改进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有效途径。2区内可达性与对外可达性的分布及成因存在明显差异,并依此将城市综合可达性分为外向型、均衡型、过渡型和内向型四种类型。对外可达性以中心和门户城市为双中心向外扩散,主要与高等级交通设施的接近程度有关。3提出"可达性区位抗阻能力"概念,并用可达性区位抗阻系数来反映各城市对区内不利交通区位的改造能力。4辽宁的双核空间结构使对内对外可达性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门户城市必须牢牢把握区域交通系统变革和网络优化的主导权,防止交通优势丧失而沦为真正的边缘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高燕  
大众化阶段世界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的绝对规模均在扩大。以1999-2009年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对整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为研究对象,结论认为,世界以公立高等教育占主导,但其贡献率在下降,而私立高等教育贡献率持续增长。实现大众化的大洲私立高等教育贡献率高于处于精英与普及化阶段的大洲。大众化国家私立高等教育贡献率呈现高增长,精英国家波动显著,普及化国家相对稳定;发达国家分布在两极,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各区间,转型国家处于中间;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相对较高。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协调发展各类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