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6)
2023(9194)
2022(7826)
2021(7693)
2020(6432)
2019(14872)
2018(15302)
2017(27853)
2016(16544)
2015(18813)
2014(19296)
2013(18204)
2012(17122)
2011(15673)
2010(16441)
2009(15473)
2008(15415)
2007(14055)
2006(13136)
2005(12618)
作者
(43388)
(35781)
(35776)
(34629)
(22784)
(16992)
(16485)
(13833)
(13644)
(13273)
(12196)
(12101)
(11739)
(11722)
(11336)
(11279)
(10719)
(10593)
(10585)
(10478)
(9772)
(8856)
(8677)
(8375)
(8316)
(8285)
(8153)
(8076)
(7260)
(7021)
学科
(53702)
经济(53605)
管理(46098)
(39726)
(33289)
企业(33289)
中国(24559)
教育(21899)
(20779)
方法(20159)
(18702)
数学(17351)
数学方法(17072)
(15869)
(14604)
理论(13763)
(13292)
银行(13283)
(12784)
业经(12741)
(12204)
体制(11718)
(11175)
金融(11173)
教学(11087)
(10551)
贸易(10541)
(10321)
(9811)
(9713)
机构
大学(228899)
学院(223168)
(87465)
经济(85210)
研究(79216)
管理(76823)
理学(63649)
理学院(62845)
管理学(61729)
管理学院(61247)
中国(59423)
(50704)
(50022)
科学(42288)
(39252)
(39131)
师范(38895)
(38194)
财经(36890)
教育(36460)
中心(35193)
研究所(34273)
北京(33973)
(33160)
师范大学(31658)
(29839)
(28959)
(28341)
财经大学(27059)
经济学(27017)
基金
项目(127907)
研究(106407)
科学(101437)
基金(88101)
(73854)
国家(73045)
社会(64617)
科学基金(61787)
社会科(60784)
社会科学(60775)
教育(58473)
(50610)
编号(47327)
基金项目(44828)
(44208)
成果(43908)
课题(36786)
资助(36272)
自然(35592)
自然科(34677)
自然科学(34668)
自然科学基金(34060)
(31301)
(30936)
重点(30220)
(30198)
(29288)
项目编号(28663)
教育部(28201)
(28050)
期刊
(107747)
经济(107747)
研究(88395)
教育(63972)
中国(61593)
(39990)
管理(31941)
学报(27420)
(27146)
金融(27146)
(26961)
科学(25760)
技术(24183)
大学(23426)
学学(19667)
财经(19525)
职业(17170)
农业(16973)
(16811)
业经(16785)
经济研究(16720)
问题(14438)
图书(12562)
(12536)
(12306)
论坛(12306)
理论(11444)
技术教育(11351)
职业技术(11351)
职业技术教育(11351)
共检索到381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对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制度,不仅是对学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科专业制度本身进行反思。改革这一制度需要认真反思其价值功能定位、管理重心以及学科专业的分类框架、设置数目和组织设计等问题。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在功能上定位于综合制度、性质上定位于指导参考制度,学科专业设置要兼顾实际应用导向和跨学科导向,组织设计上打破藩篱,加强院系沟通等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八军  
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现行的学科制度。将体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教育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再按照不同的教育活动领域设置相应的行业性学科,就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学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从我国学科制度的变革趋势、矛盾冲突以及国(境)外学科设置制度的现状来看,以这种思路来实现"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彭旭  
学科、专业与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平台和单元,它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和范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紊乱,造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改革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需要重新理顺三者的关系,跨越界限打破对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振刚  向敛锐  
介绍了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目录(CIP)的基本情况及其形成和发展机制;分析了CIP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并对CIP在大学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统计、学科专业评估和认证,政府管理等具体运用过程中所发挥的学科建构、办学规范、评价指导、决策参考这四大功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阐述了CIP在美国学科专业管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总结了CIP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国昌  林伟连  许为民  张文军  张健  程红  
从英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的发展及其特点入手,分析了影响英国学科专业设置的文化、经济、科技及高校自身发展等因素以及英国学科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英国学科专业设置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应增强开放性,扩大高校自主权,提高学科专业布局的合理性并逐步发展独立中介评估机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林  陈书全  韩科技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协调度下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分学科专业协调度呈"偏振型",学科专业结构平衡度有待增强。鉴于此,文章认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应适应新常态,形成协同调整促进机制;把握新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教育资源,加强宏观,以提升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适配度、均衡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筠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培养区域紧缺人才。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学科专业,增强高校竞争能力。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结构是否合理。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颜  
作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没有设置相应学位。呼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研究者多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追求和目标。就研究文献内容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重在必要性分析、国外学位制度介绍、我国高职学位制度探讨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侧重事实陈述,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缺乏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价值探究;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方法论层面的深度研究。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应重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为起点探讨我国学位体系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体系具体化问题的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课题,但一直都进展不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发展史还十分短暂,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研究取向有关。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是必须的,从学科制度的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也必不可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佛朝晖  
"采用以两个层次为主的学位体系"是"博洛尼亚进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为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继续推行高等教育自治和克服传统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弊端,意大利政府在《博洛尼亚宣言》颁布后实施学位制度改革,引入了"3+2"双层学位制度。本文在分析意大利实施学位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改革措施、改革成效、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改革有所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锐锷  何慧燕  
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正确方针指引下进行了高教改革,改革首先指向不合时宜的高等教育学制,并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设计对预科和中学学制的改革。在高校招生制度方面,香港特区着重解决入学考试、非学术领域特长学生推荐、吸收内地优秀学生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方面的改革举措进行述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林  邵晓枫  
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考试制度、是一种教育制度或教育形式、具有考试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是一种学习制度、是国家对公民学习成就的认可制度等观点。在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我们应从多维视角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进行综合的考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  
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物本质主义的解释,它主要以两性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为认识基础来阐释学科专业中的性别差异;二是女性主义的解释,它认为,学科的性别隔离是社会意识形态、权力系统和利益基础在学科领域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女性主义的阐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