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0)
- 2023(7282)
- 2022(5864)
- 2021(5798)
- 2020(4699)
- 2019(10863)
- 2018(11072)
- 2017(18199)
- 2016(11297)
- 2015(12453)
- 2014(13032)
- 2013(11783)
- 2012(10992)
- 2011(10243)
- 2010(10422)
- 2009(9097)
- 2008(9119)
- 2007(8380)
- 2006(7225)
- 2005(6552)
- 学科
- 济(29661)
- 经济(29617)
- 管理(26255)
- 业(22196)
- 教育(20710)
- 企(18571)
- 企业(18571)
- 中国(15873)
- 学(12899)
- 方法(12161)
- 理论(11593)
- 数学(9931)
- 数学方法(9696)
- 技术(8905)
- 财(8890)
- 教学(8714)
- 制(8383)
- 农(7987)
- 体(7076)
- 银(6415)
- 银行(6391)
- 业经(6331)
- 融(6253)
- 金融(6246)
- 行(6178)
- 地方(5686)
- 和(5615)
- 发(5589)
- 研究(5516)
- 策(5381)
- 机构
- 大学(152865)
- 学院(145614)
- 研究(57647)
- 管理(46703)
- 济(46488)
- 经济(45020)
- 理学(39650)
- 理学院(39004)
- 管理学(38046)
- 管理学院(37715)
- 科学(36162)
- 中国(35211)
- 京(34822)
- 教育(32415)
- 范(30815)
- 师范(30517)
- 所(29667)
- 研究所(27276)
- 农(25996)
- 师范大学(25106)
- 中心(24468)
- 江(24434)
- 财(23589)
- 北京(22457)
- 业大(22069)
- 技术(21931)
- 院(21011)
- 农业(20559)
- 州(19149)
- 财经(18333)
- 基金
- 项目(97135)
- 科学(76995)
- 研究(76507)
- 基金(66086)
- 家(58774)
- 国家(58142)
- 科学基金(47728)
- 社会(44187)
- 教育(43815)
- 社会科(41587)
- 社会科学(41579)
- 省(39590)
- 划(36023)
- 基金项目(33786)
- 编号(33622)
- 成果(31821)
- 自然(29810)
- 自然科(29169)
- 自然科学(29154)
- 自然科学基金(28638)
- 课题(27070)
- 资助(26467)
- 重点(23735)
- 部(22872)
- 年(22251)
- 发(21486)
- 性(21332)
- 项目编号(21079)
- 创(20804)
- 规划(20001)
共检索到233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忠华
学科的“开放性”对高等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自主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开放性”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和资源,使其能不断吸收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从而保持活力和创新性。而知识体系“自主性”则是高等教育学“开放性”学科属性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具备“自主性”,高等教育学才能有效地筛选、整合和应用外部信息,进而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在学科“开放性”视角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自主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自主性”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守军
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存在的自主性缺失问题,从知识论角度进行考察,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学科对母体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依附性以及研究对象的泛社会化;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非学科化和反学科化;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异治性”。为了保持学科的自主性,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坚守学科立场,具有热心投入社会而不丧失其非功利性精神的远见卓识之品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和遵循不同类型学科划分的逻辑和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完善问题导向和多学科研究范式,科学界定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客观开展中美教育学研究生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打造高等教育学的中国式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晨 王屹
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对中国式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状态的基本判断。既需要对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作为特定的职业教育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规律体系的存在进行学术性规定,还需要对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引的知识属性、以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程为使命的知识面向、以彰显中国式文化自觉为导向的知识根基进行系统性厘定。在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姿态上,应立足学术实践,保障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之“真”;根植思想逻辑,守住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之“善”;遵循开放姿态,彰显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之“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郭玉婷
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处理知识体系的时代性与超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思想性、模仿性与自主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时代特征 知识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文雯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研究,实质上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的建设,这也是中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多年来中国学者的追求,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是中国学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独立自主性 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具有强烈的本土性、政治性与发展性特征,在高等教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发展经历了创建、重构和升华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存在明显不足。以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创新,应正确处理三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党的百年教育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协同攻关,优化宏观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佳
知识积累是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基于学术史的回顾,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及其“学科化”建构始于西方,近现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知识在西方文本与本土实践中逐渐累积,并伴随高等教育学的创立被赋予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使命与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具有明显的“反学科化”特征,集中表现为积累方式的拿来主义与快餐化、积累内容的工具主义与碎片化,以及积累程度的浅层次化与内含其中的内在惰性,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根基、本质规定及其深度建构。解困的关键在于树立起高等教育知识积累的“学科立场”,通过还原知识积累的实践本源、深化知识积累的层次与结构以及激发知识积累主体的学科自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知识积累 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构建学科体系的“目标指向”,学科研究的“热点趋向”和学科研究的“泛化现象”。分析学科发展的特殊性是为了从学科自身去寻找学科发展不成熟的原因。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发展 特殊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学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兼具知识体系、范畴体系、理论体系和规律体系的综合属性,是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的"元点"和"回归点"。作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可看作一种关于高等教育的逻辑化、原理化、系统化的"高深知识集合体";作为高等教育学范畴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集中表征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学范畴运动;作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主要以理论的方式出现、以理论的形态存在;作为高等教育规律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以建立高等教育规律体系为其责任、使命、承诺和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丹丹
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是当代教育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同时更需要几代学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教育学论纲》作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阶段性成果,一经发表,便引起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2023年5月15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座谈会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十余位教育等领域的学者就如何建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军 许克毅
跨学科的规训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它为作为学科和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知识谱系的自然演进;从模式Ⅰ向模式Ⅱ转型是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实然选择;强化教育的跨学科色彩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应然走向;构建跨学科的社会建制是高等教育学学科规训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跨学科 规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文平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开放性,没有哪所学校只是对应职业教育,但是每一所学校却又对应着职业教育,这是一种普职高度融合的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谁来上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象的开放性性,从谁来办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开放性,从在哪办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场域的开放性,从如何办职业教育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培养过程的开放性,从谁来做职业教育教师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的开放性。
关键词:
美国 职业教育体系 开放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