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6)
2023(2874)
2022(2205)
2021(2355)
2020(1785)
2019(4156)
2018(4100)
2017(5678)
2016(4370)
2015(4987)
2014(5215)
2013(4275)
2012(3985)
2011(3773)
2010(4060)
2009(3423)
2008(3300)
2007(3084)
2006(2922)
2005(2870)
作者
(9636)
(7881)
(7861)
(7815)
(5125)
(3900)
(3749)
(3427)
(3052)
(2949)
(2728)
(2634)
(2621)
(2616)
(2581)
(2570)
(2533)
(2435)
(2419)
(2389)
(2350)
(2103)
(1993)
(1991)
(1903)
(1895)
(1819)
(1725)
(1718)
(1676)
学科
教育(18626)
中国(9391)
(8092)
(6784)
经济(6779)
理论(6658)
教学(6087)
管理(4671)
思想(3576)
(3519)
政治(3428)
研究(3409)
发展(3408)
(3310)
(3285)
改革(3203)
高等(3189)
学法(2943)
教学法(2943)
(2928)
思想政治(2885)
政治教育(2885)
治教(2885)
学校(2876)
德育(2864)
经济学(2814)
教育改革(2797)
学理(2554)
学理论(2554)
技术(2524)
机构
大学(55808)
学院(49075)
教育(26293)
研究(22672)
(18963)
师范(18893)
师范大学(15903)
(13982)
科学(12812)
(11227)
(11158)
职业(10831)
经济(10637)
技术(10330)
管理(10315)
研究所(10226)
教育学(10158)
北京(9943)
(9674)
中国(9356)
中心(8672)
理学(8201)
(8055)
理学院(7958)
管理学(7631)
管理学院(7500)
教育学院(7446)
职业技术(7420)
(7154)
研究院(6647)
基金
研究(28179)
项目(27489)
科学(22736)
教育(22433)
基金(15652)
成果(15181)
社会(14560)
编号(14301)
课题(13825)
社会科(13341)
社会科学(13340)
(12897)
(12624)
国家(12608)
(12224)
(12161)
规划(9712)
科学基金(9630)
(8800)
项目编号(8510)
研究成果(8326)
(8114)
重点(8076)
年度(7958)
(7915)
(7671)
教育部(7486)
(7413)
(7378)
阶段(7359)
期刊
教育(45510)
研究(26783)
中国(21713)
(13093)
经济(13093)
职业(10788)
技术(8345)
学报(7317)
技术教育(7094)
职业技术(7094)
职业技术教育(7094)
大学(6584)
科学(5373)
高等(5316)
成人(4757)
成人教育(4757)
(4735)
论坛(4735)
(4646)
高等教育(4619)
(4453)
图书(4244)
(4141)
学学(4083)
发展(3719)
(3719)
职教(3660)
比较(3509)
管理(3459)
农业(3457)
共检索到90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李君筱  
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独有的学科,作为学科建制在我国已有40年的学科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亟需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支持。基于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学“成熟”的特征包括能够解释实践中的高等教育现象,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引领高等教育未来。影响高等教育学“不成熟”有内外部原因,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命运与其成熟度紧密相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根本在于高等教育研究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领域得到发展最早出现在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多种因素促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建设更加快了高等教育学的生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已有四十年发展历程。潘懋元先生领导的学科建设工作不只是对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其附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应用性与非应用性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特性,高等教育学的存续和繁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危机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的共同境遇。与成熟学科的危机相比,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主要是制度性危机和生存性危机。高等教育学鲜明的制度依附性特征,可能是造成学科危机频繁发生的根源。从长期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学应该通过"再学科化"等途径加强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逐步降低和削弱制度依附性。从近期形势看,解除当下制度性危机的关键是重建两大制度体系,即作为学科存在的制度体系和保障学科发展的制度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亢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政府持续推动、大学自发行动和市场开拓驱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主要动力来源。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不同阶段,政府、大学和市场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种力量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三种基本模式,即计划模式、计划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21世纪以来,在市场主导模式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与世界高等教育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融合的关键在于开放和包容,只有开放包容、携手共进,才能实现世界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由于高等教育研究产生于教育学之外,长期以来很多研究完全没有把高等教育置于教育系统之内。在多学科的视野中,高等教育问题更多地被视为各学科共享的社会问题而非单纯的教育问题。由于教育学视角的缺失,高等教育学显得名不副实,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个无根的宽泛的多学科领域。虽然在组织建制层面上,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在学科制度化方面已经取得进展,高等教育学在我国的大学里也已经获得了学科建制,但在学科的层面上,高等教育研究必须进行反思与否思,重新审视教育学之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价值,明确"高等教育"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研究走向成熟或高等教育学实现学科独立不可或缺的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提升,其本质在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基于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从区域与整体两个层面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成熟度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整体成熟度水平不高,但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除2011-2014年间略有下降外,发展度指数、协调度指数以及协调发展度指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成熟度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3-2014年间成熟度的区域差异总体下降了15.3%,成熟度差异约70%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且主要来自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高校的区域分布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伟  张淑林  裴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大学的质量评价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各种大学排名也应运而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社会评价中最受关注的影响力量。自1987年《科技日报》刊载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所对87所重点大学的排名后。我国大学排行研究逐渐升温。此后20年间,我国先后有20家机构发布了近百个大学排行榜。虽然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江  
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德育,即将德育作为高等教育实现的途径予以讨论,旨在从一个新的侧面来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文章在描述了德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高校德育的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简介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全称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研究会)是中国高等按育学会的团体会员,是专门从事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10月19日。研究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龙  
常识是不同学科之间建立共同认知和理解知识的经验组合。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将对高等教育活动的常识当作研究内容的全部,这使得研究成果的解释力变得扑朔迷离。真正的高等教育学是一门说理的学科,其学科传统建立在以专业知识对高等教育的运行规律进行说理的原则上,进而帮助人们理解学科特征。从更长远的视角看,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获得认同并不来自于其借用了多少所谓的科学方法,而在于其是否拥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有想象力的学科方能展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龙  
想象力对于学科而言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心智品质",这种心智品质塑造了学科的性格与知识生产方式,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影响力。不同的学科呈现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价值差异。高等教育学在大学中的位置极为尴尬,它自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不被承认的危机。实际上,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并非缺乏想象力,而是对高等教育学想象力的内涵没有明确的建构指向。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力应该由专业的知识体系构建起的学科空间、拥有上下级学科的知识链条、在社会科学共同尺度内具有超越性的知识构成。高等教育学只有重新构建属于自身的想象力才意味着知识的超越与升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学兼具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两种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高等教育学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过分强调多学科性,会使高等教育学失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借鉴移植另一学科方法不可避免,但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高等教育学科的表达方式需要拥有原创于本学科且具有学理性、专业性的适切的新术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从一般的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的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既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也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即使西方永远不出现"高等教育学"的提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增强使命感,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理性和自觉,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学派,或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高等教育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教育学体系已完成创设,但在当下缺乏解释力,亟待完善升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繁荣,但对实践缺乏指导力,亟待精炼整合;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的龙头地位,但理论创新缺乏引领力,亟待自主建构。未来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围绕“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的建设来展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要重在自主,学术体系建设要重在协同,话语体系建设要重在融通。重视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来源: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律性意识、政府政策供给中的真理性共识、学者总结提炼创新的系统性学识。建立一个由高等教育活动的实践者、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三者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三螺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