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6)
2023(8788)
2022(6817)
2021(6547)
2020(5199)
2019(12165)
2018(12485)
2017(22624)
2016(13317)
2015(15327)
2014(15595)
2013(13901)
2012(12152)
2011(10854)
2010(11540)
2009(10119)
2008(9774)
2007(8894)
2006(7983)
2005(7518)
作者
(34009)
(27919)
(27833)
(26687)
(17989)
(13270)
(12749)
(10977)
(10731)
(10028)
(9668)
(9360)
(8975)
(8972)
(8732)
(8573)
(8407)
(8360)
(8150)
(7945)
(7101)
(6920)
(6915)
(6483)
(6366)
(6341)
(6260)
(6221)
(5579)
(5557)
学科
(46195)
经济(46144)
(28968)
管理(28521)
(22703)
企业(22703)
中国(22422)
方法(20863)
教育(20115)
数学(18795)
数学方法(18250)
(14482)
理论(12260)
业经(10900)
(10311)
农业(9526)
教学(9488)
(9375)
(8780)
发展(8118)
地方(8044)
(7996)
技术(7935)
(7418)
(7209)
贸易(7202)
(7004)
(6466)
(6374)
银行(6366)
机构
大学(175506)
学院(172053)
(62571)
经济(61036)
管理(60762)
研究(59980)
理学(52377)
理学院(51730)
管理学(50235)
管理学院(49917)
(39104)
中国(38740)
科学(35373)
(33223)
师范(33031)
教育(32028)
(29244)
(28064)
(27102)
师范大学(26968)
研究所(26707)
中心(26133)
北京(25574)
(23856)
技术(23116)
业大(22921)
财经(22382)
(21553)
(21406)
(20405)
基金
项目(113038)
科学(90920)
研究(89838)
基金(78763)
(68359)
国家(67317)
科学基金(57432)
社会(54882)
社会科(51677)
社会科学(51662)
教育(50206)
(45779)
(40153)
基金项目(39708)
编号(39596)
自然(35237)
自然科(34511)
自然科学(34504)
成果(34438)
自然科学基金(33868)
资助(32578)
课题(30689)
重点(26952)
(26096)
(25544)
(25184)
规划(23906)
项目编号(23713)
(23702)
教育部(23334)
期刊
(67936)
经济(67936)
研究(59859)
教育(55732)
中国(44737)
学报(23691)
管理(23523)
(22725)
科学(22698)
技术(20980)
(20767)
大学(20158)
学学(17117)
农业(15854)
职业(14875)
(12168)
金融(12168)
业经(11402)
经济研究(11265)
财经(10893)
技术教育(9712)
职业技术(9712)
职业技术教育(9712)
(9499)
(9418)
论坛(9418)
(9197)
统计(9190)
图书(8923)
问题(8701)
共检索到26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泽厚  
本文主要以市场主导型、大学主导型、国家主导型国家高等教育为例 ,讨论了这些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规避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治理  
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政府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激活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督和管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建立毕业生推介机构,分担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本。只有这样,高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对接,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晓莹  赵金秀  
分析美、英、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应对毕业生就业难题的经验,得出对我们具有启示作用的共同点高等学校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数量扩张的同时注意分类扩张问题;落实高等学校自主权,强调不同层次不同学校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高等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的力度和深度,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大致分为主动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和被动型的、追赶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摆脱追赶型大众化模式的某些特征,由外延式扩张开始走向了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始由追赶型、被动型的模式向主动型的模式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可以成功跨越追赶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某些困境,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飞舟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评价和质疑较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科学界定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辩证分析较少。笔者用大众化中高等教育系统变化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建立“力量—因素”分析框架,对“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解析,并提出多样化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罗丹  
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归纳为四种:美国模式、西欧模式、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模式、转型国家模式。总结和比较不同模式的特点,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经费难题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办学体制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激活竞争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三桂  
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过渡,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变化。本文以大学生就业特征为切入口,从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就业市场、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等四方面,对精英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本文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桥  刘春阳  刘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伴之而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日益严重,就业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与指导,规范人才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体系,是唤醒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意识,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不受损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克  刘浩  
欧美国家或地区在大学教育扩大化之后,都面临着毕业生择业难问题,限制了高校的发展。经过探索、实践,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规律性的经验可指导我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行之有效,结合各行各业的力量,变革教育格局,适应我国的具体情况,推动就业问题的解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总建  
本文提出了“一主多元”办学模式,即是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发展国家投资办学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外教育机构兴办高等教育事业,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此,需要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支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孟芊  许根林  
GSI测试模式是清华大学等高校为克服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主动面对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提出的一个举措,具有更加科学、更加公正、更高效率的特点。它既吸收了国际著名高校考试模式的优点,又体现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荆德刚  
由于国家体制、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紧张程度不同,各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归纳为日本模式(全员参与型)、英美模式(高校主导型)、德国模式(公共服务型)、俄罗斯模式(自由放任型)、印度模式(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型)。从毕业生就业的结果看,校园招聘仍是多数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总体上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择业、学校强化指导、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是: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责任,加强学校就业中心建设,推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高度重视网络招聘信息和网上招聘,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