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6)
2023(7710)
2022(5760)
2021(5495)
2020(4380)
2019(9922)
2018(10392)
2017(19102)
2016(11634)
2015(13427)
2014(13930)
2013(12904)
2012(11781)
2011(10993)
2010(11420)
2009(10559)
2008(10447)
2007(9580)
2006(9121)
2005(8570)
作者
(31895)
(26089)
(25889)
(25044)
(16426)
(12289)
(12069)
(10163)
(10021)
(9412)
(8680)
(8667)
(8453)
(8253)
(8191)
(8001)
(7917)
(7695)
(7682)
(7505)
(6937)
(6516)
(6347)
(6096)
(5919)
(5850)
(5847)
(5767)
(5299)
(5130)
学科
(39595)
经济(39558)
管理(27357)
(23630)
中国(21981)
教育(19375)
(16714)
企业(16714)
方法(14304)
(13790)
数学(12756)
数学方法(12556)
(10162)
(10127)
业经(9565)
(9300)
理论(9254)
(9169)
农业(8685)
(8237)
银行(8226)
(7945)
发展(7921)
(7799)
地方(7746)
(7287)
贸易(7280)
教学(7195)
(7141)
(6891)
机构
大学(165652)
学院(161459)
(60103)
经济(58479)
研究(58447)
管理(53406)
理学(44622)
理学院(44058)
管理学(43166)
管理学院(42851)
中国(40387)
(37602)
科学(33722)
(31587)
师范(31424)
(30739)
教育(30370)
(29545)
研究所(26499)
(25996)
师范大学(25613)
北京(25290)
中心(24990)
财经(23870)
(22667)
(21539)
(21065)
(20679)
技术(20225)
业大(20027)
基金
项目(95660)
研究(78449)
科学(75281)
基金(64600)
(55009)
国家(54422)
社会(47203)
科学基金(44919)
社会科(44405)
社会科学(44388)
教育(43247)
(38347)
编号(36029)
(33798)
基金项目(32728)
成果(32576)
课题(27608)
资助(26258)
自然(25646)
自然科(24838)
自然科学(24830)
自然科学基金(24364)
(23153)
重点(22859)
(22828)
(22817)
项目编号(21261)
(20802)
规划(20740)
教育部(19969)
期刊
(70513)
经济(70513)
研究(60872)
教育(50257)
中国(41569)
学报(22243)
(21460)
(21422)
管理(20179)
科学(19823)
大学(17916)
技术(17591)
(15483)
金融(15483)
农业(14840)
学学(14832)
职业(12596)
业经(12407)
财经(11930)
经济研究(11461)
问题(10507)
图书(10365)
(10351)
(8863)
论坛(8863)
(8599)
(8341)
技术教育(8255)
职业技术(8255)
职业技术教育(8255)
共检索到261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樊继轩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实施“倾斜两头,开放中间”的发展策略,可以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倾斜两头”:即政府应把精力和财力重点投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重点大学的建设中去。“开放中间”:即开放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重点大学应退出无序竞争的大众化教育市场,着重于尖端人才的精英教育;公立非重点大学可推广“国有民办”的改革体制;民办高校和转制后的“国有民办”高校将担负起普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史朝  
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涵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过程、形式和途径。并对民办高等教育、中心城市办学、面向农村与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以及吸引外资办大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欣茹  
本文以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3个阶段划分为依据,利用较新的教育统计数据和人口数据调查资料,吸取人口学中的某些计算方法,探讨了我国部分大中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展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指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悄然来临,并将由此逐步向全国范围扩展。这种扩展的程序是由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地区。最后提出了迎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雯  李乐夫  谢维和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一个整体的改革和发展过程。其中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层次结构的变化又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层次结构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层次的结构与社会需求的结构之间的关系与矛盾,而且也反映了不同层次之间各类人才总量的供给与社会的总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两大矛盾制约着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和规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应生  钟秉林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地方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但同时也存在质量不高、区域特色不明显、经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进一步优化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区域特色,挖掘地方高等教育的生长点;进一步拓展地方高等教育的筹资渠道,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田景荣  
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率先进入大众化时代。在我国 ,高等教育也正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大众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认识 ,以此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这样才更有利于推动“科教兴国”战略。本文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投入的关系探讨了大众化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雯  李乐夫  谢维和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学科结构变动,分别以1998年和2004年31个省市10大学科门类在校生和招生规模为分析对象,采取了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各学科存量决定增量、文理科比例趋于均衡、应用学科比例增加、不同地区学科结构高度趋同等结论,并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以及内部惯性和外部制约等方面对结论进行讨论和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金土  
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关系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我的基本观点是,两者密切相关却未必同步。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现象出现的时间比大众化早得多。众所周知,按照马丁·特罗的高教大众化标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起始于2002年,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癸卯学制》中,高中后的教育就明确地分成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秀杰  
本文在比较中提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与别国不同的特色是 :高度自觉的质与量统一性特色 ;“一主多元”的发展模式特色 ;产生迟、发展快、发展不平衡的速度特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建华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命题,育人功能是根本。受教育大众化影响,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出现短缺现象,如何坚守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加强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研究,揭示矛盾的根源,探索调适功能的合理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瑜  
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将直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中等教育的大发展,刺激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在战略重点选择上,要坚持“数量优先”、“高职高专为主导”、“内涵与外延并重,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对策上,要切实做强陕西高等教育,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和高等院校准确定位与分类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快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爱娟  邓朝晖  冀鸿飞  
本文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公平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性别公平。在总量上男女两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达到公平。本科层次的两性入学机会差异在逐步缩小,专科层次已达到公平。在研究生层次上男女性入学机会的非公平仍然存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呈倒U字形曲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男女性机会差异不断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又转向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学科层次方面,人文经管类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远远超过男性,理工类男女两性高等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发展文科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