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5)
2023(12048)
2022(9973)
2021(9808)
2020(7781)
2019(17490)
2018(17142)
2017(30254)
2016(16823)
2015(19131)
2014(18485)
2013(17436)
2012(16566)
2011(15081)
2010(15344)
2009(13808)
2008(13507)
2007(12440)
2006(11124)
2005(9833)
作者
(42856)
(35569)
(35469)
(34168)
(22787)
(17115)
(16277)
(13856)
(13706)
(12804)
(12204)
(11935)
(11592)
(11380)
(11212)
(11116)
(10479)
(10467)
(10139)
(10068)
(9014)
(8575)
(8392)
(8345)
(8090)
(8027)
(7955)
(7910)
(7287)
(7074)
学科
(61615)
经济(61450)
管理(46004)
(41560)
(35923)
企业(35923)
中国(28176)
方法(23208)
教育(22112)
(18253)
数学(18058)
技术(18025)
数学方法(17901)
业经(16001)
理论(14790)
(14539)
地方(13455)
(13443)
(13348)
(12974)
贸易(12962)
(12686)
技术管理(12084)
(11446)
农业(11360)
(10571)
(10564)
银行(10558)
(10264)
环境(9913)
机构
大学(228873)
学院(222942)
(92793)
经济(90920)
研究(85597)
管理(80203)
理学(68169)
理学院(67238)
管理学(66252)
管理学院(65759)
中国(60598)
(50881)
科学(46637)
(42630)
(40536)
(40362)
师范(40177)
中心(37422)
研究所(36568)
教育(34326)
(34150)
北京(33831)
财经(33214)
师范大学(33112)
(31220)
(30460)
经济学(29531)
(28180)
(26896)
经济学院(26356)
基金
项目(145888)
科学(118997)
研究(118590)
基金(104617)
(90075)
国家(89185)
社会(78157)
科学基金(76492)
社会科(72920)
社会科学(72899)
教育(61273)
(55278)
基金项目(54254)
(49445)
编号(48448)
自然(44062)
自然科(43036)
自然科学(43026)
成果(42668)
自然科学基金(42326)
资助(40144)
课题(37736)
(35540)
(35487)
重点(34753)
(33361)
创新(32289)
国家社会(32249)
教育部(31834)
(30838)
期刊
(106047)
经济(106047)
研究(82527)
中国(61943)
教育(60331)
管理(32482)
(32220)
科学(29943)
学报(28450)
(26529)
大学(24124)
技术(22571)
学学(20537)
(19691)
金融(19691)
农业(18510)
经济研究(17574)
财经(17457)
(15382)
职业(15312)
业经(14957)
(13325)
论坛(13325)
问题(13291)
(12882)
图书(12097)
世界(12045)
科技(11691)
(11404)
国际(11212)
共检索到36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刘业青  
高等教育外部治理,尤其是政府与高校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其高等教育已在规模和质量、社会服务、合作办学与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高原多、高峰少",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困境。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发现深圳高等教育存在办学条件、招生培养、办学自主权受限等深层问题,其根本症结指向外部治理的府学关系,也折射出国家治理的基本矛盾。当前,深圳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其高等教育突破外部治理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大学外部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深圳高等教育需要调整顶层设计,联动高校内部改革,培养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实现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博  
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提出了未来几年127项最重要的工作。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深圳的万丈雄心,以及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项目。看点一:各区的新定位根据文件,深圳各区的排序和新定位是:"做大做优都市核心区,聚焦金融、文化、教育等核心服务功能建设福田中央活力商务区,打造具有创新资源集聚辐射枢纽功能的南山中央智力区,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又饱含着对深圳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殷切期望,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宇阳  刘伟  
深圳被视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拥有中国最好的金融服务业。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深圳先行示范作用,彰显核心引擎的格局、胸怀与担当,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服务祖国发展大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成为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基于岭南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弘扬特区精神,塑造健康湾区,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助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大湾区建设支撑体系的关键节点,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让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使中医药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新的使命和目标。自2019年发布以来,深圳“图书馆之城”致力于“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在精神理念上对标国家大局和深圳城市定位,协助政府开展顶层设计,制定地方法律、发展规划及标准规范,通过政协提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市区各馆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在中心馆引领下共同践行“全城一个图书馆”的理念,形成了以统一服务为代表的重大建设成果。自主研制“图书馆之城”核心管理系统ULAS,开展智慧图书馆探索与实践,持续推进科技赋能行业创新。打造了以南书房、讲读厅、悠图书馆、灯塔图书馆、南山书房等各具特色、深受读者欢迎的新型文化空间和以“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南书房夜话”“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等为标杆的阅读品牌系列,提升了服务品质,涵养了城市文化土壤。引入社会力量,创办深圳捐赠换书中心,联合学校建设青少年阅读基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构建“图书馆之城”生态圈。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图书馆之城”事业不断创新发展,收获了良好的“城”就。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松仁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是人类文明学说的新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运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一希  
本文分析党委领导与教授治学、统一筹划与分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坚持中国特色与争创世界一流、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六对重要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中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人民性、时代性、战略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薛小溪  
中国发展问题的核心已经从如何实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如何建立中国的发展话语权。破旧立新是话语权更迭的必然选择,建立中国话语权首先需要对目前已有的西方现代发展话语体系进行合理批判。西方发展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后殖民特点,通过话语权取代暴力殖民,将第三世界国家纳入发展体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操控政治和经济秩序。然而,中国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此种符号暴力。中国发展话语权建立的核心是多方位的独立自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反映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的特色今年7月是我参加金融教学工作60周年,回顾60年来的教学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实践是建设中国金融学科和金融业的源泉。要用金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去研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问题,开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12年7月,我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从事金融教学60周年的历程时,把经验和教训集中到一点,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必由之路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的经济、金融理论和经验,对于建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对于金融业和金融学科的建设2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跃进  刘恩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通过分析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策略:始终保持定力、突出中国特色、完善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卞成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智慧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明确高等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完善高等教育的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满明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的思想和见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认真思考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志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如果从1993年上半年筹备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作为一个参与者和亲历者,就当年这一研究项目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1993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殊的年份。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同年底,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1993年初,《中国教育改革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