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8)
- 2023(12834)
- 2022(11280)
- 2021(11031)
- 2020(9041)
- 2019(20878)
- 2018(21018)
- 2017(38362)
- 2016(22230)
- 2015(25389)
- 2014(25486)
- 2013(23866)
- 2012(21670)
- 2011(19419)
- 2010(19580)
- 2009(17138)
- 2008(16038)
- 2007(13852)
- 2006(11945)
- 2005(10191)
- 学科
- 济(69667)
- 经济(69590)
- 管理(55495)
- 业(49066)
- 企(41118)
- 企业(41118)
- 方法(32737)
- 数学(28040)
- 数学方法(27646)
- 中国(25167)
- 教育(24840)
- 农(19713)
- 学(18894)
- 理论(18875)
- 财(18365)
- 业经(16088)
- 地方(15597)
- 教学(14254)
- 技术(13504)
- 农业(12997)
- 贸(12717)
- 贸易(12710)
- 易(12309)
- 和(12268)
- 制(11774)
- 环境(11433)
- 务(11043)
- 财务(10978)
- 财务管理(10955)
- 发(10381)
- 机构
- 学院(290062)
- 大学(287836)
- 管理(107545)
- 济(97875)
- 研究(95444)
- 经济(95238)
- 理学(93558)
- 理学院(92424)
- 管理学(90550)
- 管理学院(90027)
- 中国(63074)
- 京(62615)
- 科学(61232)
- 范(48824)
- 师范(48448)
- 所(47516)
- 财(45081)
- 研究所(43606)
- 江(43067)
- 农(43051)
- 业大(42591)
- 中心(42047)
- 教育(40842)
- 技术(40350)
- 北京(40008)
- 师范大学(39096)
- 财经(36368)
- 州(35630)
- 院(35098)
- 职业(34232)
- 基金
- 项目(199903)
- 科学(156793)
- 研究(155407)
- 基金(138072)
- 家(118887)
- 国家(117717)
- 科学基金(100469)
- 社会(91100)
- 社会科(85808)
- 社会科学(85785)
- 省(82381)
- 教育(80290)
- 基金项目(73400)
- 划(70223)
- 编号(68603)
- 自然(64751)
- 自然科(63202)
- 自然科学(63187)
- 自然科学基金(61979)
- 成果(57265)
- 资助(56597)
- 课题(50448)
- 重点(46219)
- 部(44420)
- 发(43350)
- 年(42476)
- 创(42050)
- 项目编号(41724)
- 规划(39447)
- 创新(38779)
- 期刊
- 济(105471)
- 经济(105471)
- 研究(90398)
- 教育(73509)
- 中国(63551)
- 学报(44707)
- 科学(39859)
- 农(38785)
- 管理(37397)
- 大学(34392)
- 财(32967)
- 技术(31835)
- 学学(30628)
- 农业(28046)
- 职业(21985)
- 业经(18733)
- 融(18213)
- 金融(18213)
- 图书(17455)
- 经济研究(16743)
- 财经(16515)
- 坛(14658)
- 论坛(14658)
- 技术教育(14253)
- 职业技术(14253)
- 职业技术教育(14253)
- 业(14066)
- 经(13987)
- 科技(13621)
- 发(13160)
共检索到419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梦军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地域特色办学,既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又有利于促进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针对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于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形式和手段进行研究,创造机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了强化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应该吸收地域文化的精髓,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元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耀宗
世纪之交的最近十余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校管理新体制基本确立,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展,其中地方高等教育承担了规模扩展的主要部分,但也带来了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持续恶化,省域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差异不断加大,这些表现与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出现的财政危机具有相同的趋势。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财政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静 魏延辉
高等教育职业化与地方化是高等教育系列改革的两个重要导向,两者与新城镇化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从高等教育角度出发,探析了高等教育职业化、地方化与城镇化三者间相互重叠,彼此交互的三螺旋协同关系,并从组织维度揭示了与其相对应的隐性三螺旋结构。建立了三者的三螺旋协同模型,从战略、组织、管理和文化层面提出了其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内多项改革规划与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探究视角。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化 地方化 城镇化 三螺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婷
作为制造强省和职业教育强省,江苏的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引领全国。文章分析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体现的新时代要义,认为江苏要实现制造业集群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产行业一线。为应对这一历史机遇和挑战,江苏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助推创新创业,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氛围,为全国职业院校树立典范。
关键词:
制造强省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艾素平 朱勋春 高再秋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孕育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工匠精神是其使命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理解工匠精神实质,在校园文化中孕育工匠精神,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找好培养工匠精神的切入点,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同放异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超 王志章
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职业培训市场的发展。全球地方化则是地方面临全球化竞争的一种体现。本文通过探讨地方培训市场的市场潜力,分析了全球地方化对职业培训市场战略制定的一系列影响。同时,针对培训战略计划决策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面对的培训能力、竞争对手、培训结构以及培训定位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从明确宗旨、态势分析、目标定位、战略规划、程序演示、战术实施、绩效管理、收集反馈和动态调整等九个方面来分析如何科学地制定培训市场战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一 马仁秒 陈昕苗
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指导理念,研究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是落实文化、科技等创新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升高职学生创新素养,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集聚创新创业类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素养 高职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陈先哲
多样化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高等教育体系多样化适应和满足了不断增加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办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多样化回应了知识获取方式变革。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多样化趋势使高等教育系统日益纷繁复杂,呼唤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超前引领。高等教育变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亟需观照几对关系:研究取向的"宏大"与"具象",研究视角的"普适"与"多样",研究理路的"通常"与"反常",研究方法的"量化"与"质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变革 发展研究 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莉 姜照雯
地方化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意味着社区及学校层面教育实践领域的新转向。地方化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启示建立在二者互通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互通性是启示的可行性基础,差异性是启示的价值性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社区教育应首先应以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为核心重构人与社区关系;其次社区教育应立足全球化背景,倡导开放、积极、包容与动态的社区发展意识;最后社区教育应加强学校、社区组织与个人的合作,倡导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地方化教育 地方 社区 社区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叶
文章着眼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与价值,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树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对接、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
新常态背景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莹 王琦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超美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教学质量管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长期困惑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大众化 教学质量 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海东
基于人口普查、教育统计等数据,文章分析了人才跨省流动背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文章利用人才培养留存率描述人才净流动状况,论证了人才的流失或流入是地区人才供给量与经济需求量错位的结果。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人才净流入,东北和中部地区存在人才净流出。各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是国家按照地区人口数量统筹规划的结果,以保证教育机会公平;但对于不同规模经济体的人才需求量来说,各省的培养规模存在相对过剩或不足,是其人才净流失或净流入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人才流失导致地方倾向于采取“规模优先”发展策略,仅维持较低的投入水平;而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鼓励了地方的“消极投入”策略和“搭便车”行为,投入水平低、投入力度小、教育机会少。据此,文章建议创造人才流动友好型的制度环境、向西部地区配置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以弥补其人才缺口、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纪新华
本文探索知识经济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契机,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更新的教学理念、更系统的发展规划,真正确保其内涵和外延都能够获得拓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