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1)
2023(12335)
2022(10577)
2021(10299)
2020(8403)
2019(19710)
2018(19656)
2017(35608)
2016(20941)
2015(23733)
2014(24156)
2013(22682)
2012(20693)
2011(18563)
2010(18533)
2009(16395)
2008(15865)
2007(13885)
2006(11971)
2005(10348)
作者
(56210)
(46104)
(45975)
(44058)
(29591)
(22193)
(21088)
(18242)
(17759)
(16718)
(16128)
(15432)
(14583)
(14529)
(14392)
(14189)
(14053)
(13794)
(13231)
(13229)
(11597)
(11580)
(11052)
(10648)
(10604)
(10376)
(10268)
(10208)
(9262)
(9204)
学科
(69505)
经济(69428)
管理(54721)
(47709)
(39792)
企业(39792)
方法(34219)
数学(29625)
数学方法(29253)
中国(24298)
教育(23764)
(18842)
(17983)
(17888)
理论(16247)
地方(15680)
业经(15088)
技术(12401)
农业(12183)
(12120)
贸易(12111)
(11815)
(11742)
(11369)
财务(11305)
财务管理(11281)
教学(11210)
(11125)
环境(10910)
企业财务(10722)
机构
大学(284137)
学院(275451)
管理(106654)
(97943)
经济(95443)
理学(93285)
理学院(92170)
研究(91855)
管理学(90337)
管理学院(89829)
(61575)
中国(61176)
科学(57852)
(47202)
师范(46874)
(45724)
(45284)
研究所(41574)
业大(40938)
中心(40848)
(40327)
(40245)
北京(39594)
教育(39191)
师范大学(38215)
财经(36763)
(33617)
(33466)
(33106)
技术(32578)
基金
项目(192320)
科学(151730)
研究(147863)
基金(135227)
(116299)
国家(115207)
科学基金(98840)
社会(89095)
社会科(84140)
社会科学(84120)
(76877)
教育(75416)
基金项目(71860)
(66028)
自然(63567)
编号(63125)
自然科(62064)
自然科学(62054)
自然科学基金(60895)
资助(55770)
成果(54045)
课题(46199)
重点(43897)
(43731)
(41219)
(39953)
项目编号(39320)
教育部(38142)
(37766)
大学(37371)
期刊
(101123)
经济(101123)
研究(88849)
教育(66536)
中国(59553)
学报(42594)
科学(37905)
管理(36898)
(34932)
(33544)
大学(33418)
学学(29035)
技术(26932)
农业(25362)
图书(19229)
(17614)
金融(17614)
财经(16745)
业经(16079)
经济研究(15681)
职业(15585)
(14147)
理论(13288)
(13089)
科技(13039)
书馆(13012)
图书馆(13012)
问题(12763)
(12657)
论坛(12657)
共检索到401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丽  艾春荣  
文章将高校按质量差异分成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及其他高校,利用倾向得分配对的方法估计教育质量回报的相关处理效应。研究发现,高校质量与个体获得的教育回报正相关,部属高校的回报最高,年均回报(ATE)约为18.5%,从大学总体回报来看,部属高校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回报差异为16.3%,而与省属高校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实际上大学的个体,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参与者处理效应(TT)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女性进入一流高校比男性的价值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之杰   贾波  
教育的投资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收入增长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分别研究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对于其收入以及真实GDP增长的影响来估价教育投资的个人和社会回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静波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可以为受教育者带来回报的投资,不但能带来经济回报,还能带来非经济回报。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非经济回报做出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在13个学科门类中,文学的非经济回报最高,军事学次之,接下来依次为管理学、艺术学(含体育)与工学等。就工作总体满意度、家庭非经济资本、生活态度与社会地位自我认同度4个方面分别来看,拥有最高回报水平的学科门类依次为文学、医学、文学与军事学。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离拐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克罗地亚应引导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应鼓励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针对中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高等教育回报率高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流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跨省流动及乡—城型流动人口的工资提升作用更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有能力的个体流动到生产效率更高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意愿更强,从而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文章认为,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顺应人口流动规律,消除注重地域属性并与福利挂钩的区域分割制度,清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志民  刘路  李馨儿  
近期的国际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个人回报的"羊皮效应"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在学科与区域之间差异很大;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会持续贯穿人们的一生,已有检验拒绝了"极端筛选假设",即"高等教育不能帮助人们积累其人力资本存量而是依据先天能力将人进行分类";教育的信号作用表现在员工的晋升上,当员工的表现固定时,员工的晋升机会随其教育水平而增加,获得更高学历将会给受教育者本人带来更高的薪酬;明瑟收入方程中有一个独特、有趣但却很少有人探讨的概念—"超越点",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某一刻所观测的收入恰好等于其在毕业时(尚未进行毕业后投资)的潜在收入,超越点能使我们观察到一个人在不同教育水平毕业时他所能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两省  彭竞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按照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其他三类城市分组,通过OLS估计方法分析了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总体性分析表明,教育回报率在直辖市中最高,省会城市次之,其他城市最低;结构性分析又发现,直辖市中"大专及以上"的教育回报率最高,省会城市中"高中或中专"的教育回报率较高,而各类城市中"初中及以下"的教育回报率都很低并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差异。作者从城市产业的生产率优势、劳动力流动性及城市生活成本等方面,对教育回报率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城市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一系列探讨性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志岭  姚先国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对妇女显著的性别歧视,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发现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对这一矛盾的现象,本文提出的假说是,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女性来讲,除了与男性一样具有直接增加生产力提高工资的作用外,还可通过降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歧视程度,间接增加工资。正是由于教育对女性这一间接作用,使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本文使用2003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该假说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歧视程度,在工资方程中考虑教育对妇女这一作用时,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异完全消失。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巍巍  李雪松  
本文基于存在异质性时经济政策微观效应评价的一般理论框架,运用半参数局部工具变量(LIV)估计方法,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1992~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年、2000年和2009年任意一个随机的个体上大学的年化平均回报率(ATE)分别为5.5%、9.9%和11.4%,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彦志  
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扶持与奖励"原则,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在广泛搜集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内部收益率法,计算出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平均收益率区间。民办高等教育监管者应坚持民办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本质,明确提取合理回报的"扶持与奖励"原则;要明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实现"办学权与合理回报索取权"两权分离;建立全面财务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合理回报的激励作用;完善财务审计制度,规范合理回报的提取。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倪婷婷   乔梦甜   沈永建   叶玲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科技是赋能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科技能同时增强高等教育的信息效应和生产效应,既向劳动力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又能提高受教育者能力,增加高等教育含金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科技通过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作效率来提升教育回报。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生产效应的赋能具有普遍性,且随收入分位点的上升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其中30%分位收入水平的受教育者收益最大;而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信息效应的赋能则主要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具有世代、学科、行业和城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应以数字化为切入口,提高教育质量和回报,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更多数字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王琦  石丹淅  
高等教育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本积累、直接参与研发等方面,还包括高等教育培养差异化人才,不同人才在各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分别进行创新、创新推广与创新成果的大批量制造等。高等教育质量差异对创新的作用机理,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区域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竞争效应和交流效应作用下的知识溢出和创新。教育资源质量差异与区域创新的"倒U"关系假设和模型推导证明,只有当衡量区域内教育差异的指标值达到某一标准或者落在一个适当的区间,创新才是最有效的,即在一个地区总体教育质量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存在"高等教育的创新合作边界"或"创新合作区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国涛  黑亚青  李鸿雁  
本文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阐述了回汉人口受教育水平情况。为了进一步估算教育回报率,课题组对农户进行补充调查,并利用OIZ估计方法对回族与汉族教育回报率的差异进行分析。就调查的样本而言,农村回族相比汉族平均受教育年限少,但教育回报率高。由此推断,回族教育投入的边际曲线处于上升阶段,增加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教育回报增加值更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琦  陶秋燕  李廷洲  
为了厘清文科大学和理科大学在国家(区域)创新与企业创新中的差异,以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为切入点,在分析大学质量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中观省级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利用计数面板模型验证了文科类和理工类院校质量差异对区域和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理工类和文科类大学质量差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是最适宜区域创新的理工类大学质量差异系数较小,约为0.43,最适宜区域创新的文科类大学质量差异系数约为0.52;只有理工类大学质量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对应大学质量差异系数约为0.65。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关注理科类型大学资源配置、重视文科类大学历史积淀、构建基于政府投入的大学联盟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