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5)
2023(13725)
2022(11367)
2021(10857)
2020(8784)
2019(20411)
2018(20739)
2017(38233)
2016(22107)
2015(25081)
2014(25779)
2013(24230)
2012(22034)
2011(19783)
2010(19781)
2009(17662)
2008(17009)
2007(15009)
2006(13193)
2005(11658)
作者
(61857)
(50844)
(50632)
(48424)
(32384)
(24311)
(23204)
(20149)
(19647)
(18248)
(17521)
(16997)
(16203)
(16184)
(15803)
(15670)
(15468)
(15284)
(14649)
(14467)
(12810)
(12790)
(12298)
(11666)
(11516)
(11404)
(11351)
(11207)
(10210)
(10205)
学科
(76261)
经济(76168)
管理(57527)
(52452)
(43191)
企业(43191)
方法(33402)
数学(28430)
数学方法(28057)
中国(27670)
教育(23485)
(22591)
(20702)
(18925)
业经(18493)
理论(17753)
地方(16248)
(15336)
农业(14821)
技术(13524)
(12855)
(12405)
(12253)
贸易(12246)
(12011)
(11983)
银行(11939)
(11857)
环境(11766)
(11561)
机构
大学(302345)
学院(297565)
管理(112825)
(105956)
经济(103199)
研究(102944)
理学(97639)
理学院(96440)
管理学(94545)
管理学院(93991)
中国(70307)
(66785)
科学(65464)
(51824)
(49134)
(48763)
师范(48709)
(48560)
研究所(47560)
中心(45269)
业大(45253)
(44863)
北京(42754)
师范大学(39673)
教育(39570)
财经(39096)
农业(38041)
(37593)
技术(36866)
(36220)
基金
项目(205200)
科学(161335)
研究(155840)
基金(144310)
(125410)
国家(124219)
科学基金(105632)
社会(93825)
社会科(88423)
社会科学(88400)
(82025)
教育(77506)
基金项目(76401)
(70639)
自然(68041)
编号(66548)
自然科(66415)
自然科学(66399)
自然科学基金(65151)
资助(58490)
成果(56581)
课题(48558)
重点(46917)
(45685)
(44347)
(42510)
项目编号(40774)
(39492)
教育部(39335)
创新(39332)
期刊
(116389)
经济(116389)
研究(94746)
中国(65392)
教育(65305)
学报(49086)
(44652)
科学(43747)
管理(40450)
大学(37598)
(35746)
学学(33770)
农业(31185)
技术(29311)
(21768)
金融(21768)
业经(19844)
财经(18245)
图书(18024)
经济研究(17869)
职业(16476)
(15632)
(15472)
问题(15327)
科技(14425)
(14021)
理论(13975)
(13661)
论坛(13661)
(13381)
共检索到44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牛征  
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一是使多种经济企业参与办学 ,二是赋予学校自主办学法人地位 ,三是加强政府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非公有制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宏观调节形式和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改革制式等应成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长青  
多元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主体多元化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但时至今日,多元化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元化之路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办学困境。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作初步的探析,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如何摆脱发展中的办学困境,走上真正的多元办学之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高岭  张应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各中心城市举办的职业大学。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政府为办学主体的一元化办学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一元化办学体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浩  杨汉麟  
美国私立高校在世界高等教育中享有盛誉,原因之一是其成功地建立了一套以学费为主、政府资助为辅、其他方式互为补充的多元化经费来源结构或称多元化筹措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美国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市场竞争体制和完善的制度法规等因素密不可分。通过对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筹措渠道进行探究与分析,可为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筹措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农卫东  廖文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政府、培养单位和大学生三者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构建适应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贵聪  曾晓东  
90年代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使大学的经营理念、大学内部管理、大学的财务管理功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对大学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这种要求,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条件,大学校长本身也需要具有新的能力和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祝爱武  胡建华  
答辩时间2012年5月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问题属于政府与社会之关系范畴,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作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政府、第三部门、市场主体怎样实现公共高等教育利益最大化,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何以"和"如何"发挥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创造性使一定条件下的公共高等教育具有最大规模、最高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昕  侯鹏生  
高等教育评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大众化和民主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结构多元化和价值冲突。在评价过程中,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必然形成各种不同的价值判断,维护不同的利益。目前来说,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从精英走向大众的关键过程,这给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带来调整和重构的重要机遇。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市场和高校自身的力量,建立良好的高等教育评价范式,努力实现价值协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春光  张旭  牟献友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对目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的观点,并从构建科学的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探讨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设置最优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莎莎  席江艳  
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其发展理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理念态势既有可能给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可能带来负面的阻碍作用。因此,面对这些多元化的发展理念,必须结合多元化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这些多元化的发展理念进行整合,从而保证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善庆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公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一半以上还是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性投入,然而我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政府财政性拨款的主渠道地位却已经丧失。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经验的基础上,从依法实现财政主渠道、制定学费收费机制、产学研相结合、鼓励社会捐赠和开征高等教育消费税等五个方面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方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正范  贾群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军  黄梅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教育投入的问题。本文结合介绍美国高等教育的募款机制、类型和方式,对创建我国高等教育的募款机制和募款方式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左崇良  胡劲松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总目标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依据系统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分工理论的观点,校企双主体办学是社会总系统中教育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两个利益相关者即高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一项育人工作。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治理可理解为"跨越教育界和工商界的校企间关系的制度设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总目标的趋同,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形成新的治理关系。校企双主体治理关系的形成需要加强文化融合和利益协调,遵循"政策先导、制度为基、责权相配、共治双赢"的逻辑,通过协同互利的路径,走向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