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6)
- 2023(14036)
- 2022(12204)
- 2021(11775)
- 2020(9727)
- 2019(22680)
- 2018(22765)
- 2017(42402)
- 2016(24175)
- 2015(27474)
- 2014(28008)
- 2013(26742)
- 2012(24717)
- 2011(22376)
- 2010(22557)
- 2009(20616)
- 2008(20371)
- 2007(18138)
- 2006(16072)
- 2005(14383)
- 学科
- 济(86252)
- 经济(86123)
- 管理(69847)
- 业(62647)
- 企(53545)
- 企业(53545)
- 方法(38118)
- 数学(32389)
- 数学方法(31875)
- 中国(27789)
- 财(24444)
- 教育(23485)
- 农(23102)
- 学(21505)
- 制(20561)
- 业经(19617)
- 理论(18785)
- 地方(16441)
- 技术(15265)
- 务(15200)
- 财务(15124)
- 财务管理(15091)
- 体(15089)
- 贸(15070)
- 贸易(15059)
- 农业(14937)
- 易(14608)
- 和(14312)
- 企业财务(14302)
- 银(13831)
- 机构
- 大学(340149)
- 学院(333187)
- 管理(126909)
- 济(122744)
- 经济(119598)
- 研究(113706)
- 理学(109549)
- 理学院(108202)
- 管理学(106129)
- 管理学院(105495)
- 中国(79645)
- 京(74103)
- 科学(70161)
- 财(59582)
- 所(57088)
- 范(52668)
- 师范(52268)
- 研究所(51751)
- 农(50947)
- 中心(50596)
- 江(50545)
- 业大(48441)
- 北京(47559)
- 财经(46861)
- 师范大学(42732)
- 经(42432)
- 教育(41466)
- 院(41295)
- 州(40566)
- 农业(39572)
- 基金
- 项目(223329)
- 科学(176107)
- 研究(169478)
- 基金(159046)
- 家(137481)
- 国家(136205)
- 科学基金(116294)
- 社会(103568)
- 社会科(97726)
- 社会科学(97703)
- 省(87799)
- 教育(84100)
- 基金项目(83996)
- 划(75379)
- 自然(74762)
- 自然科(72969)
- 自然科学(72954)
- 自然科学基金(71622)
- 编号(71472)
- 资助(65208)
- 成果(61471)
- 课题(51730)
- 重点(50824)
- 部(50677)
- 发(47296)
- 创(46255)
- 项目编号(44154)
- 教育部(44088)
- 制(43618)
- 创新(42921)
共检索到50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晓红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作用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在促成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树立高等教育制度典范的双重意义上具有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潜力,但中外合作办学所体现出来的"移植式课程"、"半截子留学"、教学单一定位、对合作双方的高度依赖使其还不能完全发挥影响作用。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合作双方对办学的定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变迁 中外合作办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鹊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直接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从组织生态学理论视角,以1991—2020年各省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动态变迁发现,区域布局呈现分布空间广泛、集聚效应明显,地区分布不均等特征,并且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偏移。回归分析表明,省域高等教育基础、人均GDP、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政策实施等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区域集群竞争与合作以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个体自我成长共同形成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的演化机理。中央、地方和高校层面要通力合作,以服务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优化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钱逸昀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社会对高等教育资源需求上的矛盾,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备国际化视野与良好外语水平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回顾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对浙江省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晓云 文辅相 张应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晓蕾 樊平军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指的是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主要被三种路径依赖束缚:移植别国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的应急性选择、政府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强控制力。突破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束缚,实现制度创新,就要创新高等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健全多元监督机制,并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金辉 刘志平
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提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与质量的关键,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加强国外高等教育资源资质认证,完善政策法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等,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海因兹-戴特·迈尔 侯龙龙
本文利用美国和德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比较数据,试图对导致制度变迁的三类因素的普遍性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这些因素是:机遇(或外因)、内因以及理性的人类预见。其中理性预见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因素当中最少出现的,笔者例举了制度创立者和政府对制度变迁的干预来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这些干预的相对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彦志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实践者,我一直关心着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发展30多年来,从总体上讲理论研究滞后于办学实践,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分析以及如何更好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林金辉、刘志平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林金辉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这部著作是他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有关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领域之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匣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国民政府留下的旧教育,而对私立大学的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调查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私立高等教育制度瓦解的制度性因素。即新中国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和措施成为改造的基本依据;不断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改造,树立起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文化认知;而私立大学组织内部的改造是思想、政策落实的具体反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忻红
高等教育收费的高低牵动着社会各个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是按照教育成本来确定的,因此教育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收费的标准。影响教育成本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制度的改变对教育成本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教育成本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蕊竹 孙善学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舒子芩
在我国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各大高校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为求学者带来更丰富的求学体验,高校管理人员逐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期能够有效丰富当下的教学方法,优化现阶段所采用的教学理念,丰富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性。笔者在开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专项任务项目“中外合作办学中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策略研究”(21JDSZ3023)时研读了该书。由席酉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的新探索》一书主要讲述了高校展开教育活动时所依据的教育理念有哪些,现阶段很多高校为了提升自身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丽媛 何瑞珠
本文介绍了多元视角政策分析法的缘起与维度,然后以此为框架,从理性、政治、组织、符号与规范五个维度对中国大陆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进行了论析。就政策层面而言,从理性与政治视角审视经济政治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及冲击;就实践层面来看,从组织、符号与价值视角探索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在具体运作中组织制度出现的不适,并进一步剖析其所关涉的社会信任与社会价值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廖菁菁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对政府、市场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分析发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治理水平提升的主要路径有: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化地域布局和学科专业布局;优化项目类别和层次结构;激发高校主体活力,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关键词: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治理水平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