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5)
- 2023(10572)
- 2022(8792)
- 2021(8405)
- 2020(6879)
- 2019(15290)
- 2018(15062)
- 2017(26501)
- 2016(15354)
- 2015(17033)
- 2014(16683)
- 2013(15268)
- 2012(14026)
- 2011(12800)
- 2010(13428)
- 2009(12490)
- 2008(12249)
- 2007(11441)
- 2006(10377)
- 2005(9689)
- 学科
- 管理(50222)
- 业(46808)
- 济(44705)
- 经济(44613)
- 企(40908)
- 企业(40908)
- 教育(21396)
- 中国(21076)
- 技术(17496)
- 财(17029)
- 制(16597)
- 方法(14845)
- 农(14657)
- 业经(13353)
- 理论(12810)
- 技术管理(12103)
- 数学(11761)
- 数学方法(11500)
- 学(11128)
- 体(11042)
- 银(10782)
- 银行(10770)
- 行(10333)
- 务(9795)
- 财务(9770)
- 财务管理(9744)
- 农业(9655)
- 融(9445)
- 金融(9443)
- 企业财务(9250)
- 机构
- 大学(203520)
- 学院(198739)
- 济(75276)
- 经济(73375)
- 管理(72730)
- 研究(68786)
- 理学(61409)
- 理学院(60651)
- 管理学(59652)
- 管理学院(59211)
- 中国(48810)
- 京(43786)
- 财(40714)
- 科学(37332)
- 范(35469)
- 师范(35255)
- 江(34434)
- 教育(34007)
- 所(32464)
- 中心(31605)
- 财经(30437)
- 师范大学(28731)
- 研究所(28669)
- 北京(28505)
- 经(27393)
- 州(26627)
- 院(25201)
- 农(24467)
- 技术(24126)
- 业大(23315)
- 基金
- 项目(125429)
- 研究(103388)
- 科学(102436)
- 基金(88121)
- 家(74412)
- 国家(73557)
- 社会(65449)
- 科学基金(64181)
- 社会科(61749)
- 社会科学(61740)
- 教育(55515)
- 省(51191)
- 基金项目(45358)
- 划(44073)
- 编号(43625)
- 成果(39308)
- 自然(37370)
- 自然科(36551)
- 自然科学(36542)
- 自然科学基金(35957)
- 课题(34382)
- 资助(33624)
- 创(32020)
- 制(30765)
- 重点(29613)
- 部(29555)
- 创新(28820)
- 年(28808)
- 发(27803)
- 性(27518)
- 期刊
- 济(90450)
- 经济(90450)
- 研究(74751)
- 教育(59227)
- 中国(57089)
- 财(33580)
- 管理(31517)
- 科学(24454)
- 学报(24419)
- 农(23423)
- 技术(21929)
- 大学(21265)
- 融(21249)
- 金融(21249)
- 学学(17920)
- 财经(15764)
- 职业(15327)
- 农业(14852)
- 业经(14628)
- 经(13671)
- 经济研究(13656)
- 坛(11788)
- 论坛(11788)
- 科技(10888)
- 问题(10870)
- 图书(9964)
- 技术教育(9843)
- 职业技术(9843)
- 职业技术教育(9843)
- 技术经济(9343)
共检索到329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江
伴随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推进,构建沟通顺畅、比例合理的分流体系,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来看,多向分流制度难操作、职普沟通制度不健全、上下衔接制度不畅通等因素制约着分流制度不断完善。实现高等教育分流制度的创新,对于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高等教育分流制度的创新,应加强多向分流制度、职普沟通制度、上下衔接制度建设,从而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分流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流制度 现实困境 制度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过去70多年里,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紧密关联,东北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发展迟滞、从塑造辉煌到处境困难的演变。导致东北高等教育困境的直接因素是经济实力下滑和人口结构性变化,深层次原因则是经济、教育的"双重转型"及其引发的高等教育需求、资源、空间格局的重塑。当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正处于复杂的发展变化之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高等教育转型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与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城市、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时俱进地深入研究和作出新的判断。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转型 高等教育转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剑青 王小飞
我国在跨境高等教育互认政策制定方面,虽然取得了教育要素流动、政府间互认政策与法律框架构建、学校层面合作等方面的突破,但仍面临互认协议覆盖范围有限、未建立统一国家资格与标准框架、互认协议缺乏实质性内容、缺失教育转换机制、没有建立跨境质量保障体系等难题。为此,应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建设质量管理与认证数据库,加快建立转换"立交桥"等制度创新战略,以大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跨境 互认 制度 战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彭隆辉
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专业制度总体上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是计划经济、精英高等教育和小科学时代的产物,至今天已处于"两难"困境之中:一方面,科学、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专业种数不断增加,但是按照学科逻辑设置的专业的增加造成了人才培养口径窄、基础薄、发展乏力等问题;另一方面,适应知识经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减少专业种数,但是专业种数的减少又造成了人才培养中的重复建设、就业困难等问题。走出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就是设置跨学科专业。
关键词:
专业制度 困境 跨学科专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詹小颖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本质与"绿色"社会责任、理论上"市场驱动"与实践上"政府主导"两大矛盾悖像。在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当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困境:一是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信号扭曲,市场化定价机制难以形成;二是绿色金融制度有效供给与保障缺失,绿色投资者群体尚待培育;三是环保政策的监管约束力不强,绿色金融有效需求亟待转化;四是绿色金融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供需缺口较大。为此,要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特点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要构建绿色认证、环境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绿色金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倬 邓伟
产权是界定主体利益的边界,清晰完整的产权体系是民办高校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基础,也是保障民办高校有序运转的前提。我国民办高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产权在举办者、管理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争议。我国民办高校产权治理存在主体模糊、边界不清晰以及分割不公平等现实困境。要化解这些现实困境,产权治理的话语体系应该从法律层面转向经济层面,同时完善学校产权制度体系,厘清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建立民办高校资产监管体系,规范民办高校产权流转。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产权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一民 林巧文 关旭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并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种特殊的产权安排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同私有产权抵押不同的经济效果。通过我国各地的经营权抵押试点发现,这种抵押存在抵押物价值较低、处置难度大、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空转"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加强制度供给,做实经营权的经济价值,并在推进抵押物处置和交易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建立抵押经营权收储平台,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马廷奇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大众化进程使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现 ,并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是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都赋予与其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自身的制度短缺和僵化现象愈加明显 ,人们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质归结为制度问题。因此 ,高等教育公平要成为实践中可接受的现实 ,有赖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体制 制度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佳 黎万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问责制逐步走向制度化,以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在英美澳三国高等教育问责政策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大学教师认为这种外部问责对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形成了一定限制,其指标设计影响了大学行为,教育伦理与道德向度对大学影响渐趋微弱。学术人员呼吁回归与重构以专家监督、同行评估和内部控制为特征的专业问责,但这种专业问责面临着新公共管理、大学财政和全球竞争等因素的现实挑战。
关键词:
高等教育问责 专业问责 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小洲 梅伟惠 倪好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开发优质创业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大学生创业率与成功率都不理想,这与高校创业教育有效性低、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创业环境薄弱等因素有关。对此,应深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需在扩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完善校企创业合作机制、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
关键词:
创业 合作 机制 融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晁健宇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事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大规模流转的同时,却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这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现实发展需要,不利于农村土地的合理配置,不利于集体资产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因此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扩大主体范围,确定使用期限,规范登记工作,建立回收和回购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规范的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交易平台。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使用权 困境 创新 物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展鹏 曹玉平 刘志彪
通过对我国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认识误区主要集中于其核心功能、与国际间自贸区的关系、与国外自贸园区的关系、与国内经济功能区的关系、吸引企业的手段等方面。其体制性困境是:普遍存在功能定位偏差、制度创新的协调成本高、难以承接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制度创新动力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了营造社会氛围、聚焦制度创新功能、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设计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构建容错机制等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琼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内涵体现在:激发农民积极性,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条件。研究证明,运行良好的乡村治理机制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形成公平有序的乡村发展环境。因此,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亟需对乡村治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激发乡村发展整体活力方面,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建统领的引导功能;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方面,应规范乡村治理制度,充分落实乡村自治,厚植文化资本,发挥致富精英的带头作用;在保障公平方面,应积极拓展乡村治理资金来源渠道,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闫晴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降低了其交易便捷度与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扭曲了市场经济活动,因而需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转换为一般纳税人。通过结合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效率原则的分析可知,小规模纳税人转换为一般纳税人既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也具有实践中的合理性。但实践中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在立法、税负、经营成本、票据等方面陷入困境。因而,需完善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的立法,降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后的税负与经营成本,加强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后的票据风险防范,以实现增值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中的"双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诺斯 张德祥
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口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已经获得制度认可,分类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已提上议程。这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的制度创新,将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如果过分强调其积极作用,忽视其中蕴含的困难和问题,就会严重阻碍分类管理的开展。在充分考量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顺利展开有所助力。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营利性 非营利性 分类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