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1)
- 2023(6003)
- 2022(4724)
- 2021(4852)
- 2020(3903)
- 2019(9240)
- 2018(9292)
- 2017(16623)
- 2016(10068)
- 2015(11551)
- 2014(11678)
- 2013(10315)
- 2012(9180)
- 2011(8367)
- 2010(8852)
- 2009(7679)
- 2008(7467)
- 2007(6719)
- 2006(5957)
- 2005(5464)
- 学科
- 济(30656)
- 经济(30635)
- 管理(23460)
- 业(20538)
- 教育(19703)
- 企(18229)
- 企业(18229)
- 方法(17957)
- 数学(16379)
- 数学方法(15845)
- 中国(13880)
- 理论(10782)
- 教学(8717)
- 农(8091)
- 学(7989)
- 财(7265)
- 业经(6352)
- 制(6159)
- 技术(5982)
- 发(5519)
- 发展(4682)
- 学法(4662)
- 教学法(4662)
- 农业(4628)
- 体(4570)
- 展(4560)
- 划(4490)
- 务(4490)
- 财务(4458)
- 财务管理(4447)
- 机构
- 大学(130792)
- 学院(126722)
- 管理(45450)
- 研究(42639)
- 济(40468)
- 理学(39750)
- 理学院(39263)
- 经济(39263)
- 管理学(38075)
- 管理学院(37827)
- 教育(29675)
- 京(29090)
- 范(27055)
- 师范(26936)
- 中国(26149)
- 科学(25021)
- 师范大学(22161)
- 所(20125)
- 江(19842)
- 财(19219)
- 北京(19212)
- 中心(19012)
- 研究所(18414)
- 技术(18363)
- 职业(17019)
- 业大(16341)
- 州(15843)
- 院(15710)
- 财经(15395)
- 农(15264)
- 基金
- 项目(83784)
- 科学(67913)
- 研究(67873)
- 基金(57470)
- 家(49264)
- 国家(48736)
- 科学基金(41928)
- 教育(41241)
- 社会(40059)
- 社会科(37654)
- 社会科学(37639)
- 省(34277)
- 划(31098)
- 编号(30540)
- 基金项目(28708)
- 成果(27093)
- 自然(26415)
- 自然科(25860)
- 自然科学(25857)
- 自然科学基金(25359)
- 课题(24576)
- 资助(24272)
- 年(20544)
- 重点(20491)
- 部(20197)
- 规划(19022)
- 项目编号(18680)
- 教育部(18346)
- 发(17990)
- 创(17630)
共检索到191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宏宝
高等教育分层治理是高等教育分层发展逻辑的必然,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因"层次不同"而"模式不同"。高等教育治理应从单一的治理结构向分层的治理结构转型,建构高等教育分层治理类型与模式之间的整体性逻辑和匹配方式,探究"自主型"、"均衡型"、"渗透型"等典型治理模式的内在特征和逻辑,立足不同层次类型高等院校的内生发展诉求选择与之匹配的治理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层治理 类型 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欣 尹韶青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本文对两者的双向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提出要不断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同时改变不同阶层对高等教育差异影响强化的现象,以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 双向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分层定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逻辑的必然。虽然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和发展在理论认识上并无多大争议,但实践上有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定位的力争“上位”问题、高校定位的动态发展问题、高校总体定位下的内部关系问题。寻求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层 定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杨红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分权改革的关键性特征在于将部分高等教育举办权、管理权下放给高校或地方政府。但这两种分权模式都存在重财政责任转移,轻决策分权,且行政部门控制和干预较强,缺乏法律规范和法律授权等问题,易使分权改革陷入"放乱收死"的恶性循环。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和法治,转换政府职能,将办学权逐步交还高校,并增强其自主管理能力,形成能够确保大学自治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宏观治理 分权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喆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
治理理论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刘鸿翔
治理理论为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管制走向治理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市场型治理、参与型治理、解制型治理和弹性化治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治理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 治理理论 治理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添辉
本文剖析了新自由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此派学者认为市场竞争原则才能提升效能并确保质量,因而须引进私部门的管理法则以提升公部门的运作成效。为达到确保利伯维尔场的竞争机能,应增加国家权威,但此种权威局限于创造利伯维尔场机能,而非提供公共服务职能。此种企业主义的市场逻辑不仅影响经济与政治面,同时也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管理型态,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已从精英模式走向大众甚至普及模式,管理型态则是从学术自主转向绩效原则。此种转变彰显出,市场逻辑已逐渐成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思维。
关键词:
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 新管理主义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峰
英国宏观高等教育治理有着鲜明的特征。政府通过组建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统合了商业与高等教育的范畴,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治理机构,充当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联结器",而非"缓冲器"。基金委员会通过政策、资助、问责等手段传递着政府的意志,引导大学与商业的互动发展,大学也在自主的理想状态下进行学术漂移。英国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治理范式的形式和内涵表明,大学的实质性自治正在从文化向实用的价值观转变,而当代高等教育正在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文明
柬埔寨高等教育治理先后经历了四种不同的模式,即殖民地时期治理模式、红色高棉时期治理模式、越南占领时期治理模式和改革开放时期治理模式,其演进体现了由殖民主义的单一模式向后殖民主义的杂糅模式的发展路径。柬埔寨在20世纪末,开始逐渐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分层治理架构与协调机制,出台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治理政策法规,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推行了整体性的治理规划、市场化的办学体制、国际化的治理制度、普及化的质量保障和自治化的大学制度,构建出开放式系统化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关键词:
柬埔寨 高等教育 治理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官风华 魏新
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制约。为此,各方面都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归纳起来,办法不外两类:一是尽可能扩大财政来源,二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或者将这两者综合使用。然而,一国之财力,非一时之功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高等教育在财政支出中可得的份额,因而要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一方面经济发展尚较落后,扩大高等教育的经费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超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能力指征成为社会组织、用人单位等对高校大学生的重要评价标准。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高等教育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模式在实施路径上应当明确能力本位高等教育项目的基本目标,分解能力本位高等教育项目的基本要素,加强能力本位高等教育项目的评估。
关键词:
能力本位 高等教育 教育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泽民 杨坚荣
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有很强的远程教育特性,本文从远程教育特性出发,提出教学模式的实质特征,结合电大体系的特点探索地建立教学模式框架,为远程教育服务。
关键词:
远程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框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蓉
本文在分析世界各国主要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具有"大的非公共投入,小的非公共部门"的特点,即以公立学校强烈依赖非公共投入、民办学校发展迅速但是规模有限为主要特点。针对未来的改革,提出应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当前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特别是供给方资金提供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财政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周奕
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与改革历程中积累而成的特殊综合体,具体体现为:学科范式与问题范式并举、专业体制与群众体制并举、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举、自主创新与国际借鉴并举。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模式"的形成机制复杂:实践需要是"中国模式"的驱动引擎,学科建制是"中国模式"的支撑平台,创新、创业、开放精神是"中国模式"的精神支持。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等教育研究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世界性、普适性意义。未来需进一步深耕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模式",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程度,为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闵维方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专业分布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问题,导致社会出现结构性失业。为此,我国应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并从开展科学有效的高等教育评估、加强评估结构和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入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施高等教育的科学分层分类。
关键词:
优化 高等教育结构 分层 分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