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2)
- 2023(16847)
- 2022(13819)
- 2021(12881)
- 2020(10307)
- 2019(23271)
- 2018(23183)
- 2017(41758)
- 2016(23747)
- 2015(26891)
- 2014(26769)
- 2013(25292)
- 2012(23573)
- 2011(21580)
- 2010(22284)
- 2009(20455)
- 2008(19994)
- 2007(18549)
- 2006(16777)
- 2005(15400)
- 学科
- 济(82237)
- 经济(82106)
- 管理(65160)
- 业(57391)
- 企(46411)
- 企业(46411)
- 中国(33710)
- 农(27433)
- 教育(25092)
- 地方(24262)
- 业经(23155)
- 方法(23095)
- 制(22077)
- 财(21930)
- 理论(19908)
- 学(19654)
- 数学(18024)
- 农业(17909)
- 数学方法(17713)
- 银(17192)
- 银行(17154)
- 行(16634)
- 融(16555)
- 金融(16547)
- 发(15926)
- 体(15501)
- 技术(15361)
- 教学(14550)
- 贸(14507)
- 贸易(14489)
- 机构
- 学院(321916)
- 大学(320423)
- 济(117429)
- 研究(117343)
- 经济(114225)
- 管理(110459)
- 理学(91979)
- 理学院(90738)
- 管理学(88890)
- 管理学院(88261)
- 中国(85437)
- 京(71674)
- 科学(70451)
- 财(60245)
- 所(59644)
- 江(54794)
- 农(53993)
- 范(53353)
- 研究所(53319)
- 师范(52839)
- 中心(52689)
- 北京(46297)
- 业大(44986)
- 财经(44853)
- 州(43445)
- 教育(43297)
- 院(43024)
- 技术(42565)
- 师范大学(42196)
- 农业(41738)
- 基金
- 项目(203483)
- 研究(160451)
- 科学(158762)
- 基金(137857)
- 家(119368)
- 国家(118077)
- 科学基金(99408)
- 社会(96859)
- 社会科(91187)
- 社会科学(91168)
- 省(84915)
- 教育(80554)
- 划(71359)
- 基金项目(70937)
- 编号(69699)
- 成果(61105)
- 自然(59617)
- 自然科(58172)
- 自然科学(58154)
- 自然科学基金(57050)
- 资助(55121)
- 课题(53575)
- 发(49153)
- 重点(47761)
- 年(44872)
- 部(44468)
- 创(43504)
- 项目编号(41942)
- 制(41514)
- 性(41443)
- 期刊
- 济(149248)
- 经济(149248)
- 研究(109330)
- 中国(89697)
- 教育(76968)
- 农(52814)
- 学报(49656)
- 财(47786)
- 管理(45141)
- 科学(44443)
- 大学(38973)
- 农业(35944)
- 学学(34620)
- 技术(33524)
- 融(32532)
- 金融(32532)
- 业经(27124)
- 经济研究(22887)
- 财经(22291)
- 职业(21836)
- 经(19375)
- 业(18675)
- 图书(18540)
- 问题(18203)
- 坛(17577)
- 论坛(17577)
- 版(15671)
- 发(15494)
- 科技(15097)
- 技术教育(14188)
共检索到529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即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发展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发展形态的转变,即从规模速度等要素性增长转为内涵驱动的整体性发展,从高等教育体系自身成长转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发展形态的转变决定了评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与治理方式的改革目标与方向。资源配置方式是核心环节,通过评价机制改革和治理改革来实现制度与规则的完善,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激励高校和教师投身教学科研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会化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大良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雪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是更高质量的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单纯地追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则要求各类高校必须具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以满足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和目的,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采取全面规划、系统研究、逐步推进的方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内涵式发展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宝媛 杨耀稳 钟堃
文章分析了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意义与要求,阐述了内涵式发展战略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开放交流等途径,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内涵式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铮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自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从刚开始"舶来"式的概念到现在较为成熟的战略式目标,不仅只是单一的、线性的模式转变,亦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复合型转变。同时,这一转变正是社会、政府以及高校自身三方相互掣肘却又合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内涵式发展战略提出时间较短,尚有较大的修正与创新空间,然而一些新型的运行机制己然出现,且能够针对已有的部分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值得总结并深入探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概念转变 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韦震 吴林龙
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深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意蕴,锁定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指向,形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综合效应。这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基本逻辑进路。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综合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婷 黄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是从理念转向具体操作行为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实践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修订过程中,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及方案设计、参与人员和保障体系的考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以特殊教育专业为例,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视野中的培养方案修订应注意:明确内涵发展核心,把脉专业发展的融合性;立足专业基础,避免培养目标的同质性;倡导宽松灵活设计,体现课程体系的综合性;提倡社会参与,实现修订方案主体的多元性;坚持整体优化,增强修订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发展 培养方案 特殊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林 于红 郑潇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林建华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理性认识大学排名的作用。尽管大学排名有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但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大学发展状态的信息,如使用得当,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内涵发展需要大学有充分的定力,不忘初心,摈弃浮躁,建立自信,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大学排名 一流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伟 姜斯宪 刘川生 陈骏 俞立中 许唯临 邬大光
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谱写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篇章,2018年11月3—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浙江宁波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同时也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适时之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标杆战略,旨在统筹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双一流"建设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与评价体系,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丰富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方式与方法,促进高校学科发展良性化,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渠道,等等。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探讨、分享了"双一流"建设的理念与经验,剖析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特征及实现路径,勾画了"双一流"建设的未来图景。本刊选发部分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供读者参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模式需要由“课程模式”升级到“培养模式”,由“借鉴外来”升级到“立足本来”,由“学有所教”升级到“学有优教”。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构建,以培养模式的生命周期为依据,由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四部分组成。模式构思以“中国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为使命,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在设计方面,专业设计以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安排设计实行工学一体化,课本设计以学习为中心,课堂设计基于“帮助学生学会和会学”,评价设计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表现。实施要求是开展培养对象学情分析,开发现代化课程教学资源,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运行要求是基于12条标准的诊断与改进,并以开放促完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
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资产规模逐步扩大,这对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机制的角度出发,在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必备素养进行分层分类逐步界定后,从建立学校管理层面及制度建设方面的支持机制、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建立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建立互助互学的沟通机制等方面对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资产管理队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朝晖
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根本核心,提升高等人才培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为发展理念,繁荣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改革内力,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琰
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创新与实效性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本文在分析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内涵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究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有效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