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8)
- 2023(3861)
- 2022(2863)
- 2021(2894)
- 2020(2034)
- 2019(4773)
- 2018(4684)
- 2017(6279)
- 2016(4799)
- 2015(5362)
- 2014(5610)
- 2013(4656)
- 2012(4288)
- 2011(4111)
- 2010(4320)
- 2009(3518)
- 2008(3280)
- 2007(2995)
- 2006(2759)
- 2005(2512)
- 学科
- 教育(18421)
- 济(11268)
- 经济(11260)
- 中国(10840)
- 农(8497)
- 农业(6263)
- 发(6014)
- 发展(5769)
- 展(5646)
- 理论(5615)
- 教学(5526)
- 管理(4946)
- 业(4907)
- 业经(4759)
- 学(4307)
- 农业经济(4040)
- 地方(3830)
- 财(3510)
- 方法(3335)
- 革(3256)
- 改革(3199)
- 研究(3148)
- 高等(3131)
- 思想(3077)
- 数学(3069)
- 数学方法(3001)
- 政治(2963)
- 思想政治(2823)
- 政治教育(2823)
- 治教(2823)
- 机构
- 大学(59825)
- 学院(55914)
- 教育(25902)
- 研究(23321)
- 范(19989)
- 师范(19940)
- 师范大学(16675)
- 京(14227)
- 济(13902)
- 管理(13677)
- 经济(13285)
- 科学(13195)
- 理学(11904)
- 理学院(11617)
- 职业(11357)
- 管理学(11232)
- 管理学院(11091)
- 所(10941)
- 技术(10329)
- 江(10066)
- 研究所(10042)
- 教育学(10027)
- 北京(9716)
- 中国(9514)
- 中心(9278)
- 院(8332)
- 农(7814)
- 职业技术(7688)
- 州(7640)
- 教育学院(7356)
共检索到93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城乡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樊明成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从性别、学校类型、学科以及入学分数等角度看,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更加突出;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总体差异以及城乡之间在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入学机会差异都有明显的缩小。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城镇 乡村 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苟人民
近来,教育公平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学界的研究和社会的舆论观察,确实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在实践上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实际状况,特别是要分清公平性原则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要求及内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一个基本立场和方法问题,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立祝
根据报录比这一指标对高考招生、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院校招生、高考加分以及独立学院招生等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农村家庭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进行量化比较,发现高考招生所造成的城乡差异最小,而保送招生与自主招生所产生的城乡差异最大。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对不同高校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家庭子女因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或权力资本,往往在越是招生标准缺乏刚性与招生程序不够严密的招生制度中,越能比农村家庭子女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入学机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雷万鹏 钟宇平
本文应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城乡高中生对高等教育有着同样强烈的需求,但学生的城乡背景与影响高等教育需求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1)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低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高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2)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少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多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农村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他们改变其不利社会地位、实现流动的惟一渠道。扩大农村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莹 王琦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洪清
本研究采用CGSS2018的微观数据,对城乡及其内部家庭经济社会阶层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重点比较城乡与家庭社会阶层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1)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机会差异持续存在,但逐渐转变为以家庭社会阶层差异为核心的城乡之内的多元层级关系;(2)整体而言,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之间机会差异显著,优势阶层家庭与中等阶层和弱势阶层家庭之间机会差异显著;(3)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城乡之间的机会差异总体不明显,但城乡内部机会差异不断拉大;城镇优势阶层家庭、农村优势阶层和农村弱势阶层家庭的机会均有所增加,尤其农村优势阶层家庭在精英高校的入学机会上增幅最为明显;与此相反,城镇弱势阶层家庭和农村中等阶层家庭的机会获得性却在不断降低。可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新增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在城乡内部社会阶层间分配格局的变化,并有可能产生新的机会不平等。建议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差异性公平的政策价值取向、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共教育投入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投入改善个体教育获得主要通过提升教育预期收益、改善个体教育预期以及增加教育供给三种路径来实现。具体而言,公共教育投入改善了各个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且在现行教育政策下,教育部门能够在改善教育预期、扩大教育供给等诸多方面有效干预个体的教育决策。
关键词:
公共教育投入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影响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李洁
近三十年来,我国不同性别无论是总体的还是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入学机会差异均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当前,女生获得的入学机会已经超过了男生。就学科而言,"男工科、女文科"的现象始终存在着;在男生主导学科或女生主导学科中,性别间的机会差异较大,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则较小。近年来,男生和女生在学科中的分布范围均在拓宽,选择也更多样。今后,应在考虑性别间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及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性别差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小伟 谢作栩
借鉴布迪厄提出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基于我们对58所院校的13873名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比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情况,提出三种资本在不同民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香丽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厦门大学91级和96级两上年级的本科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并参照郑州大学和集美师专部分本专科生的调查材料. 不仅以男性作为参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欢欢 王伟宜
本研究采用入学率、性别平等指数和条件概率对英国男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男女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在不断上升,而女生上升得更快,男生的优势逐渐消失,而女生的优势逐渐凸显;从学科领域来看,学科中的性别分布差异虽依然存在,但两性在学科中的分布范围均有所拓宽,尤其是女生的学科分布范围拓宽得更加明显,"男理、女艺"的现象已经消失,且男女学生在学科分布上出现趋同化现象。
关键词:
英国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性别差异 变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东海 李莉
本文基于各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和优质高校适龄人口入学率将全国31省(区、市)分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绝对优势区、相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并通过威尔逊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地区间和省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情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历经近二十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扩招对总体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缩小影响显著,且差异缩小主要发生在扩招后期;扩招在总体上提高了优质入学机会,但其地区差异相对固化,扩招对改善优质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效果有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妍 张瑞娟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持续扩大,但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各地区适龄人口录取率、高考报名录取率及招生外溢水平三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指数,对2007-2015年我国31省(市)的入学机会及分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入学机会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逐年缩小,受适龄人口数和高考报名人数的影响,西部各地区间差异则先缩小后扩大。研究进一步采用组间效应和组内效应模型对入学机会的分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招生政策影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