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67)
2023(21026)
2022(17942)
2021(16910)
2020(14240)
2019(32225)
2018(31952)
2017(59665)
2016(33561)
2015(38051)
2014(37637)
2013(35888)
2012(32979)
2011(29690)
2010(29734)
2009(26946)
2008(26295)
2007(23251)
2006(20230)
2005(17653)
作者
(94612)
(78682)
(78218)
(74408)
(49832)
(37812)
(35602)
(30761)
(30035)
(27998)
(26674)
(26512)
(25183)
(24747)
(24326)
(24262)
(23953)
(23484)
(22696)
(22512)
(19607)
(19547)
(19108)
(17997)
(17679)
(17542)
(17492)
(17335)
(15823)
(15716)
学科
(116499)
经济(116330)
管理(95604)
(88787)
(75169)
企业(75169)
方法(53830)
数学(46348)
数学方法(45665)
中国(37099)
(34114)
(32277)
(29009)
业经(27487)
教育(26262)
(26029)
理论(24613)
技术(23851)
地方(22359)
(21573)
贸易(21562)
(21248)
农业(21194)
财务(21159)
财务管理(21116)
(20958)
企业财务(19986)
(19754)
银行(19673)
(18807)
机构
大学(463132)
学院(455878)
管理(172691)
(170985)
经济(167044)
研究(154627)
理学(149861)
理学院(148062)
管理学(145066)
管理学院(144218)
中国(109796)
(99147)
科学(97840)
(81012)
(78766)
(77649)
业大(71950)
研究所(71091)
中心(69822)
(68325)
(67240)
师范(66481)
财经(64443)
北京(62498)
农业(62066)
(58659)
(56299)
(54213)
师范大学(53979)
技术(52884)
基金
项目(315979)
科学(248077)
研究(230541)
基金(225774)
(198719)
国家(196972)
科学基金(167772)
社会(143017)
社会科(135249)
社会科学(135218)
(125682)
基金项目(119190)
教育(112231)
自然(109918)
(107424)
自然科(107378)
自然科学(107345)
自然科学基金(105401)
编号(94357)
资助(92091)
成果(78373)
重点(72154)
(69987)
课题(68018)
(67775)
(67166)
创新(62836)
科研(60628)
教育部(60090)
大学(60059)
期刊
(181656)
经济(181656)
研究(137473)
中国(97888)
教育(79931)
学报(79875)
(70517)
科学(68818)
管理(63503)
(63273)
大学(61669)
学学(56288)
农业(48189)
技术(42230)
(36184)
金融(36184)
财经(31306)
业经(30145)
经济研究(29068)
(26875)
(25492)
科技(23614)
问题(23277)
图书(23267)
(23180)
业大(20992)
职业(20190)
技术经济(20019)
理论(19745)
(19289)
共检索到671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余继  闵维方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体制因素在大学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深刻意义。本文首先借助"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路透社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分别对比美国和欧洲大陆在大学创新能力的两大核心要素——知识生产和科研成果转化上的态势。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欧美在高等教育体制上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影响。具体而言,通过制度安排使"学术自由"和"教学科研相结合"等现代研究理想得以落实和维持,并促使其成为大学内部的共享价值观,是大学创新活动得以蓬勃发展的土壤和动力;而将高深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哲学观,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法律保障是大学创新能力得以实质性跃升的关键,也是当前美国大学具有创新优势的重要原因。本文的讨论为我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思考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津   陈春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维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体现出很强的政府主导型特征 ,改革进程充分显示出政府作用的积极功能。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与高教体制改革的目标存在冲突 ,有其局限性。为继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政府行为应做相应调整 ,要为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创造条件 ,培育竞争约束机制 ,并强化政府自身的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维嘉  
我国高教体制创新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自上而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 ,体现出很强的政府主导型特征。我国高教体制创新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已充分显示出政府主导行为的必然性及其积极功能 ,但是政府主导行为与制度变革目标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政府行为应做相应调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彦通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大众化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的许多变化都是我们从未面临和面对过的。比如:高等教育的机会供给矛盾缓解之后,教育质量问题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尖锐;规模扩大之后.管理并促进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课题;高等教育就业难度加大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莉  
加拿大化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加拿大学术界所倡导的学术与文化民族主义运动。从1968年在卡尔顿大学兴起,到70年代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和1981年一项新的国家移民政策的制定,加拿大化运动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它对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加拿大大学的课程设置、聘任制度及其实施,以及加拿大民族主义的构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大仁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成果,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独立学院发展状况来看,将独立学院适时、有秩序地转制为民办大学,有利于探索独立学院的发展出路,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校发展;有利于形成高校的竞争机制,促进公办、民办高校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最终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如果以跨世纪为界,我国在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热点话题,之前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后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点是前者重在放权、激发办学活力,后者重在规范、调整权力结构,是一个由政府主导转向学校自我建设的过程。这种转向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建澄  王洪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缘何难?如何解决难?本文从高等教育现状中寻找问题的关键,进而提出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文修  李兰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演化过程后指出,建立自我发展和调节机制的教育体制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创新的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大泉  
近年来,以"扩招"为标志和起点,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大学法人化等多层面、多维度的理念和制度的冲击,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外部法律环境、内部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鲁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占据了半壁江山,特别是《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揭示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一套促进高职教育体制创新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