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0)
2023(10571)
2022(9300)
2021(9124)
2020(7470)
2019(17722)
2018(17923)
2017(33119)
2016(18995)
2015(21627)
2014(21964)
2013(20986)
2012(19258)
2011(17424)
2010(17484)
2009(15539)
2008(14747)
2007(12644)
2006(11031)
2005(9642)
作者
(51294)
(42127)
(41839)
(40034)
(26907)
(20294)
(19289)
(16662)
(16194)
(15145)
(14690)
(13913)
(13348)
(13168)
(13138)
(12917)
(12776)
(12602)
(12005)
(11971)
(10527)
(10448)
(10031)
(9678)
(9598)
(9479)
(9380)
(9291)
(8382)
(8296)
学科
(64785)
经济(64708)
管理(47667)
(44040)
(36857)
企业(36857)
方法(32033)
数学(27416)
数学方法(27071)
教育(22304)
中国(22058)
(16561)
(16552)
(15972)
理论(15628)
业经(13896)
地方(13097)
(12956)
贸易(12951)
(12594)
技术(11776)
(11280)
农业(10990)
(10698)
(10235)
金融(10234)
环境(10212)
(9782)
(9757)
银行(9724)
机构
大学(259313)
学院(252941)
管理(99010)
(91935)
经济(89621)
理学(86353)
研究(86084)
理学院(85320)
管理学(83734)
管理学院(83259)
中国(58286)
(56872)
科学(53238)
(42928)
师范(42673)
(42650)
(41472)
研究所(39134)
中心(37832)
北京(36969)
教育(36387)
业大(36265)
(36023)
(35464)
师范大学(35187)
财经(33621)
(31350)
(30648)
技术(29936)
(29811)
基金
项目(174436)
科学(137814)
研究(134746)
基金(123318)
(105900)
国家(104888)
科学基金(89737)
社会(80758)
社会科(76233)
社会科学(76212)
(68470)
教育(68409)
基金项目(65643)
(59803)
编号(57952)
自然(57872)
自然科(56487)
自然科学(56476)
自然科学基金(55427)
资助(50902)
成果(49450)
课题(41990)
(40044)
重点(39681)
(37353)
(36313)
项目编号(36014)
教育部(35002)
(34231)
大学(33735)
期刊
(96462)
经济(96462)
研究(82928)
教育(59088)
中国(52365)
学报(37577)
科学(34461)
管理(34413)
(31204)
大学(29381)
(28912)
学学(25861)
技术(25125)
农业(22670)
(18575)
金融(18575)
图书(15403)
财经(15079)
业经(15061)
经济研究(14754)
职业(14047)
理论(13008)
(12700)
问题(12459)
实践(12227)
(12227)
科技(11903)
(11763)
论坛(11763)
(11579)
共检索到371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志民  刘路  李馨儿  
近期的国际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个人回报的"羊皮效应"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在学科与区域之间差异很大;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会持续贯穿人们的一生,已有检验拒绝了"极端筛选假设",即"高等教育不能帮助人们积累其人力资本存量而是依据先天能力将人进行分类";教育的信号作用表现在员工的晋升上,当员工的表现固定时,员工的晋升机会随其教育水平而增加,获得更高学历将会给受教育者本人带来更高的薪酬;明瑟收入方程中有一个独特、有趣但却很少有人探讨的概念—"超越点",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某一刻所观测的收入恰好等于其在毕业时(尚未进行毕业后投资)的潜在收入,超越点能使我们观察到一个人在不同教育水平毕业时他所能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之杰   贾波  
教育的投资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收入增长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分别研究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对于其收入以及真实GDP增长的影响来估价教育投资的个人和社会回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静波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可以为受教育者带来回报的投资,不但能带来经济回报,还能带来非经济回报。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非经济回报做出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在13个学科门类中,文学的非经济回报最高,军事学次之,接下来依次为管理学、艺术学(含体育)与工学等。就工作总体满意度、家庭非经济资本、生活态度与社会地位自我认同度4个方面分别来看,拥有最高回报水平的学科门类依次为文学、医学、文学与军事学。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离拐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克罗地亚应引导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应鼓励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丽  艾春荣  
文章将高校按质量差异分成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及其他高校,利用倾向得分配对的方法估计教育质量回报的相关处理效应。研究发现,高校质量与个体获得的教育回报正相关,部属高校的回报最高,年均回报(ATE)约为18.5%,从大学总体回报来看,部属高校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回报差异为16.3%,而与省属高校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实际上大学的个体,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参与者处理效应(TT)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女性进入一流高校比男性的价值更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巍巍  李雪松  
本文基于存在异质性时经济政策微观效应评价的一般理论框架,运用半参数局部工具变量(LIV)估计方法,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1992~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年、2000年和2009年任意一个随机的个体上大学的年化平均回报率(ATE)分别为5.5%、9.9%和11.4%,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针对中国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流动人口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在不同等级城市中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高等教育回报率高于本地劳动力,高等教育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流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跨省流动及乡—城型流动人口的工资提升作用更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有能力的个体流动到生产效率更高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意愿更强,从而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文章认为,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顺应人口流动规律,消除注重地域属性并与福利挂钩的区域分割制度,清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彦志  
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扶持与奖励"原则,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在广泛搜集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内部收益率法,计算出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平均收益率区间。民办高等教育监管者应坚持民办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本质,明确提取合理回报的"扶持与奖励"原则;要明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实现"办学权与合理回报索取权"两权分离;建立全面财务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合理回报的激励作用;完善财务审计制度,规范合理回报的提取。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倪婷婷   乔梦甜   沈永建   叶玲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科技是赋能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科技能同时增强高等教育的信息效应和生产效应,既向劳动力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又能提高受教育者能力,增加高等教育含金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科技通过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工作效率来提升教育回报。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生产效应的赋能具有普遍性,且随收入分位点的上升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其中30%分位收入水平的受教育者收益最大;而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信息效应的赋能则主要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数字科技对高等教育回报的影响具有世代、学科、行业和城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应以数字化为切入口,提高教育质量和回报,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更多数字人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琴  刘亚欣  肖磊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金帷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化已逐渐成为高等院校的核心战略议题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维度之一。本文对国外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进行了综述,集中呈现了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主要路径和方式,尤其是院校层面国际化策略研究的发展与源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小瑛  陈广汉  张应武  
高等教育既能带来个人回报也能带来社会回报。本文采用CHNS微观调研数据,通过对不同省份的相似个体进行比较,识别由于各省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不同带来的工资差异,估算高等教育的外部回报率。通过引入高等教育扩招的虚拟变量验证扩招前后高等教育的私人和外部回报率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外部回报率显著为正;扩招以后高等教育外部回报率出现显著提高;高等教育外部性有缩小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工资差距的趋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陆明涛  
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本积累迅速,但这有可能造成人力资本回报率大幅降低。本文采用总和生产率法,对中国人力资本的规模进行更为精确的测度,根据增长核算框架推导出人力资本和简单劳动的报酬水平,采用明瑟方程法和投资收益法计算出劳动者投资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明瑟方程法计算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从1982年的60%以上迅速下降到1984年的34%,随后持续下降至2015年的10%并保持至2030年。采用投资收益法计算的总投资回报倍数在20世纪80年代达25倍左右,从80年代末起快速下降至2026年的5.8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泽云  
本文使用CHIP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个体的样本,将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结合,同时处理遗漏变量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估计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1988—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分别为11.72%、29.13%、42.32%和61.5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估计结果高于OLS估计值,但低于通常的Ⅳ估计值;同时,大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回报率都保持了增长,男性劳动者、年长的劳动者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持续提高,而女性劳动者、年轻劳动者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在2002年之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