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6)
- 2023(11194)
- 2022(9269)
- 2021(8649)
- 2020(6989)
- 2019(15568)
- 2018(15186)
- 2017(27474)
- 2016(15753)
- 2015(17710)
- 2014(17328)
- 2013(15693)
- 2012(14060)
- 2011(12780)
- 2010(13377)
- 2009(12452)
- 2008(11203)
- 2007(10187)
- 2006(9108)
- 2005(8626)
- 学科
- 管理(43604)
- 济(42755)
- 经济(42672)
- 业(39247)
- 企(34119)
- 企业(34119)
- 中国(26949)
- 融(26298)
- 金融(26294)
- 银(23909)
- 银行(23903)
- 行(23181)
- 教育(21338)
- 财(18853)
- 制(17928)
- 方法(14732)
- 理论(13828)
- 农(13726)
- 业经(12740)
- 数学(12456)
- 务(12391)
- 财务(12360)
- 财务管理(12336)
- 数学方法(12242)
- 企业财务(11740)
- 体(11739)
- 中国金融(11037)
- 教学(10514)
- 地方(10003)
- 体制(9998)
- 机构
- 学院(197056)
- 大学(196890)
- 济(73150)
- 经济(71204)
- 管理(66050)
- 研究(65896)
- 理学(55885)
- 理学院(55208)
- 管理学(54156)
- 管理学院(53750)
- 中国(51312)
- 京(41516)
- 财(40510)
- 范(35376)
- 师范(35158)
- 科学(34854)
- 教育(34500)
- 江(31918)
- 中心(31625)
- 所(31150)
- 财经(30878)
- 师范大学(28617)
- 经(27836)
- 研究所(27616)
- 北京(26748)
- 技术(25883)
- 职业(25751)
- 州(25744)
- 农(23745)
- 经济学(23690)
- 基金
- 项目(123267)
- 研究(103932)
- 科学(99090)
- 基金(84999)
- 家(70645)
- 国家(69825)
- 社会(64059)
- 科学基金(60653)
- 社会科(60542)
- 社会科学(60533)
- 教育(57112)
- 省(51031)
- 编号(46462)
- 划(43557)
- 基金项目(43433)
- 成果(40886)
- 课题(36018)
- 自然(34399)
- 资助(33611)
- 自然科(33608)
- 自然科学(33602)
- 自然科学基金(32982)
- 年(31329)
- 制(30387)
- 重点(29537)
- 部(29223)
- 性(28706)
- 项目编号(28516)
- 发(28097)
- 规划(27772)
- 期刊
- 济(83068)
- 经济(83068)
- 研究(72783)
- 教育(61766)
- 中国(53435)
- 融(33644)
- 金融(33644)
- 财(33497)
- 管理(25455)
- 农(23122)
- 学报(22791)
- 技术(22329)
- 科学(21409)
- 大学(19877)
- 职业(18299)
- 学学(16925)
- 财经(15877)
- 农业(14758)
- 业经(14007)
- 经(13640)
- 经济研究(13476)
- 技术教育(12227)
- 职业技术(12227)
- 职业技术教育(12227)
- 坛(10922)
- 论坛(10922)
- 问题(9617)
- 发(9357)
- 财会(9141)
- 理论(8807)
共检索到319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纯 钱逸秋
德国高等双元制课程是在高等教育中开设的一种课程,具有"高等"和"职业"的双重特点,主要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型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设立了大量高等双元制课程,其毕业生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我国高职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德国的经验,研究高等双元制课程的特点,为本土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德国 高等双元制课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菲利克斯·饶纳尔 李玉静
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渗透与衔接是各国以及国际教育研究和政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成功的双元制继续学习范例是很少的。为消除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界限,要实施一个从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更加规范的框架,并需要对不同的生涯路径以区别对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嘉炜
在德国,普通教育学制与职业教育学制是两个相互连通衔接的学制系统。1969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地位以《联邦职业教育法》的形式予以确立。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是典型的校企合作制度。德国通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1969年以立法形式,开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元制"模式,为二战后一片废墟的德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欧盟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慧 谢莉花 李依瞳
德国职业教育在以高校教育为主体的全球性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并未落于下风,仍体现出其强大的体系功能,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升级教育内容、完善职业进修教育层次,坚持以授予职业型资格为本体任务,形成体系内部独立且畅通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则通过延展体系边界,建立多种职业教育类学校以及形成混合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的多元教育形式。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坚守类型特性的同时,延展出不同的附加形态和功能回应高等教育扩张,在当今社会依然生机盎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琴 刘兴
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坚持"合作双赢"的理念和"以服务促合作"的思路入手,建立双向互动、共融共赢的驱动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中厂""厂中校""职教集团""职教广场"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为高职教育模式转型提供了条件保障,实现了校企互利共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双向互动 共融共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德泉
双元制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能把德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双元制。双元制与业务过程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单向促进关系;德国双元制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同时,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双元制并不取决于行政命令和法律规定,而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觉自愿参与。
关键词:
双元制 业务过程导向 公民道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玉宝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只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和两个办学地点的紧密联系,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才是“双元”的实质。在德国人看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与其优点一样突出。目前,德国正在展开完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变革,变革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突出企业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越 涂颖清
文章简要梳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生源招募等七个方面的特点,并择要提出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四点启示,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作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强国的德国,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实体经济+职业教育",正是德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尽管中德两国通过在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想内涵、主要特征、运行机制、发展趋势及国际评价,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通过对大量德文一手资料的研读,本文企图将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杨勇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轨并没有导致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双元制为德国的社会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其所谓刻板不灵活、是社会文化再生产和阶级复制的工具、投资过高的批评是片面的;双元制的确对女性有不公平之处,但这有着深刻的观念、历史和职业差异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不公平正在逐渐改善。
关键词:
双元制 社会公平 社会流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广芬 陈东
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与一般所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双元制"是高等学校应用领域的专业与企业合作,通过高等学校校内教育与企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系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方式。研究了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的内涵、属性和发展,分析了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应用本科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德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丽莉 黄晓萍
构建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融通方面,德国形成了信息型、传递型、混合型和聚合型四种融通模式。因各参与者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不同,每种融通模式的治理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催生融通的内在动力决定了治理模式的结构,不同的融合目标和不同的融合程度形塑治理模式的样态。同时,不同的治理模式对融通的构建也具有正向或反向作用力。德国经验对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加强中学生职业引导,在拓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通渠道过程中把握质量标准,针对不同的融通目的采取不同的融通模式,设计与之相应的治理模式,激发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在协同治理的框架下使融通效果最大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蕊竹 孙善学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许涛
本文中的"对冲"(hedge)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金融概念,它是一种哲学方法和工作机制:当一种政策制定后,应当考虑其他未被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否用一种对冲的政策去引导解决,以减低风险,保持社会的稳定。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偏重的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社会需求成为第一要素;按照对冲理论,还应当有一种与之互补的教育形式,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愿望。因此,本文按照这一机制去设计开放大学的定位,从办学的逻辑起点、功能定位、教学组织等15个方面对对冲的两极进行了比较,从而形成了开放教育独特的内涵存在。
关键词:
开放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对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