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5)
- 2023(14422)
- 2022(12518)
- 2021(11991)
- 2020(9927)
- 2019(23258)
- 2018(23062)
- 2017(43301)
- 2016(24202)
- 2015(27335)
- 2014(27380)
- 2013(26011)
- 2012(23670)
- 2011(21035)
- 2010(20777)
- 2009(18260)
- 2008(17339)
- 2007(14773)
- 2006(12652)
- 2005(10732)
- 学科
- 济(87108)
- 经济(87019)
- 管理(64704)
- 业(59766)
- 企(50294)
- 企业(50294)
- 方法(44016)
- 数学(38768)
- 数学方法(38188)
- 中国(26698)
- 教育(23030)
- 农(22319)
- 财(21896)
- 学(21195)
- 业经(19047)
- 理论(18099)
- 地方(16301)
- 技术(15223)
- 贸(15046)
- 贸易(15040)
- 农业(14881)
- 易(14533)
- 务(14277)
- 财务(14208)
- 财务管理(14180)
- 和(13753)
- 制(13511)
- 企业财务(13436)
- 环境(13383)
- 划(12012)
- 机构
- 大学(326711)
- 学院(320979)
- 管理(127131)
- 济(119529)
- 经济(116801)
- 理学(111880)
- 理学院(110619)
- 管理学(108344)
- 管理学院(107749)
- 研究(105051)
- 中国(71349)
- 京(69358)
- 科学(65700)
- 财(52829)
- 范(50841)
- 所(50649)
- 师范(50431)
- 中心(47913)
- 业大(47766)
- 农(47198)
- 研究所(46803)
- 江(45126)
- 北京(43735)
- 财经(43731)
- 师范大学(41359)
- 经(40095)
- 教育(39552)
- 院(38732)
- 技术(37134)
- 农业(36891)
- 基金
- 项目(229922)
- 科学(182474)
- 研究(172562)
- 基金(165385)
- 家(143200)
- 国家(141932)
- 科学基金(122673)
- 社会(106480)
- 社会科(100717)
- 社会科学(100688)
- 省(90309)
- 基金项目(87927)
- 教育(85913)
- 自然(80076)
- 自然科(78268)
- 自然科学(78247)
- 划(77823)
- 自然科学基金(76775)
- 编号(72577)
- 资助(67854)
- 成果(59262)
- 重点(52129)
- 部(52059)
- 课题(51061)
- 发(48823)
- 创(48050)
- 教育部(45517)
- 项目编号(45067)
- 创新(44533)
- 大学(44175)
- 期刊
- 济(119735)
- 经济(119735)
- 研究(97210)
- 教育(63025)
- 中国(61454)
- 学报(49705)
- 科学(45225)
- 管理(44334)
- 农(41216)
- 财(39346)
- 大学(39198)
- 学学(35436)
- 技术(32163)
- 农业(29502)
- 融(20899)
- 金融(20899)
- 财经(20372)
- 业经(19871)
- 经济研究(19294)
- 图书(18358)
- 经(17330)
- 职业(15550)
- 问题(15510)
- 科技(15118)
- 理论(15063)
- 业(15017)
- 版(14358)
- 技术经济(14246)
- 实践(13982)
- 践(13982)
共检索到452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建军 黄健
本文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WVS),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中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与个体幸福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日两国的高等教育都显著增进了个体幸福,但是高等教育在中日两国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在中国,高等教育主要通过促进个人物质主义需求的满足而增进个体幸福,高等教育影响幸福的后物质主义假设在中国不成立;在日本,高等教育是通过促进个人物质主义需求和后物质主义需求的满足两大机制提升个体幸福的。这一发现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居民幸福增进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
幸福 高等教育 物质主义 后物质主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建军 宋亚香 黄健
税收道德作为解释"税收遵从之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如何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税收道德水平,对于避免逃税、提高税收遵从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服务精神的公民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公民的税收道德也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已经很好地通过高等教育影响社会行为以及增进信任这两条途径,提升了公民的税收道德水平;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很好地通过增进信任感这一途径提升个人的税收道德水平,高等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个人的税收道德。中国应该继续深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税收道德 社会行为 信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庆江 付剑茹 刘分龙
比较分析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异同,可以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应加大对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正确设定转移支付的目标,交叉运用多种转移支付形式,采取措施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收益的溢出效应进行补偿。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
关键词:
克罗地亚 中国 高等教育 回报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离拐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克罗地亚应引导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应鼓励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关键词:
克罗地亚 中国 高等教育 回报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虎伟
通过中美两国若干高等教育期刊中研究方法状况的文献调查和比较分析发现,就其高等教育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本身而言,两国学术界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就其高等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所接受的研究方法训练而言,美国方面尽管也存在着不足,但是我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由此得出两点启示:第一,从研究范式层面看,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定性与思辨研究结构有待优化,定量与实证研究有待加强,混合方法研究亟待发展;第二,从研究能力提高的角度看,应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和对研究者的训练,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修养,树立研究方法意识等。这些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正 夏波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部分的数据,采用Ols、Ordered Logit和Ordered Probit三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居民信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任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越信任他人,幸福感越高。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治理诚信危机,重建社会信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信任 幸福感 WVS 微观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彬 李博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和两个实验经济学结论,推知幸福-收入门限的存在,使用2006年CGSS的微观数据,估计中国居民的幸福-收入门限值大致位于"人均收入"3300元的位置,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从门限前的显著正向变为门限后的不显著。门限回归中,收入和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呈现"前高后低"特征,而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结果在门限前后通常也呈现差异性的特征,由门限值划分的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对变量的敏感度不同。对于从中等收入跨入中上等收入水平的转型国家来讲,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需要更加关注非收入的因素,尤其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自身权利、平等和公平等软因素,这些因素的满足依赖于公平发展方向上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
幸福-收入门限 门限回归 CGSS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世广 李含
考察中日两国的忠孝观,会发现在看似相近的表象下隐藏着各自不同的伦理要素。这一对道德观念反映了两国不同的伦理体系及社会形态。忠、孝道德观念在两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日两国传统意识间的差异,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对于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从教80周年庆祝会于2015年6月13日在山东省济南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大连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德祥等近300位海内外专家代表及院友出席了本次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向大会发来贺信。潘懋元先生15岁开始从教,至今已80周年,他倾其一生献身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世纪50年代,潘懋元就呼吁开展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并撰著相关论作,促生了高等教育学科思想的萌芽。改革开放后,他将自己的学科思想付诸实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理论,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地生
鉴于高等教育公平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着眼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局部——精英高等教育,探讨这一层次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反映了整个社会高等教育公平的实质,揭示了隐藏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改善公平现状表象后面的实然。同时,本文从比较的角度考察了作为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精英高等教育公平状况,以图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这三个绝对指标方面,中国均远远高于美国;毛入学率和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两个相对指标方面,中国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由于这两个相对指标的局限性和计算错误,导致了对两国间高等教育学生相对规模差距的高估。因此,在进行中外高等教育学生规模比较时,对毛入学率和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要合理使用和客观判断。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生规模 毛入学率 中国 美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三个城市,7949个住户的微观数据,利用内生的处理效应模型测算了城市家庭20—35岁青年的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经验研究的结果显示:1.现阶段青年人的高等教育投资内部报酬率大致在7%左右;按照30年工作时间计算的收入增加现值大约在8万元上下,高等教育使得月收入期望值平均增加80%。高等教育还能够使青年就业的可能性增加8%左右;2.从性别的视角观察,高等教育对于女性的回报率高于男性,女青年内部报酬率大约在8.3%(男青年7.6%);就业概率增加15.9%(男青年4%),每月工资期望值增加122%(男青年67.5%);3.如果高等教育的全部花费增加到平均6万元,则从单纯的现金流意义上说,高等教育没有增加收入的价值了。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回报率 处理效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爱武
比较了中日两国借鉴他国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主要比较了两国借鉴他国研究生教育的 过程、特点并进行了归因分析,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所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鹏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显示:控制相关变量后,互联网对城镇居民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序Probit和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均支持了该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男性相比女性使用互联网对其幸福感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中,在老年人中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城镇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