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2)
2023(8742)
2022(6829)
2021(6585)
2020(5127)
2019(12254)
2018(11941)
2017(21677)
2016(12529)
2015(14184)
2014(14162)
2013(13551)
2012(12790)
2011(11950)
2010(11973)
2009(10585)
2008(10247)
2007(8936)
2006(8027)
2005(7443)
作者
(31967)
(26527)
(26443)
(25578)
(16920)
(12556)
(12231)
(10394)
(10287)
(9432)
(9123)
(8861)
(8543)
(8517)
(8362)
(8340)
(8053)
(7622)
(7605)
(7574)
(7003)
(6380)
(6359)
(6046)
(6021)
(5830)
(5824)
(5678)
(5280)
(5240)
学科
(56400)
经济(56363)
中国(25893)
管理(24889)
(22951)
方法(20975)
数学(19081)
数学方法(18979)
教育(18913)
(16965)
企业(16965)
(12663)
地方(12398)
业经(11510)
产业(11046)
(11031)
贸易(11025)
(10760)
(10597)
(10015)
(9413)
(9395)
理论(9308)
技术(8481)
农业(8018)
环境(7945)
发展(7899)
(7776)
结构(7590)
(7408)
机构
大学(176695)
学院(170614)
(78597)
经济(77151)
研究(70396)
管理(57610)
理学(49602)
理学院(48881)
管理学(48203)
管理学院(47837)
中国(46485)
(40259)
科学(37967)
(33775)
(32931)
师范(32783)
(31638)
研究所(30925)
教育(29147)
中心(28666)
师范大学(27445)
经济学(26923)
北京(26866)
财经(25871)
(25688)
(24401)
经济学院(24328)
(23848)
(20869)
研究院(20016)
基金
项目(112353)
科学(92499)
研究(90175)
基金(81796)
(70207)
国家(69590)
社会(59769)
科学基金(59415)
社会科(56792)
社会科学(56780)
教育(47838)
基金项目(42175)
(41425)
(38134)
编号(35689)
自然(33905)
自然科(33161)
自然科学(33154)
资助(33062)
自然科学基金(32601)
成果(30950)
课题(28740)
(28391)
(27850)
重点(27215)
教育部(25463)
国家社会(25414)
中国(24502)
发展(24011)
(23661)
期刊
(83144)
经济(83144)
研究(67571)
教育(47309)
中国(41056)
科学(22161)
(21416)
管理(20960)
学报(20300)
(18236)
大学(17375)
技术(16883)
经济研究(15280)
学学(14821)
财经(13662)
问题(13136)
农业(13084)
(12641)
金融(12641)
(12263)
职业(11539)
业经(11318)
(10995)
世界(10345)
(9696)
国际(9457)
(8927)
论坛(8927)
技术经济(8128)
(8036)
共检索到264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余长林  孟祥旭  
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高等教育与城市产业结构数据,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且该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一是从供给侧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从需求侧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推动城市需求结构转型,进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这两个渠道,高等教育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且这一作用会受到人口跨区域流动的影响。通过解决内生性问题和替代核心解释变量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本研究对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岳昌君  
基于2015年我国17个省份28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从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地区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对毕业生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出金融业就业比重上升、制造业比重下降的趋势。第二,存在显著的专业不匹配现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成半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第三,存在过度教育现象。调查数据显示,有21.6%的毕业生存在过度教育情况。第四,我国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有错位。在29项个人能力增值评价中得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小年  支玲  张连刚  
文章在介绍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对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协调性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的好坏对中国林业经济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宏宇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了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也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农村的影响长远来看是双向的,但是近期来看是单向的,尤其从教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带动农村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启良  
文章基于1999~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就业结构显著负相关,但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2)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中小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的正向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大;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仅在特大型城市显著为正,而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为负,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弱。文章认为,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并依据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柯善咨  赵曜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绍挺  
在比较了世界各国的城市结构模式后,我们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结构呈现"扁平化"分布的原因。接着,基于我国的地理条件和能源、粮食安全的考虑,本文提出未来我国的城市结构必须以大都市圈模式为主,即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为核心的人口、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群。但是要想完成城市结构从目前的"扁平化"分布向大都市圈模式的转变,土地制度的改革是突破口,中央政府需要给出各类指导性计划,地方政府则要转变职能,主要用来提供公共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宁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改革成效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一方面,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只有形成和谐发展的步调,实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柳屹立  高嵘  
产业结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影响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被西方理论界喻为“最佳现代化模式”的美国,其产业结构的优化演进,却深受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对经济发展具有超前性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在三个时期的几次重大改革的背景,及其对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影响,以期说明美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玲  
高等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方式,其发展不仅能推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应不是单向的。文章选取安徽省199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En gle-Granger两步法、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雪生  宋川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及其结构产生了新的影响和新的需求,期望高等教育在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以及招生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变革,以满足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凡  周民良  
利用中国288个地级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模型衡量了RSCC对TUIS净效应。研究表明:(1)RSCC未能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近而未能推动TUIS。(2)RSCC实施初期存在时滞,随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先负后正影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作用逐渐拉大。(3)RSCC存在人力资本挤出、储蓄抑制加之未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尽管对区域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为正,但因体制机制等未能带动TUIS。(4)RSCC在2012年前显著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2012年后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RSCC实施中“两个比照”样本对TUIS影响优于整体,并未带来与非比照区域显著差别;RSCC对等级高城市的TUIS影响不显著,对一般等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由此,应更好配置禀赋资源,强化产业内生增长能力,带动中部TUIS。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东  李志翠  
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较同步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基于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合理化之间的互动路径。实证研究发现:从长期影响方向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演变在长期对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均具有正向效应;从因果关系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引致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从互动影响程度来看,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梅  杨明俊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城市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演变,以及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同研究视角,作了归纳,最后总结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归纳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圆  张林玲  
面对诸多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中国经济的"韧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开创性地将经济韧性引入对中国现实情况的实证研究中,在反事实实验的框架下运用GMM-SL-SAR-RE模型分期测度230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同时构建涵盖工业与服务业44个大类的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标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差异性进行解释。研究结论显示,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中国各城市间的经济韧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拥有多样化产业结构的大城市更能抵御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当经济进入恢复调整期后,越多样化的城市就越具有调整能力,这些城市通过发展"新经济",激励新一轮更高效的生产活动,从而获得长久和坚实的经济韧性。由此可见,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不仅有助于城市抵御外部冲击,而且能够为冲击后的适应性结构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是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