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4)
2023(15408)
2022(13078)
2021(12600)
2020(10469)
2019(24316)
2018(24272)
2017(45250)
2016(25570)
2015(29131)
2014(28898)
2013(27448)
2012(25007)
2011(22528)
2010(22909)
2009(20306)
2008(19698)
2007(17554)
2006(15187)
2005(13267)
作者
(70370)
(58101)
(58029)
(55278)
(37137)
(28076)
(26388)
(22822)
(22327)
(20917)
(20086)
(19378)
(18510)
(18334)
(18085)
(17679)
(17614)
(17425)
(16727)
(16582)
(14536)
(14521)
(14044)
(13361)
(13129)
(12986)
(12981)
(12822)
(11674)
(11532)
学科
(90622)
经济(90537)
管理(70685)
(67243)
(57467)
企业(57467)
方法(45280)
数学(39339)
数学方法(38585)
中国(29149)
教育(25070)
(24310)
技术(21828)
(21766)
理论(21734)
业经(21066)
(20777)
地方(17701)
农业(16240)
(15174)
贸易(15164)
(15130)
(14826)
(14701)
教学(14469)
环境(13617)
(13537)
技术管理(13409)
(13087)
财务(13009)
机构
大学(348511)
学院(344585)
管理(136014)
(125789)
经济(122706)
理学(118515)
理学院(117133)
管理学(114636)
管理学院(114000)
研究(113176)
中国(78039)
(75757)
科学(71934)
(55956)
(55334)
(54493)
师范(54068)
(53108)
业大(52435)
研究所(51432)
(51216)
中心(50578)
北京(48357)
财经(44880)
师范大学(43876)
教育(42730)
技术(42385)
农业(41522)
(41458)
(41283)
基金
项目(238679)
科学(189074)
研究(178971)
基金(169167)
(146876)
国家(145513)
科学基金(125449)
社会(109133)
社会科(103232)
社会科学(103204)
(96501)
教育(89955)
基金项目(89373)
(82226)
自然(81886)
自然科(80064)
自然科学(80047)
自然科学基金(78590)
编号(75145)
资助(69826)
成果(62115)
课题(54793)
重点(54396)
(52931)
(52748)
(51025)
创新(48487)
项目编号(46211)
教育部(45947)
大学(45252)
期刊
(133909)
经济(133909)
研究(104524)
中国(75020)
教育(72674)
学报(53757)
管理(50592)
科学(49438)
(47193)
大学(41909)
(40605)
学学(37806)
技术(37036)
农业(33493)
(23365)
金融(23365)
业经(22427)
经济研究(20810)
财经(20777)
图书(19425)
职业(19037)
科技(18533)
(18290)
(17755)
技术经济(17388)
问题(16248)
(15926)
论坛(15926)
(15472)
理论(15348)
共检索到502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肇立春  
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和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特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明确培养模式。通过把握培养模式中的学制分段、课程体系、教师能力、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等部分核心要素,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加强对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清彪  李红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涵  
本文主要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永彪  贾怀京  程远先  
与传统MBA教育相比,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是新生事物。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美国高技术方向MBA的培养模式,探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智勇  杨帆  
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重点需求的人才之一。几年来,各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所提出"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构建产学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五种保障性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单纯地追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则要求各类高校必须具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以满足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和目的,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采取全面规划、系统研究、逐步推进的方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宽  秦玛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必须围绕基本要素的系统整体创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维"属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从学校的中观层面设计一个模式创新构建总体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婧  
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对农村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出了数量上的需求和质量上的要求。随着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9所农业类高职示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促使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强调岗位实践职业特色,将多种教法引入教学环节等方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娜  
世界文化交流的愈发频繁与激荡催发了各个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急迫需求,创新转化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高等教育成效提升的重要层面。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应当以行业发展需求作为前进方向,对自身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探究钻研,切实构建科学高质的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由李晶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书,融汇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剖析,针对高等教育音乐教学提出深刻见解,并将音乐人文思维注入教育范畴,为全面构建新时代音乐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远  
高职院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缺乏自身特色,形式化、表层化现象严重,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本着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双创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理念,将"具有开创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创业与就业结合、与专业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实践结合,打造教育、培育、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质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和培养制度创新,建设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远  
目前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政策保障不足、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文章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提出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校友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备受冲击,特别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需要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微课不仅符合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背景,同时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创新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深入探讨高职教育中以微课教学模式为主的创新发展,以期促进高职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兰  徐婷  
工业4.0意味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高度灵活化、弹性化、模块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应对工业4.0的挑战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教育应通过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育人过程,逐步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英英  刘洋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前新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构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观念。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对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重新认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予以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