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8)
- 2023(7104)
- 2022(6179)
- 2021(5889)
- 2020(5010)
- 2019(12069)
- 2018(12195)
- 2017(21406)
- 2016(13611)
- 2015(15949)
- 2014(16700)
- 2013(15648)
- 2012(14780)
- 2011(13473)
- 2010(13953)
- 2009(12340)
- 2008(12540)
- 2007(11828)
- 2006(10117)
- 2005(9134)
- 学科
- 济(44535)
- 经济(44496)
- 管理(28266)
- 业(26733)
- 方法(22971)
- 教育(22118)
- 数学(20694)
- 数学方法(20437)
- 企(20196)
- 企业(20196)
- 中国(17705)
- 农(13712)
- 理论(13669)
- 学(12157)
- 教学(11842)
- 财(11449)
- 农业(8756)
- 地方(8746)
- 贸(8737)
- 贸易(8736)
- 易(8473)
- 业经(7916)
- 制(7691)
- 研究(7395)
- 技术(7300)
- 学法(6931)
- 教学法(6931)
- 和(6887)
- 发(6836)
- 务(6735)
- 机构
- 大学(187853)
- 学院(184743)
- 研究(65608)
- 济(64897)
- 经济(63067)
- 管理(61103)
- 理学(51826)
- 理学院(51101)
- 管理学(49925)
- 管理学院(49558)
- 中国(42058)
- 京(41787)
- 科学(40504)
- 范(35492)
- 师范(35235)
- 教育(35162)
- 所(34094)
- 农(33241)
- 研究所(31119)
- 江(30938)
- 财(29717)
- 中心(29224)
- 师范大学(28511)
- 业大(28321)
- 北京(27333)
- 技术(27280)
- 农业(26341)
- 州(24201)
- 财经(23591)
- 职业(23363)
- 基金
- 项目(115763)
- 研究(92509)
- 科学(89431)
- 基金(75919)
- 家(65319)
- 国家(64599)
- 教育(53602)
- 科学基金(53122)
- 社会(51541)
- 省(49263)
- 社会科(48297)
- 社会科学(48277)
- 划(42940)
- 编号(42637)
- 基金项目(39717)
- 成果(37493)
- 课题(33537)
- 自然(33019)
- 自然科(32181)
- 自然科学(32167)
- 资助(31857)
- 自然科学基金(31565)
- 重点(28265)
- 年(28070)
- 部(27438)
- 发(26213)
- 规划(24539)
- 项目编号(24513)
- 性(24402)
- 创(24156)
- 期刊
- 济(71488)
- 经济(71488)
- 研究(62616)
- 教育(62533)
- 中国(47986)
- 农(29509)
- 学报(29319)
- 科学(24570)
- 财(24148)
- 技术(23206)
- 大学(22692)
- 农业(19977)
- 学学(19486)
- 管理(19272)
- 职业(17430)
- 融(12481)
- 金融(12481)
- 财经(11791)
- 技术教育(11570)
- 职业技术(11570)
- 职业技术教育(11570)
- 业(11435)
- 业经(11329)
- 经济研究(10504)
- 坛(10188)
- 论坛(10188)
- 经(10180)
- 问题(9518)
- 图书(9237)
- 版(9080)
共检索到285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庆 赵囡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类型高校工科的本科或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文章首先阐述学校教育目标系统;随后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985"学校、"211"学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4类高校各约80个工科本科或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工科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具有趋同性,并存在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使高等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推动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高校亦应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培养目标 内容分析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福午
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工程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它是高等工程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在高等工科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特征上。高等工科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它所培养的人才达到培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因此,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理解学校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这个目标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在思想、知识、技能、能力、体魄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毕业时,可以依据这个培养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晓慧 温斐斐
根据23所高等院校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对该专业计划培养学时、学分以及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的8项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不同层次高校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之间对应情况。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优化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高等院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未来可能的改革动向。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 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冯磊
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工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与期待,也折射着工程教育的发展变化轨迹。研究表明,我国各类高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随着工业及社会的发展而调整变化,但总体上依然表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研究轻实践等特点,加强工程教育与社会及工业发展的联系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培养目标 社会适应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耀乾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倾向于工具性和功利性的教育理念,过分注重以市场需求与社会就业为导向,完全忽视了对于职业者自身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症结"所在。正确审视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内涵,全面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对学生个体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周密设计,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目标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志革
本文结合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进行了探讨,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包含全面性、国际性、发展性、技术性、基层性等五个特征,培养规格主要涵盖复合知识、综合能力和人格素质等三个要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有声
工程教育历来是我国最受重视的高等教育组成之一,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工程界和教育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工程教育”究竟是培养科学家,还是培养工程师?这既涉及工程教育的定位,又涉及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本文从工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戴士弘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上的特色,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订正确改革措施的前提之一。我们对深圳一批企业进行调查时看到,新生产线和新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急需一批新规格的人才,而现有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菊素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演变分析出发,提出了"高技能人才"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定位,并进一步阐释了高技能人才的类型与内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必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费芳 李永红
高职园林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依据中专和本科的培养方案适当修改而来,不能紧密切合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高职城市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应根据园林产业岗位群细分为"六大员",即园林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盆景(插花)员,以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第一线园林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岗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丽娜
从《中国制造2025》赋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看,创新思维是其逻辑起点,也是本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需求思维""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4种思维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复合、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服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培心
随着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统计人才的培养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围绕着高等院校统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问题的讨论逐渐展开。广大统计教育工作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普遍感到,重新审定和修改高等院校统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已刻不容缓。根据这种情况,我们从1989年开始进行了这项研究。调查工作主要采取发调查表和召开座谈会两种方式进行。我们先后发了《关于统计教材状况及统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表》、《统计专业毕业生分配去向调查表》、《统计专业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