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1)
2023(7795)
2022(5931)
2021(5464)
2020(4309)
2019(9766)
2018(9706)
2017(18938)
2016(10704)
2015(12083)
2014(12165)
2013(11369)
2012(10409)
2011(9468)
2010(9943)
2009(9059)
2008(8928)
2007(8031)
2006(7482)
2005(7010)
作者
(28129)
(23359)
(23059)
(22386)
(15315)
(10924)
(10647)
(9057)
(8972)
(8572)
(7792)
(7659)
(7606)
(7535)
(7380)
(7251)
(6955)
(6903)
(6869)
(6772)
(6002)
(5716)
(5614)
(5404)
(5346)
(5310)
(5293)
(5197)
(4738)
(4696)
学科
(39962)
经济(39911)
管理(30022)
(28573)
(21973)
企业(21973)
中国(16316)
(14373)
方法(12847)
(12063)
数学(10795)
数学方法(10623)
业经(10474)
(9778)
贸易(9772)
(9590)
(9577)
农业(9319)
地方(9204)
(9106)
(8462)
金融(8462)
(8031)
银行(8026)
(7757)
(7397)
理论(7350)
教育(6922)
及其(6768)
(6554)
机构
学院(144923)
大学(144857)
(63271)
经济(61912)
研究(53464)
管理(53221)
理学(44727)
理学院(44238)
管理学(43584)
管理学院(43267)
中国(40495)
(31942)
(30934)
科学(28464)
(26149)
中心(24101)
财经(23918)
(23590)
研究所(23232)
(21831)
(21789)
师范(21704)
(21086)
北京(20087)
经济学(19677)
(19536)
(18375)
经济学院(17713)
财经大学(17546)
师范大学(17459)
基金
项目(89572)
研究(72133)
科学(72013)
基金(64343)
(54430)
国家(53905)
科学基金(46493)
社会(46059)
社会科(43678)
社会科学(43670)
教育(34487)
(34251)
基金项目(32287)
编号(30353)
(29291)
成果(27234)
自然(27196)
自然科(26572)
自然科学(26567)
资助(26384)
自然科学基金(26100)
课题(22533)
(20972)
(20736)
重点(20626)
(19426)
国家社会(19039)
教育部(18519)
(18419)
项目编号(18254)
期刊
(74568)
经济(74568)
研究(53104)
中国(32597)
教育(26349)
(23573)
(21188)
管理(20350)
(18926)
金融(18926)
学报(17218)
科学(17057)
大学(14713)
农业(14609)
学学(13032)
技术(12956)
经济研究(12373)
业经(12255)
财经(11931)
国际(11074)
(10512)
(10338)
问题(10197)
世界(8703)
(7648)
(7234)
论坛(7234)
现代(7125)
职业(7079)
理论(6438)
共检索到236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巫春华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效不明显甚至出现误区,原因主要在于未能突破行政化体制的束缚。国外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教育评价制度、教育投资体制等可以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非行政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制度保证和经济保障。我国高等学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对策是确立高等学校及其教师的主体地位,确立高等教育的独立价值标准,加大高等学校内部特别是人事制度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家明  
在高校自治化与法治化改革的趋势下,高校体制改革需要高校内部组织和人事在评价评估体制的推动下实现非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变迁。本文从非行政化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改革和非行政主导的评估体制改革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刘云  
在分析办学特色的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分析了高等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涵义和内容。认为高等学校可以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人员交流、科技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和强化国际化办学特色,并指出在探索和形成国际化办学特色时要正确处理特色与一般、具体工作与总体规划、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德昆  
经费不足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学校经费收入,是高校领导者普遍关心的事情。根据目前高校经费来源格局以及国家现行拨款政策,高等学校不能仅靠国家投入,要靠自身的条件与努力去拓宽收入渠道,有效增加收入。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采取对策,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筹经费的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闫建峰  
高校预算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它既是高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也是学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目前,高校办学规模不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其图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各种权力中居主导和支配地位。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基本逻辑对我国高校内部"去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揭示高校内部行政化的问题所在,通过澄清当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和精神内涵,为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大学制度提出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文明  齐欢  
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上 ,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益低下。因此 ,改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 ,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舒卫方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是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笔者总结了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行政化特征;对公办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的行政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降低行政成本的角度,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去行政化,并提出高等学校去行政化后实施依法治教、自主办学和绩效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三青  
大学"去行政化"的争论,并非始于今日,可以说,它在近十年来一直被关注着。尤其是部分大学主要领导明确"副部长级"之后,大学"去行政化"的争论就变得更加热烈了。只不过以往的争论基本是在学者之间,属于"潜入水底"的讨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荣司平  
大学"行政化"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是必须要克服的倾向。大学"去行政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必须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含义。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而是要加强、改进行政,实现科学行政,高效行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赵义华  黄海军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行政化"可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去行政化的具体途径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方式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内部治理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志灵  
受行政化影响,我国应用型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严重缺失,政府指令式的办学方式和"一对多"的及时性政策无法满足现代大学发展的需求,同时,这种将学术与行政挂钩的行为也是滋生校园腐败和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去行政化是当前应用型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公共治理理论视域下,为推动我国应用型院校去行政化的进程,应当合理定位政府与应用型院校的关系,切实落实办学自主权;实现应用型院校"管、评、办"分离,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完善治理结构与权力制约机制;提升大学章程的实施效力,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三利  郭明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使用去行政化制度变革,源于质量保证金具有的公私法双重属性、旅游行政裁决具有民事与行政交叉的双重法律关系及旅游纠纷损害赔偿的法律与规章不一致规定等多种因素。但简单地将质量保证金使用去行政化不符合行政法理论,也缺乏现实合理性。我国应保留旅游行政裁决制度,实行旅游行政裁决的准司法化;强化旅游纠纷行政调解以及创设旅游纠纷调解、和解协议履行协助法律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昌贵  
国际合作应当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这是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在经济和科技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高等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并非是一种单向输出,它在促进社会经济、科技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自身也有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国际化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也可能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佳  
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联盟主办,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承办。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