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3)
- 2023(9079)
- 2022(7622)
- 2021(7152)
- 2020(6135)
- 2019(13463)
- 2018(13528)
- 2017(24182)
- 2016(13755)
- 2015(15068)
- 2014(14601)
- 2013(13970)
- 2012(12792)
- 2011(11676)
- 2010(12375)
- 2009(11933)
- 2008(11942)
- 2007(10775)
- 2006(9982)
- 2005(9365)
- 学科
- 管理(47225)
- 济(44254)
- 经济(44166)
- 业(40686)
- 企(37106)
- 企业(37106)
- 制(19964)
- 中国(17513)
- 财(16539)
- 技术(13824)
- 方法(13779)
- 业经(13037)
- 体(12720)
- 农(12284)
- 教育(12075)
- 银(11882)
- 银行(11864)
- 行(11376)
- 数学(10935)
- 体制(10913)
- 数学方法(10714)
- 融(10508)
- 金融(10506)
- 理论(10366)
- 技术管理(9994)
- 度(9650)
- 制度(9619)
- 学(9188)
- 务(9064)
- 财务(9038)
- 机构
- 大学(184824)
- 学院(179979)
- 济(73390)
- 经济(71450)
- 研究(66372)
- 管理(66312)
- 理学(55108)
- 理学院(54437)
- 管理学(53577)
- 管理学院(53164)
- 中国(50705)
- 财(40827)
- 京(40324)
- 科学(35541)
- 所(32063)
- 江(31761)
- 中心(29928)
- 财经(29727)
- 研究所(28053)
- 经(26742)
- 范(26528)
- 师范(26316)
- 北京(26179)
- 农(25006)
- 院(24763)
- 州(24414)
- 经济学(22538)
- 教育(22311)
- 业大(22007)
- 省(21876)
- 基金
- 项目(111219)
- 科学(89025)
- 研究(87796)
- 基金(79459)
- 家(68039)
- 国家(67362)
- 科学基金(58199)
- 社会(56138)
- 社会科(53126)
- 社会科学(53117)
- 省(44060)
- 教育(43379)
- 基金项目(40699)
- 划(37083)
- 编号(35450)
- 自然(34639)
- 自然科(33843)
- 自然科学(33833)
- 自然科学基金(33265)
- 成果(31991)
- 资助(30988)
- 制(27608)
- 课题(27357)
- 创(26167)
- 重点(25801)
- 部(25530)
- 创新(24701)
- 发(23960)
- 性(23353)
- 国家社会(23285)
共检索到309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要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加强系统研究和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考生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全愈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追问:一是"一流考生"等于"一流学生"吗;二是"学什么考什么"还是"考什么学什么";三是大学"追"学生还是学生"追"大学;四是考"开卷作文"还是考"闭卷作文"。
关键词:
高考 招生 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金芳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公正选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高考招生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教育全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未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逐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高考招生制度广遭社会诟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根本动因,是它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且其公平性亦受到严峻挑战。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入学机会不再是社会稀缺资源,而且高校分层分类显著,将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其次,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中小学校的教育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虹 钟秉林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给大学教育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大学必须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回应和制度安排:在招录体制上,以科学选择合适人才作为招录理念,并在招考目的、招考路径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在教育改革策略上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诸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乃祝 肖地楚
教育公平是教育系统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它不仅是评价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要素。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若干年里,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转型期,作为体现教育公平核心范畴的高考招生制度成为了社会议论的焦点,其公平性问题被大家高度关注,如何解决高考招生改革中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为国家更好地选拔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向明 张金福
本文认为,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只有解决好统一与多样的问题,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高考招生制度的多样化问题主要体现在选拔录取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考试机会的多次性等方面。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多样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饶迪岗 陈海春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景安磊 周海涛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极端重要而又复杂敏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聚焦成长成才、促进公平公正、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招考分离是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之维、价值之维、动力之维、制度之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培轩 李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本文力图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审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变迁的路径,思考山东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 路径分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苏娜 魏晓宇
高考是中国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在很长一段时内高考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选拔了大量人才,高效率保证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但因其重要性和高竞争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应试教育的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纵观历史,为了解决高考顽疾,高考改革40年的改革历程在曲折中逐渐朝着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强调科学选材原则、注重公平价值取向等趋势发展,尤其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实施后,在先行先试的上海和浙江改革过程中,虽然遭遇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高校根据学校特色与专业要求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根据成绩和专业要求录取学生,考试科目调整更强调突出学生兴趣和选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招生录取政策趋于多元并更加公平.
关键词:
高考 高考改革 教育公平 科学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文玮
探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高校责任主体地位的塑造与确立,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价值重大。在界定高考招生制度及高考自主招生制度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论证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美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先进经验借鉴。在此前提下,提出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高校责任主体地位的塑造对策,旨在借助推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提高选拔人才的质量,进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龙 谭静 徐升艳
高考招生现行的"配额制"造成了考生与大学之间"高分低就"和"低分高就"的不稳定匹配。"竞争制"导向的改革可以达到高招结果的稳定性,但却会大规模伤害现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引发反对浪潮。因此可取的高招制度应是介于配额制和竞争制之间的一种折衷。"人口比例配额制"、"出资比例配额制"、"次级配额制"和"异地高考配额制"是四种典型的折衷制度。基于北京和山东数据的数值模拟表明,从偏离稳定匹配程度(偏离率)和既得利益受损引发反对强度(受损率)两方面来看,"次级配额制"是六种制度中最可取的。另外,当前呼声很高的开放异地高考的诉求,并不是高招制度改革最可取的方案,因为其偏离率和受损率都比竞争制大。
关键词:
匹配 稳定 配额 竞争 异地高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