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4)
2023(17774)
2022(15430)
2021(14539)
2020(12124)
2019(27948)
2018(27751)
2017(53155)
2016(29230)
2015(32886)
2014(33106)
2013(32061)
2012(29093)
2011(26159)
2010(26163)
2009(23643)
2008(23158)
2007(20542)
2006(17659)
2005(15535)
作者
(81704)
(67783)
(67467)
(64358)
(43179)
(32695)
(30803)
(26555)
(25908)
(24495)
(23192)
(22766)
(21683)
(21194)
(20885)
(20858)
(20575)
(20106)
(19456)
(19424)
(16747)
(16654)
(16270)
(15548)
(15231)
(15086)
(15035)
(14989)
(13734)
(13409)
学科
(106618)
经济(106462)
管理(87791)
(80377)
(68551)
企业(68551)
方法(50488)
数学(43431)
数学方法(42788)
(32313)
中国(29920)
(29080)
业经(25204)
(24625)
(23762)
理论(21278)
(21030)
财务(20944)
财务管理(20888)
地方(20273)
企业财务(19782)
农业(19125)
(18796)
贸易(18785)
技术(18303)
(18254)
(17978)
银行(17933)
(17789)
环境(17121)
机构
大学(403827)
学院(402835)
管理(157534)
(153114)
经济(149520)
理学(136339)
理学院(134801)
管理学(132225)
管理学院(131463)
研究(129055)
中国(95480)
(85241)
科学(80569)
(74914)
(63757)
(62525)
(59994)
中心(59829)
业大(59724)
财经(59506)
研究所(57767)
(54865)
师范(54335)
(53967)
北京(53337)
(48802)
农业(48780)
(47390)
经济学(46343)
技术(44588)
基金
项目(276334)
科学(217317)
研究(204519)
基金(198955)
(172420)
国家(170940)
科学基金(147608)
社会(126944)
社会科(120161)
社会科学(120130)
(109283)
基金项目(105416)
教育(96725)
自然(96160)
自然科(93909)
自然科学(93885)
自然科学基金(92151)
(91523)
编号(84744)
资助(81702)
成果(69512)
重点(61782)
(60959)
课题(58898)
(57812)
(57688)
创新(53749)
科研(52980)
教育部(52736)
大学(52564)
期刊
(165669)
经济(165669)
研究(118800)
中国(79167)
学报(63843)
(60162)
管理(57584)
科学(57283)
(56404)
教育(55420)
大学(49515)
学学(45862)
农业(38585)
技术(37506)
(33313)
金融(33313)
财经(28815)
业经(28069)
经济研究(25751)
(24615)
图书(22267)
问题(21264)
(19714)
(19388)
理论(19299)
科技(19047)
技术经济(18196)
财会(18178)
实践(17764)
(17764)
共检索到585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湘林  
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加强问责是重中之重。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探究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的逻辑机理及建设的突破方向,可为加强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提供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为案例进行研究显示,构建"四轮驱动"式整合性全过程科研诚信问责制,通过"明责—知责—察责—追责",有助于达到科研诚信问责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目的与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加强科研诚信问责制度建设需从理念、体系、内容、工具、运行等维度进行突破。通过设立专门负责科研诚信问题治理的相关机构,系统建立健全科研诚信问责机制,绘制总体性的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流程图,将部门、问责链、机制整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度体系现代化,提升科研诚信问题治理能力,提高科研诚信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梦稀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具有探索性,这是实现高校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创造个性及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中 师生的问题意识、对话意识和批判意识是高校教学过程探索性的基本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志军  刘伟  
文章基于"资源-能力-成长"的企业成长理论模型,对服务供应链、组织间网络和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梳理,报告了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LSSC)的网络属性对核心企业成长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框架,通过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三个典型民营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三个案例的一级编码、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可以直接促进物流企业成长;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也可以通过动态能力的作用促进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姚延波  张丹  何蕾  
在我国,旅游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是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弄清究竟什么是旅游企业诚信?旅游企业诚信难以实现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采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旅游企业诚信的概念、结构维度以及企业诚信对谁和如何实现的问题。研究发现,旅游企业诚信是旅游企业对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履行契约、兑现承诺的实际行为与动态过程。旅游企业诚信由规范诚信、能力诚信和情感诚信三个维度构成,三者之间是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共同影响着旅游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实现诚信的方式与内在机理。旅游企业对不同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本红  周倩倩  谷晓芬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型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将采用以扎根理论为核心的多案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实践探索归纳出有关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研究得出:(1)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和项目相关的保障因素两方面,其中项目利益相容性、信任水平和合作强度影响着服务型制造项目的关系治理;项目实施和项目合作环境以及项目绩效3个因素直接影响项目保障因素;(2)针对利益相关关系和项目保障两大因素的影响,提出综合关系治理和项目环境保障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图;(3)基于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提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崴  王续琨  
从组织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入手,根据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相关研究理论,确立科研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的探索性研究指标。选取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和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科研团队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对团队结构和团队创造力各指标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得出团队成员个体能力、角色配置和异质性结构等团队结构因素对团队创造力的正、负向影响结果。根据探索性研究结果,构建了科研团队结构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假设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利  
自2007年首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成功举办以来,历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都在致力于加大科研诚信相关各方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建立便捷、高效的国际沟通平台,促进世界科研诚信规范化、高效化管理,并为全球范围内科研诚信研究合作和管理建设提供了相对系统的框架。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科研诚信管理建设体系面临着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难题和挑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爽   单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驱动了组织间的跨界合作与价值共创,核心企业能否在构建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塑造互补性是企业建立优势的关键。本文针对科大讯飞构建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实践,探讨了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互补性优势的构建。研究发现:(1)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互补性的构建呈现过程化特征,核心企业首先通过搜索与吸引选择互补的生态伙伴进入,进一步通过建立关联结构和强化链接关系与生态伙伴建立连接,最后通过价值要素共享与反哺要素转化实现与生态伙伴核心能力的互补;(2)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围绕数字技术积累互补资源,基于数字技术开发与应用建立稳定依存关系,最终利用互补资源实现价值共创,将围绕数字技术的互补资源转化为促进数字商业生态系统发展的价值,建立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互补性优势。本文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能够弥补现有研究对生态系统互补性形成考量不足所造成的研究缺口,丰富了对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互补性优势构建的认知,并基于数字技术描绘了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特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敬伟  王迎军  
基于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与企业成长是一个共生演化过程的观点,运用三个案例对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第一,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可分为启动、重构和确立三个阶段,新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不同;第二,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是一个定义业务、探索业务经营方式,直至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市场定位调整往往更为普遍,并引领商业模式其他维度的调整,创业者对不确定性的权变应对是定位调整的内在原因;第三,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不同阶段的转换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各受一组特定因素的驱动作用。这些发现为透视"新企业如何在调整中实现成长"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杜晓君  蔡灵莎  
弱势品牌并购强势品牌的跨国并购常常以失败告终,然而,现有研究对此现象缺乏解释力。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揭示跨国并购中组织身份落差对并购合法性的影响机制。选择两起失败的跨国并购(上汽并购双龙、TCL并购汤姆逊彩电)开展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通过引起"组织身份威胁""群体身份隔离"和"个人身份受损"而降低并购合法性。具体而言,从组织层面看,组织身份落差引发被并企业的身份威胁感,提高员工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负面预期,进而降低并购合法性;从群体层面看,组织身份落差引起并购双方群体的身份隔离,导致群体间的内群体偏私和外群体贬损,进而降低并购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龚军姣  程倩萍  
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过程,实质是政府让渡控制权与企业获取控制权的动态博弈过程。本文从合作治理的视角,以同一家民营企业参与的两个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为研究对象,提炼影响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挖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机制,发现政府制度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市场竞争强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政企关系对上述三类影响路径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相应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存在三条基本路径,即能力转移、关系转移和市场转移。本研究不仅丰富了PPP项目控制权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提供指导与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晓君  杨勃  齐朝顺  肖晨浩  
克服外来者劣势是跨国企业国际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现有研究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缺乏理解。本文选择联想和中远开展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档案数据和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中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克服外来者劣势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由组织身份合法性缺失引起,即中国企业的组织身份被东道国利益相关者误解和曲解,进而不被认可和接受,其中,身份误解由身份模糊引起,身份曲解由负面的来源国形象引起。②中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克服外来者劣势,组织身份变革采用"替换"(用真实的、积极的身份标签和含义替换负面的身份标签和含义)、"进化"(对现有身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鹏  胡许萍  刘金培  李林  
笔者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差异,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国际化经营过程为案例,来探讨环境规制差异对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规制差异主要表现在能效标准差异、节能补贴差异、环保观念差异和环保认证差异四个方面。依据这四个方面建立的模型的理论论证显示,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国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欢  汤谷良  
2005年起我国政府叫停了大型国企的MBO,但近些年各种"曲线"或"隐性"MBO先后走入前台,双汇MBO是其中既典型又新颖的一例。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炼了MBO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双汇案例探索性研究验证了总结的理论框架和MBO主要理论主张,文章的重点是通过探索双汇"借道"外资财务投资者完成MBO及境内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的博弈等过程,丰富了现有MBO的理论内涵。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本文发掘了双汇成功实施MBO的关键因素,即与外资各取所需的合作、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及管理层对境内机构投资者权益诉求的妥协。透过财务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存在高分红、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MBO典型行为。"借道"MBO体现了国有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