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8)
2023(11600)
2022(10155)
2021(9836)
2020(8096)
2019(18718)
2018(18755)
2017(35090)
2016(20087)
2015(23053)
2014(23349)
2013(22077)
2012(20124)
2011(18260)
2010(18220)
2009(16298)
2008(15668)
2007(13690)
2006(11974)
2005(10351)
作者
(55976)
(46249)
(45867)
(43854)
(29393)
(22086)
(21047)
(18395)
(17786)
(16589)
(15929)
(15339)
(14703)
(14561)
(14128)
(14126)
(13997)
(13778)
(13160)
(13045)
(11566)
(11424)
(11112)
(10567)
(10461)
(10312)
(10293)
(10144)
(9323)
(9204)
学科
(67943)
经济(67853)
管理(55508)
(48769)
(41518)
企业(41518)
方法(31891)
数学(27178)
数学方法(26820)
中国(21531)
(18886)
(17833)
(17319)
教育(16701)
理论(15888)
业经(15657)
(14269)
地方(14242)
(12121)
农业(12067)
技术(11507)
(11452)
财务(11382)
财务管理(11359)
环境(11291)
(11280)
(11117)
贸易(11112)
企业财务(10781)
(10752)
机构
大学(276099)
学院(269368)
管理(105717)
(95323)
经济(92823)
理学(91976)
理学院(90845)
研究(90486)
管理学(89081)
管理学院(88573)
中国(62873)
(60127)
科学(57770)
(44838)
(44404)
(43393)
业大(41655)
(41125)
研究所(41115)
师范(40754)
中心(40173)
(39563)
北京(38359)
财经(35779)
农业(33959)
(33431)
师范大学(33038)
(32536)
(32348)
技术(31408)
基金
项目(188431)
科学(147401)
研究(141972)
基金(133053)
(115339)
国家(114278)
科学基金(97548)
社会(85399)
社会科(80498)
社会科学(80475)
(75125)
基金项目(70978)
教育(68538)
(63987)
自然(63454)
自然科(61917)
自然科学(61903)
自然科学基金(60741)
编号(59901)
资助(54209)
成果(51002)
课题(43000)
重点(42260)
(41611)
(39337)
(39157)
项目编号(37164)
大学(36836)
创新(36228)
教育部(35734)
期刊
(103847)
经济(103847)
研究(84288)
中国(56955)
教育(52348)
学报(45483)
科学(40091)
(39636)
管理(37703)
大学(35562)
(32877)
学学(31521)
农业(28009)
技术(24485)
(18792)
金融(18792)
图书(17564)
业经(17559)
财经(16701)
经济研究(15692)
(14115)
科技(13876)
(13624)
问题(13246)
(13239)
理论(13220)
实践(12384)
(12384)
职业(12151)
业大(11879)
共检索到393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志杰  胡承波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是高等学校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主体权利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对于维护大学生自身权益、推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及其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通过对大学生主体权利意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随着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主体权利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大学生依然存在权利认知模糊、权利意识整体水平较低下、缺乏行使主体权利的主动性、权利救济意识淡薄和权利实现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增强大学生主体权利意识需要加强社会民主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完善大学生权利保障制度,加强日常的权利意识教育;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提升主体权利意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杨德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贾宝金  
高等学校属公益类事业单位法人,没有立法权,其制定的校规的性质是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高等学校实施的行为依照权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执法行为、教育行为和民事行为三类,其制定的校规相应的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校规;规范教育服务行为的校规;规范大学生自我民主管理的校规。高等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校规的合法性监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雁林  李巧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都是着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党建夯实教育基础,大学生党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引领示范。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和教育方法的融合性,使两者具有协同育人的立论基础。高等学校可以从顶层设计、日常管理、资源配置、网络拓展、队伍建设和文化嵌入六个维度出发,构建联动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立鹏  聂建峰  
随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高等学校章程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主体不明确等多方面原因,现实中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工作没有很好地展开。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分析,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主体为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即公办高等学校主要为政府,民办高等学校为投资举办民办高等学校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这对于推进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与研究工作,加强和完善我国依法治校及现代大学制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一平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女性面临一种从依赖到独立的人生困境转换,作为最具现代意识的女性群体,女大学生是否对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本文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状况及发展机制的分析,指出理工科女大学生现有的主体意识发展水平与大学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明确提出理工科大学应将促进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新宇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思想交流场所,大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反馈和抒发个人意见和见解。同时,作为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动态的传话筒、风向标和晴雨表,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必须首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结合,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力度,深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言论,强化大学生价值判断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认知力和辨别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续润华  李建强  
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素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也是提高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本文简要地介绍美国高等学校近年来在培养大学生能力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并揭示其对我国高等学校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又军  
2008年以来,金融风暴不仅引发了经济衰退,而且也给就业市场以重击,使国内原本困难重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愈加严峻。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社会及就业市场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要求,提出了高等学校应从实验教师建设、课程设置和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建龙  
本文以信息意识量表测量中得高分和得低分的人数为比较对象,采用 X~2检验,对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专业、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地的大学生及其群体信息意识进行了差异及差异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差异,除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都在0.05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宪印  杨娜  刘钟毓  
以939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学业成就整体水平有待改善;大学生学业成就在性别、学生干部和家庭居住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学业成就各维度均优于男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学业成就明显优于非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在城区学生的学业成就要优于家庭居住于乡村的学生。据此,我们应该以认知理论指导教学,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认知能力培养的转变;革新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优化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晓丽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推动大学生主动进入、深入参与、高效完成教育过程的内在心理力量。"理性"与"非理性"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精神世界,共同浸润并作用于人的一切活动。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疏离理性不能展开,忽视对非理性及其意义的思考容易走向虚无。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要研究并发挥"非理性"因素对塑造活动的积极意义。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要凸显个体心理研究的基础性,要强调意义价值的生成性,要着力研究教育情境的复杂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解书华  张亚男  王瑞斌  
目前,高等学校引导大学生在辽宁就业方面存在重视程度差和教育理念滞后、就业教育缺少平台和实践应用、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关联不足以及就业指导缺少与企业的协同育人问题。为引导辽宁省大学毕业生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为辽宁振兴贡献聪明才智,更好地推动辽宁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创新驱动改革,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并实现自我价值,采用内化理念教育、强化实践教育、优化专业教育和深化合作教育的方法,引导辽宁省大学毕业生在辽宁就业,为辽宁振兴提供智力资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9年4月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承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来自全国160所高等院校的300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雪峰  
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辽宁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仰认可度较高、确立政治信仰因素较为复杂,以及非常关注共同信仰缺失问题。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信仰教育意识,充分发挥理论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引导功能,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以人文关怀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